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高管收入扣减!光大银行业内薪酬情况如何?

文摘   财经   2024-12-24 11:47   江西  

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银行”,601818.SH)在临近2024年末之际,却发布了一则关于2023年度报告的补充公告。


概言之,光大银行对部分高管的2023年度税前薪酬的数据进行了“其余部分披露”。

注:截图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具体地,副行长兼工会委员会主席齐晔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74.31万元;副行长兼风险责任人杨兵兵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81.24万元;而董事会秘书兼首席业务总监张旭阳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6.45万元;原监事长、工会委员会主席卢鸿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57.50万元;原副行长曲亮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为66.27万元。引起舆论关注的,另有该行的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行长级)董铁峰,不但没有披露税前薪酬的其余部分,反而是对其2023年度薪酬作相应扣回调整。


光大银行近年来营收略显疲态、合规问题有所凸显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银行是经国务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该行总部位于北京,于1992年8月正式成立,并于201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2013年12月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实现了沪港两地双重上市。历经多年的发展,该行已具有相当雄厚的业务规模和实力,在2024年银行业协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百强名单中高居第12位。


在具体经营层面,根据iFind口径数据,光大银行3季报披露的当期总资产为68847.43亿元、同比微增0.73%;实现营业收入1023.99亿元、同比下滑高达8.76%,这一幅度在A股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平安银行;但所幸归母净利润为384.14亿元、同比还微增了1.92%,不良贷款率1.25%、同比优化了0.10个百分点;但拨备覆盖率为170.73%、同比下降4.9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89%、同比微增0.47个百分点;净息差1.47%、同比缩小了0.25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在业务经营上,一是近年来营收略显疲态,二是合规问题有所凸显。


在对该行近3年的数据逐季度细化后发现,在2022年2季度达到396.85亿元的高点后,该行后续的营业收入整体增下滑态势。从当时的396.85亿元到2024年3季度的325.91亿元,营业收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了明显的下滑。这可能与当前在净息差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该行原本就贷存比相对较高,未能通过明显提升存贷款的杠杆进行对冲不无关系。


同时,该行今年以来因合规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况同比增长较为明显。笔者根据iFind口径数据统计,该行2023年全年披露的罚金共计为17笔、728.90万元;而今年截至12月6日已达到40笔、2209.41万元。可见,无论是笔数还是金额均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特别是罚款金额,已达到了去年全年的3倍。


高管薪酬、人均薪酬位于上市行中等偏上


随着本次的税前薪酬其余部分披露,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为数不多的A股和港股双重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光大银行的薪酬情况具体如何?


为此,机构之家根据Wind口径数据进行了2023年度的薪酬情况梳理排序,并与其它A股上市银行进行比较、以飨读者。具体来看,光大银行行长薪酬披露数据为78.99万元,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22位;而董秘薪酬为189.47万元,则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11位,之所以相对更为优厚、可能与张旭阳作为董事会秘书、又兼任了首席业务总监不无关系;而该行的人均薪酬则为46.04万元,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16位、也相对较好;同时人均创利85.73万元,在所有上市行中排名第20位。

注:2023年度部分A股上市行薪酬创利情况一览,为便于比较、统一采用Wind口径;

单位:万元;

基础数据来源:Wind。


至于本次公告表示回扣调整薪酬的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行长级)董铁峰,公开资料披露的履历情况相对略简。只知其毕业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注:上图为光大银行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行长级)董铁峰。


董铁峰早年曾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之后,来到光大银行担任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此后历任光大集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党校和统战部等的职务。自2020年12月起,又回到光大银行,担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行长级),并直至2024年3月5日卸任。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机构之家原创,版权归机构之家所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稿件事宜请联系:jigouzhijia@jxbwnews.com或15921188343
推荐阅读


1.“豪赌”商品牛市、“单吊”资源股!万家基金叶勇负回报频现仍死磕到底
2.长沙银行“快乐”背后难掩悲伤:频频踩雷、业绩减速、股东抛售!
3.小米消金业绩飙升背后暴力催收不断,高管洗牌后能否改观?

机构之家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深度研究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