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组建22个兵团,有20个被歼灭,每个兵团究竟有多少实力?

情感   2024-12-05 22:19   湖南  

在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都曾出现过“兵团”编制,解放军战后组建过19个兵团,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大部分是局势平稳后中央主动撤编的。

而国军组建的兵团在数量上要很多一些,不算被歼后再重组的都有22个,只不过这22个兵团只有两个逃到了台湾省,其余都在人民的怒火中消亡。

不同于解放军兵团是有统一规划、作战任务也很明确,国军的兵团自出现之时就比较混乱,而且在人数上也非常不平等,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国民党最终战败的原因之一。

国军之所以比较混乱,主要在于蒋介石政府从来没有对中国实行过强有力的统治。

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虽然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但诸多地方实力派仍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一旦蒋介石的政策涉及到了军阀的根本利益,那少不了一番刀兵相见。

1930年的中原大战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蒋介石可以凭借金钱攻势、中央军嫡系打败阎锡山、冯玉祥等人,但军阀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体,想彻底解决并非易事。

所以阎锡山下野没多久又重掌山西,冯玉祥出国考察后西北军大部分依然不跟蒋介石一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没办法对全国的武装力量进行有效管理。他也曾试过很多方法、搞出很多部队编制设计,但往往因为内部掣肘太多而导致非常混乱。

就像兵团这个编制老蒋最开始是设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一般会下辖多个集团军,目的是为了让各部更方便联合作战,以此来抗击日寇。

但是在这之前,国民政府已经设置了“战区”,同样是管辖多个集团军,这就导致在某种程度上,兵团和战区重叠了。

若兵团司令和战区司令是同一人还好,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所以一个集团军很可能同时接到两个命令,到时怎么执行就是个难题。

这时候,就更突出了派系的重要性,无论你什么官职,没有听自己指挥的部队,那就等于是光杆司令。很多将领也是有感于此,开始刻意自保、培养自己的势力。

蒋介石也看出兵团在此时没有设置的必要,所以很快就取消,还是统一由战区司令指挥。这样部队的调动顺畅了不少,只是朝令夕改,让下面的人也多生了些心思。

到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的威望得到了极大提高,其他军阀通过数年洗牌,已经没有多少实力。老蒋借此机会想整合部队,便将战区的级别提高,一个战区往往就囊括了两三个省的军队。

然而由于先前的历史遗留,国军序列中还存在着大本营、行营、绥靖公署等一系列复杂又重合的机构,所以还是特别混乱。

解放战争开始后,种种弊端就暴露了出来,老蒋想来想去,为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指挥,就又开始大力设置兵团建制,他先后成立了22个兵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权不清的困境。

奈何在人员、物资的分配上,他却非常有偏向性,以至于后来协同作战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有人就说过他是新军阀,本质上跟北洋这样旧军阀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句话还有几分道理,军阀就是想自己掌握核心利益,至于其他“杂牌”部队,那就属于“炮灰”的定位。

老蒋划分兵团时就有完全不同的标准,像中央军嫡系,人员一开始就划定得多,打仗有损失也能很快得到补充。但其他派系的军队那就是各种卡、扣,人打少了就进行混编,人打没了番号直接没了,补充?完全看老蒋的心情。

1946年初国共签订《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后,老蒋就借着整编的机会排除异己,非中央军的“杂牌”有上百万武装力量被遣散,多个番号被撤销。

而他的中央军只是把“军”级番号改为了“整编师”,人员数量没变,武器甚至还得到了更新换代。这种严重不平等的待遇,怎么可能指望别人为你卖命呢?

哪怕就都是中央军,蒋介石也会厚此薄彼,像最初成立的汤恩伯第一兵团,麾下拥有8个精锐集团军,总人数达到了20多万,里面还有一支王牌整编74师;

在东北的廖耀湘第九兵团,有十多万人,还有新1军、新6军这样的美械主力部队。然而李延年第六兵团、李良荣二十二兵团人数和战斗力就差得很远,部队长期不满员,还被其他中央军瞧不起。

在整个国军阵营中,中央军瞧不起“杂牌”,主力又瞧不起非主力,根本就没办法劲往一处使。

老蒋成立兵团的本意是希望加强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然而却因为分配不均导致出现相反的结果,这也是令人唏嘘啊。

淮海战役时,这些弱点就有很突出的展现。看起来国军有七个兵团参战,人数不属于解放军,但这七个兵团互相之间就有矛盾。

论战斗力,七个兵团可分为三个阶梯:邱清泉第2兵团和黄维12兵团各有一个主力王牌军,实力最强;黄百韬第7兵团和李弥13兵团也还算能打;孙元良16兵团、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战斗力较弱,也一直不太受重视。

黄百韬这个“杂牌”被围在碾庄时,邱清泉和李弥奉命去救,但邱清泉特别厌恶黄百韬,一直磨磨蹭蹭。

豫东战役时他舍命拉了黄百韬一把,结果黄百韬事后没有什么感激,且国军的各种通报中都是表彰黄百韬,这让邱清泉心里非常不爽,所以再要他去救,能拖就拖。

李弥跟邱清泉关系好,而且他也不太待见黄百韬,碾庄被围前他的部队跟黄百韬相距不远,但他没有接应、早早开溜,要他去救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

孙元良这位传说中的“飞将军”,让他拼命,那实属天方夜谭。而李延年、刘汝明向来不被重视,自然也不会出力,奉命救援黄维兵团时也是能拖就拖。

如果蒋介石一开始能做到尽量平衡,赏罚分明,那七个兵团协同问题上就会好得多,整场战争也不会败得那么快。

在国民党覆灭的21个兵团中,汤尧第8兵团是最晚被歼灭的,这个第8兵团先前在淮海大败后,又负责过长江防线,接着再一路难逃,于1949年10月在厦门战役被歼灭。

1950年1月,国民党溃军第8、26军重新组建第8兵团,本已逃到台湾的汤尧被任命为该兵团司令,结果就在当月解放军就将其歼灭,汤尧也成了俘虏。

那两个逃到台湾的兵团分别是刘安祺21兵团和重建后的胡琏12兵团。刘安祺这个兵团原先驻扎在青岛,渡江战役后青岛成为了“孤城”,美军一撤,他们也就跟着撤了。

后来刘安祺率部抵达海南一个月就又奉命逃往台湾,因为建制较为完整,后来刘安祺受到了重用。等局势变得平稳后,该兵团被改编为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

12兵团早前在淮海被全歼,1949年5月才重建,只不过此时已基本都是新兵了,后来也是一路逃。在金门时刚好遇上了解放军登陆战,让胡琏名声大噪。同年10月,兵团建制撤销,改为金门防卫司令部。

蒋介石设立兵团初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自己没有把平衡点找好,以至于麾下都是只愿吃肉不想啃骨头的人,如此一来,又怎能获胜呢?

故里梦长安
睡前读读历史,梦中自到长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