大家好啊,我是张老师。
今天想跟同学们唠唠最近在教育圈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话题-一年级课本的问题。
你们知道吗?
现在的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就要直接学习“天、地、人”这样的汉字,可是拼音基础都还没打好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教一年级时的情况,那时候孩子们第一堂课学的可是“a、o、e”这些拼音基础啊。
怎么一年级课本跟幼儿园教学对不上号了呢?这事说来也挺有意思。
教育部明确规定不让幼儿园搞“小学化”教育,不能提前教授拼音、偏旁部首这些内容。
可好嘛,一年级的课本倒好,上来就默认孩子都掌握这些知识了。
这不是把家长们逼上梁山吗?
我看到不少学生家长在网上反映,现在孩子做作业可太难了。
数学题不是算不出来,而是看不懂题目写的啥。
你说说,孩子连拼音都不会,怎么看得懂题目呢?每天做作业都得家长在旁边念题,这哪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啊!
说实话,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问题带来的困扰。教材编排完全没考虑到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想想看,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连最基础的拼音都不会,就要直接开始认字读课文,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觉得这事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对孩子来说,现在的一年级课本安排让他们直接面对“认字关”,跳过了打好语言基础的黄金期。很多孩子学习积极性都被打击了,产生了“我学不会”的心理阴影。
对家长来说,不得不花大量时间陪读,有些家庭还得花钱去报课外辅导班。明明教育部规定不让幼儿园提前教这些内容,可现实情况是,不提前学,孩子就跟不上课堂进度。
我建议啊,一年级课本得改回到最基础的内容。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的那样,先从拼音开始,慢慢过渡到汉字认读。这样不仅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
各位家长也不用太着急,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些生活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比如说,在家里贴上物品的拼音标签,或者通过儿歌、游戏来认识简单的汉字。学习不是竞赛,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记得我班上有个小朋友,开学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
我就告诉他的家长,不要着急,咱们慢慢来。
后来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花10分钟单独辅导他。
慢慢地,这个小朋友不仅把拼音学得特别好,现在还经常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呢!
我想说的是,教育不能只顾着往前赶,更要注意打好基础。希望教育部门能认真听取一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让课本内容回归基础,真正为孩子们的成长服务。
同学们,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