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亏损再现、薪酬连降!董事会调薪议案能否成为转折点?

文摘   财经   2024-12-24 11:47   江西  

12月23日,中原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审议并通过了多项议案,包括《关于调整2024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的议案》、《2023年度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以及《关于聘任证券事务代表的议案》等。


从历史数据看,中原证券的薪酬支出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原证券工资薪酬总额从8.89亿元稳步增长至13.5亿元。但随后两年,薪酬支出出现大幅缩减,2022年和2023年分别降至10.62亿元和9.19亿元。


人均薪酬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轨迹。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人均薪酬从31.36万元上升至48.73万元。然而,2022和2023年,薪酬水平迅速回落至33.5万元,基本回归至2020年的水平。


员工人数变化则呈现出稍微不一样的图景。根据Wind数据,中原证券员工总人数从2019年的2,835人,到2021年小幅收缩至2,727人,随后在2022年略微回升至2,746人,2023年再次微调至2,738人。这一人员规模的细微变动反映了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审慎策略,员工数量的调整显得相对平稳和克制。


中原证券薪酬变化与业绩表现密切相关。2021年,公司迎来了高光时刻,在证券市场整体向好的推动下,实现营业收入44.21亿元,同比增长4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5.13亿元,同比增长392.04%。这一年,公司各项业务线全面发力,成为薪酬支出提升的重要动力。



然而,这种增长势头未能持续。2021年,营业收入降至18.81亿元,同比下滑57.45%;归母净利润则跌至1.07亿元,同比减少79.23%。进入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小幅4.62%反弹至19.68亿元,净利润回升98.54%至2.1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2.51%至12.9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21.49%至1.63亿元。


中原证券此次董事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2023年度鲁智礼先生薪酬的议案》及《关于2023年度菅明军先生薪酬的议案》。根据公司2023年6月13日发布的公告,菅明军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向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辞去包括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委员及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内的所有职务。


回顾菅明军的职业生涯,他自2015年起担任中原证券董事长,至2023年退休,执掌公司逾8年。而他在中原证券的任职时长更是超过15年,贯穿公司发展的多个关键阶段。


Wind数据显示,菅明军2021年、2022年的薪酬分别为97.18万元、76.07万元,而由于其在2023年年中退休,故其2023年薪酬为56.84万元。


菅明军退休一个月之后,中原证券发布公告,宣布鲁智礼自7月13日起正式履行公司董事、董事长职责。鲁智礼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背景,曾在河南证券公司担任证券发行部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自2002年11月加入中原证券以来,鲁智礼历任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直至成为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


鲁智礼担任董事长期间,中原证券的业绩经历了不小的波动。尤其是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急剧收缩,仅录得0.94亿元,环比跌幅高达83%,折射出经营面临严峻挑战。更为令人关切的是,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意外转负,2024年第三季度亏损0.38亿元,标志着企业盈利能力正经历关键性考验。这一财务数据折射出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所面临的经营压力和业绩波动,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下滑趋势。



雪上加霜的是,证监会于2024年10月18日对中原证券出具了严厉的行政监管措施。监管部门指出中原证券在债券承销业务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非市场化发债、对发行人偿债能力核查不充分、持续督导期间未勤勉尽责等。作为处罚,证监会决定自2024年10月17日至2025年4月16日暂停公司债券承销业务。


根据公告,该次董事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证券事务代表的议案》,因工作调动,赵锦琦不再担任证券事务代表职务,聘任许昌玉接任此岗位。


据介绍,许昌玉出生于1979年,拥有法律专业硕士学历以及法律职业资格。她的职业生涯始于教育领域曾于九江学院担任大学教师,随后进入中原证券,在合规管理、证券事务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目前,她担任公司职工监事,将在卸任职工监事后正式履行证券事务代表职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机构之家原创,版权归机构之家所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稿件事宜请联系jigouzhijia@jxbwnews.com或15921188343
推荐阅读


1.“豪赌”商品牛市、“单吊”资源股!万家基金叶勇负回报频现仍死磕到底
2.长沙银行“快乐”背后难掩悲伤:频频踩雷、业绩减速、股东抛售!
3.小米消金业绩飙升背后暴力催收不断,高管洗牌后能否改观?

机构之家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