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他身上头衔很多: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等,同时他还是一位文人,写下的很多诗词至今都广为流传。
在他的作品里,《沁园春·雪》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里面既有写景又有咏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风光,同时借帝王批判古代的封建制度,文末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是点睛之笔。
这首词写成于1936年,但正式发表是在1945年,它的现世在国民党中引起轰动。国民政府为了能压住《沁园春·雪》的风头,下令所有“御用文人”去创作,可成品出来后,反而出现绿叶衬红花的效果。
蒋介石对此很不服,他也是写出过“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的人,在文学方面同样有一定的研究。随即老蒋也写出一首《沁园春》,跟毛主席的比起来如何呢?
一、被埋没近十年的佳作
1936年,中央红军已经抵达陕北,有了一片较为稳定的根据地,可形势仍然不乐观。此处土地贫瘠,百姓自身吃饭都成问题,要多养活数万红军谈何容易。
且蒋介石正在调兵遣将,准备以优势兵力围攻陕北。内忧外患之下,毛主席决定打出去,用主动来争取生存空间。同年2月,毛主席、彭老总率领红一方面军改称的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作战。
这时很多人其实心里都蒙着阴影,不确定在重重压力下,革命是否能取得成功。但毛主席生性豪迈,在低潮中仍看到了光明,故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以诗言志。
只是他事务繁忙,也不愿意宣传自己在旧体诗词上的造诣,因此往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就我党几位高层看过,外界没有传播。
直到抗战结束后的重庆谈判,因为老友柳亚子的一个词牌名,让主席的作品“暴露”了。
二、意外被人得知的诗词
1945年8月末,为了国内局势的和平,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不顾个人安危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此举出乎很多人意料,也被著名文人柳亚子称为“弥天大勇”。
柳跟毛主席是老相识,大革命时期曾一起共事过,他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三大政策,多次公开反对蒋介石。
日本投降后,老蒋几次电邀毛主席来重庆,柳亚子最初以为不会有人敢冒这种险,没想到毛主席却真的来了。所以在柳亚子的心中,此时的毛主席是一位舍身为国的英雄。
1945年9月初,柳亚子前去拜访身在毛主席,一番深入的交流后,柳亚子被主席的赤诚打动,他深信双方能谈出一个好结果。
会谈结束后,柳亚子回到家中依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灵感一来写下了《七律·赠毛润之老友》: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诗中既有老友重逢的喜悦,又有对毛主席敢闯龙潭虎穴的歌颂,同时还流露出对两党和平建设国家的期盼,该诗很快就发表在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上。
往后的时间里,毛主席公务之余常常会跟柳亚子商讨时事,偶尔也会在诗词这一共同兴趣点上深入交流。
柳亚子也是真的对主席有好感,不久再次写下《1945年8月30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将主席亲身赴险的勇敢宣传开来,起到很好的效果。
出于感谢,主席特意登门拜访,而柳亚子趁机开口向主席要了一两篇诗作。主席想了想,就抄写《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送给柳亚子。
前一篇曾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发表过,后一篇还是首次赠人。柳亚子后来在这份手稿的纪念册上写下了经过:
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阙。
在看完主席的佳作后,柳亚子击节赞叹,很快就和词一首: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 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双十协定》签署后,毛主席等人飞回延安,柳亚子将抄写好毛主席的词以及自己的和词送到《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
不过《新华日报》是我党主办的,在没得到主席本人同意之前,不便擅自发表主席的词作,柳亚子就退而求其次只刊发了自己的和词。
首句“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 不尽依原题意也”,已表明毛主席也有一作,很多读者看后都希望能看到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文采。
重庆《新民报晚刊》的副刊编辑吴祖光,在一次文化交流会上遇到柳亚子,软磨硬泡下,柳亚子同意将《沁园春·雪》抄给他们并刊发。
1945年11月14日,主席的词被发表在《新民报晚刊》的副刊上,一经现世,瞬间引起轰动,《新民报晚刊》迅速卖到脱销,其他报刊眼看如此火爆,便纷纷跟随发表。
三、始终未被超过的绝唱
两周后,重庆极有影响力的《大公报》也进行转载,顿时整个山城都在讨论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本来最开始民众只是出于好奇,但事情传播开后,性质就不一样了。
以往国民党对中共、对毛主席都是妖魔化宣传,普通的民众没有太多消息渠道就容易被蒙蔽,但这首词一出,谁还能说中共都是没文化的大老粗?
虽然大部分百姓无法领会到毛主席词中表达的思想,但从此中共、毛泽东的形象在他们心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老友赠词,赠出了政治效果,这让国民党的宣传口非常头疼,蒋介石下令必须要写出一篇能压倒《沁园春·雪》的作品来。
随后陈立夫全力推动,上海、北平、南京等地的十余名教授还真写出点东西,只不过大多数是酸腐之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国民党《中央日报》主笔王新命所写:
抗战军兴,受命立功,拥纛东飘。当徘徊歧道,中夜惘惘;悚心怵目,举世狂潮。寇患方深,阋墙难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却倒戈,看杀人掠地,自炫天骄。
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笔,本矜才藻;押司题壁,夙擅风骚。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崖着意雕。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这些内容无论文笔还是眼界,跟毛主席的相比,始终是落了下乘。
蒋介石一看这么多人都压不过一个人,内心非常气愤,他找来自己的笔杆子陈布雷问:你觉得这首词怎么样?陈布雷倒是没有奉承,直接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实乃盖世之精品。
这个答案让老蒋非常生气,他怒道:就算是精品,难道没一点瑕疵吗?不用遣词、用韵,或者对人物的评价?
陈布雷还是有文人风骨,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说违心的话。蒋介石越想越气,随便抓了个点攻击:他里面写了那么多皇帝,说明这个人有帝王思想,他想称帝。
见领导都下结论了,陈布雷也只好附和:这个似乎是有一点。说完就听到蒋介石把报纸往桌上一摔:
你去,让报社把他的帝王思想暴露出来,另外再重新找批人,一定要写出超过他的来。
陈布雷只好苦笑照办,但不管再找几批,结果都是自取其辱。蒋介石最后还自己写了一首,同样是成为毛主席的背景板:
《沁园春·春》
春风和煦,春光暖融,冰解雪消。遍华夏大地,尽着新装;南北江河复共涛涛。龙骧青山,凤翥彩野,勃勃生机接天高。似锦绣,映晴空碧幕岂敢妖娆!
春来山河曾娇,赖天光雨露并舜尧。慰外寇已逐,升平四海;万民乐业,雨顺风调。世无遗贤,仁德天下,正气彰显隐凶刁。展前程,展中华盛世,正当今朝!
只能说,境界不一样,笔下的世界也不一样。任国民党怎么写,始终没能超过毛主席的那篇。
这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不了了之,毛主席成功在全国人民心里树立一个很好的形象。
引起此次“风波”的柳亚子后来还专门写信给毛主席道歉,主席则回信表示:总之是感谢你,相期为国努力。
为何毛主席这首词,国民党那么多埋头研究文学的“御用笔杆”都没法胜过呢?答案就在毛主席与柳亚子的一番谈话间。
还是在重庆谈判时,柳亚子刚刚接收了毛主席的手稿,询问道:润之,你诗中写的风流人物是谁?是你自己吗?
毛主席大笑着回答:风流人物就是广大人民啊!真正心怀群众、心怀天下的英豪,又岂是只知风花雪月的文人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