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邓公从江西被“解放”出来,开始负责整顿内外事务,他首先拿铁路系统开刀,短短几个月就颇有成效,随后他又把目标放在了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方面。在他的努力下,社会秩序得到恢复,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但是,邓公还决定整顿军队,在一次会议上他提出“我们要革除军队当下懒、散、臃、骄等方面的不足...”这就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因为整顿军队肯定会触碰到一些人的核心利益,势必也会引起一系列反弹。参与了那次会议的萧劲光大将就对身边人说:
我钦佩小平同志的勇气和魄力,但又为他捏一把汗,他的这些举措,我感觉马上会有新一轮的较量。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此,1976年4月,邓公被免除了一切职务,这是一个重大打击。
幸运的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公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得到了恢复、重新进入核心领导层。这一次,他面临的阻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在时机成熟后,他再次推动军队改革,并且宣布要进行“百万大裁军”。
此消息一出,顿时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老干部、军队高层不理解,找到了邓公拉关系、诉苦,希望邓公能改变这个决定。
但邓公却非常直接:大裁军必须执行,头头不通,就调头头。看到这个态度,其他人才不敢再说什么。那么,为何邓公非常冒着众人反对的风险推动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呢?综合来看,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军队急需跟上时代,要有新鲜血液
当时解放军中有许多老干部占据着领导位置,无论从干工作的精力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能力,他们都不如年轻人。
那时我们在战术和战略等方面都已经有些落后,像1979年进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暴露了解放军存在的很多弊端。所以我们必须要快马加鞭地追上去,争取早日得到突破。
可毕竟那些老干部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没有缘由就贸然撤职,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这里就有一个很麻烦的地方,撤掉老人吧,不好,不撤吧,更不好。邓公思前想后,为了国家能更好地前进,还是必须将年轻干部提拔上来,以免将来青黄不接。
所以他决定自己来干这个得罪人的活,在推动大裁军的同时,也让一些老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当然,邓公也不是薄情之人,1982年成立的中顾委,就是让老干部们继续发光发热的地方。
二、军队人数太多,反而会耽误整体国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兵贵在精而不在多”,解放战争之初人数远胜于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养一支军队是很耗人力财力的,70年代解放军人数一度高达六百多万。如此庞大的规模,一天的吃喝拉撒就是个不小的数目。
即便在1985年,解放军现役人员还是超过了400万,让后勤相当吃力。关键的是,有很多人员、机关是完全可以撤销的。
400多万军队里,各级军官都有100多万,每个军区少则十几名领导,多则几十名领导,许多军区还设置有一些“营级打字员”等职务,官兵比例达到了1:2.45,如此臃肿绝非好事。
在现代战争里,更重要的尖端武器,而不是纯粹地比拼人数。战斗人员的数量只要保持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值就好,太多,耽误其他方面的正向发展。
三、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邓公决定推动百万大裁军的时间节点,正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优秀人才涌入。转业的百万军人,正好可以弥补很多岗位空缺,加速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在部队里的军人都是年轻人,也是社会需要的新鲜血液、优秀劳动力,让他们投入到巨大的变革中,能让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
同时,军队的人数少了,需要投入的资源也会相应减少。中央就可以把这部分资源,转而用来支持其他行业,百花齐放嘛。
苏联曾经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可以把卫星送上天,但是老百姓家里的电视却常常爆炸,这就是他们产业太过单一、完全偏向军工导致的。我国裁军之后,采取“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方针,就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以此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四、外界压力已经大大减少,没必要再保留那么多军队
前面说过,70年代解放军总人数一度超过了600万,为的就是防备北方的苏联。两国之间随时有打起来的可能,要防患于未然。
而自从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后,两国关系开始有所缓和,随后几年也开始进行了试探性小规模对话,至少中国是没有那种如剑悬颈的危机了。
所以在边境的军队人数、整体的军队人数就不再需要那么多,把多余人员转业到其他领域去发光发热,明显是更好的选择。
基于这些原因,邓公便决定于1985年开始实行大裁军,他选中了开国少将何正文来当这个主刀人,一开始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
有很多老干部在军队中工作了一辈子,突然把他们本人或他们带的部队裁去,在感情上很难接受。他们知道邓公那边是改不了了,便想让何正文通融通融。
然而邓公之所以选中何正文,就是知道何正文是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人。无论对方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何正文都按照规定做事,哪怕是昔日的老首长来找,他也还是这个态度。
何正文走遍了各大军区,把那些需要裁减的部队都罗列了出来,后面还附带了裁减的理由,邓公看后大赞他全是公心。最可贵的是,何正文最后把自己的家人都裁了。
他有四个子女本来都在军中,为让工作顺利推进,他做了孩子们的思想工作,四名儿女全部选择专业。当一切规划完毕后,他自己也主动申请退居二线,从此不再涉及军旅要事。因为有何正文打好的基础,继任者按照计划顺利推进,到1987年裁军基本完成。
这次百万大裁军历史意义重大,让我们能轻装上阵,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如今国家的发展就证明了邓公眼光之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