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乐”写入品牌战略的长沙银行似乎并不快乐。近期,长沙银行披露一合同纠纷,涉案金额达17亿元,也揭开其过往年份踩雷的历史。
图:长沙银行诉讼进展公告截图
具体来看此项纠纷。根据长沙银行公告,该行收到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书〔(2022)粤01民初703号〕,被告深涛生活服务(广东)公司对恒大智能汽车的债务约17.76亿元(其中本金约14.00亿元,利息约3.77亿元)向原告长沙银行广州分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此外,长沙银行还表示,该行广州分行已对上述贷款计提了相应减值准备,本诉讼尚未执行,目前不会对长沙银行广州分行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时间回到2019年4月,深涛生活服务(广东)公司与长沙银行广州分行签署了《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深涛生活为恒大智能汽车自2019年4月24日起至2027年10月24日期间在长沙银行广州分行发生的最高债权数额为15亿元的贷款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2022年3月,长沙银行广州分行获悉深涛生活股权已于2022年3月8日发生变更,认为上述股权变更行为已严重违反《最高额保证合同》的相关约定,于2022年3月向深涛生活发送了《关于督促深涛生活服务(广东)有限公司提前履行保证责任的函》,要求其于收到函件之日起三日内提前履行保证责任。不过深涛生活并未履行相关保证责任,更重要的是,恒大智能汽车确实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已经“暴雷”。
尽管长沙银行表示不会对该行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并表示已经计提相应减值准备,这实际上已经体现在过往业绩中了。而从实际案例来看,债权方往往不能顺利实现其权利,从而最终确认为坏账。
机构之家梳理发现,不仅仅是深涛生活服务和恒大智能汽车,过往长沙银行诉讼公告指向其多次“踩雷”,这样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若事前事中工作不足,事后采取诉讼等法律手段弥补,往往耗时耗力且显被动。
图:长沙银行诉讼公告梳理
例如,2024年3月,长沙银行公告称,4年前长沙银行作为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向渤海国际信托公司交付了5.9亿元信托资金,由渤海信托向宜华生活科技公司发放信托贷款本金5.9亿元,贷款期限为3年。此后此债权债务出现纠纷,从而对簿公堂。最新公告显示,目前诉讼已到二审阶段,仍未有最终结果。
2022年12月,长沙银行披露了与湖南金旺铋业公司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该公司所欠长沙银行行贷款本息合计为9.1亿元。2023年12月,该行再公告,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两位连带保证责任人对欠付该行贷款本金8.71亿元及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不过,金旺铋业被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重整,无法保障长沙银行贷款本息的清偿。因此,长沙银行只能将所涉贷款进行了核销处理。
长沙银行曾经踩雷新华联,涉及15.8亿元授信余额前途未卜。因为新华联遭遇了流动性危机,不得不频繁减持、拍卖旗下股权以自救,长沙银行因此备受波及。
图:长沙银行关注类贷款额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沙银行资产质量呈现压力,尤其是关注类贷款在快速增长。截止今年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2.9亿,较2021年增长18.7亿,增幅42.2%。关注类贷款则面临“额率”上升的困境,相关金额从2021年的73.0亿上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34.5亿,在贷款中比率则从1.98%上升至2.48%。值得注意的,今年三季度末其关注类贷款比率环比增幅最高,较年初大幅提升66BP。关注类贷款往往意味着包括抵押品质量下降、贷款保证人财务状况出现疑问等情况。该指标在今年上升较快,意味着长沙银行之后可能面对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
图:长沙银行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不仅仅是资产质量承压,长沙银行收入增速整体走低,同样也引发市场的担忧。2018年上市当年,该行收入同比增长15.8%,至139.4亿。2020年之后,长沙银行收入增速逐渐走向滑坡。其中2022年其收入增速为9.6%,2023年则为8.5%。今年前三季度则不到5%,仅增长3.8%,至194.7亿。利润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拨备前利润增长3.2%至140.8亿,归母净利润增长5.9%至61.9亿,增长同样较前几年放缓。
长沙银行成长性受到挑战,和其收入结构息息相关。其对传统利息收入依赖度太高,而中间业务收入规模较少。利息收入占比始终在80%左右,中收占比却只有5%左右。横向对比来看,非息收入占比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列中下游。由于其净息差水平从2021年的2.40%下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2.01%,从而对利息净收入形成掣肘,并冲击营业收入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长沙银行旗下消费金融子公司更是受重创。2024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11.2%;实现净利润1.50亿元,同比下降66.4%。
在业绩承压等的情况下,其大股东也因为各类原因纷纷减持。
例如,长沙银行大股东湖南兴业投资已经连续减持多个季度。今年三季度来看,湖南兴业投资减持2115万股,对应比例0.53%;二季度减持1250万股,对应比例0.31%。湖南兴业投资曾在2023年一季度减持40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从过往历史来看,湖南兴业投资最高持有长沙银行2.20亿股,占比7.14%。
而曾经持股3.42亿股,占比8.51%的大股东新华联因自身经营问题,不断被动减持长沙银行股权。在2022年底,新华联持有的长沙银行2272.3万股因被法院司法执行在二级市场被动减持。2021年8月、2023年2月以及2024年7月,新华联持有的超3亿股被拍卖,从而退出十大股东之列。
今年10月31日,湘邮科技发布公告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出售长沙银行股票485.06万股,成交金额为4023.19万元,实现清仓。
图:长沙银行年度现金分红比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长沙银行对股东回馈方面有所不足。在监管鼓励加大分红的大环境下,长沙银行派息率却在逐年降低,从而逐渐失去吸引力。根据该行2023年年度分红方案,每股分红0.38元,对应股利支付率20.48%,创上市以来新低。作为对比,今年有15家银行的现金分红比例达到归母净利润的30%以上,和上一年相比有22家银行选择提高分红比例。此外,不少银行纷纷响应监管导向进行了中期分红,例如杭州银行、上海农商行等。长沙银行在这方面也缺位。
图:长沙银行股价累计涨跌幅对比银行指数
资料来源:wind
在业绩和分红均不足的情况下,投资者也只能用脚投票。以其上市以来表现来看,长沙银行跑输同期银行指数,甚至较长时间低于7.99元/股的IPO发行价。
长沙银行近两年资本水平有所下滑,资本充足率对应从2021年的13.66%下降至2023年的13.04%。
图:长沙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上市城商行对比(2023,%)
资料来源:wind
和同业城商行对比,长沙银行资本水平基本是在中下游。在本身收入结构较为单一的情况下,长沙银行只能向规模要收益,以量补价提振收入,若资本水平不足则会限制其业务扩张。
今年10月份,长沙银行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连续审议了三项募资议案,总额累计480亿元。以这次融资方案来看,其中补充资本金额为120亿,另外360亿用于专项扩表。就在8月,长沙银行就已经获批发行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工具,用于补充资本。当然,及时补充资本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截止今年三季度末,该行资本充足率回升至14.03%。
在疯狂资本“补血”之际,该行的管理层也实现了更迭。
今年3月中旬,长沙银行原行长唐力勇因工作调整辞去该行行长等职务,随后赴任湖南省郴州市副市长。在行长职位空缺6个月之后,长沙银行董事会同意聘任张曼为行长。从其履历来看,早年主要供职于农行系统,2006年加入长沙银行,并于9年后出任长沙银行副行长,在此职位上“超龄服役”接近9年。
除了行长更迭之外,其他高管也变动频频。今年1月,总审计师向虹因到龄离任。同月,副行长杨敏佳也因到龄历任。5个月后,罗刚被提拔为副行长,其曾任长沙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金融市场部总经理。随着张曼升任行长,加上副行长人选的补充,长沙银行的高管团队在近三年内进行了大洗牌,行长、副行长人选全部换新。
不过,就在新行长张曼到任不久的10月11日,央行湖南省分行公布行政处罚决定,长沙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罚款20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1.5万元到2万元不等的罚款。此前,该行也多次因管理和内控问题被监管开具罚单。2024年7月,长沙银行旗下五八消费金融公司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中国银监会湖南监管局罚款30万元。同年5月,广州分行因在发放存量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中未能办妥抵押预告登记或抵押登记,被监管罚款25万元。而在去年11月,长沙银行则被重罚770万元,因18项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因涉违规提供土地储备融资且接受地方政府兜底;通过理财违规发放项目融资,且投后管理未尽职导致资金挪用于缴纳土地保证金等等。
综合来看,致力于成为“快乐银行”的长沙银行似乎并不快乐。此次诉讼引发市场关注,也揭开其过往年份风控不足踩雷的历史。对于长沙银行而言,事前和事中工作处理不足,事后追债很可能让其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债务方资质和现金流等原因并不能保证债权完全收回从而确认坏账。从该行过往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更是验证这一点。同时,该行业绩走弱,管理和内控问题频发遭监管处罚,股价表现也不佳,均为摆在新管理团队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突围?在目前的环境中,向内求或是答案,做好管理改善经营,则是重要途径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