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7日,那四个人被隔离审查的第二天,政治局在玉泉山9号楼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人事任免,本是国务院总理的华同志被推举为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十届三中全会追认),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而同样在行动中立有大功劳的叶帅没有说及自己,只是提出应该让为邓公平反、让邓公重新出来工作。不过由于阻力过多,这次还没有形成定论。
不久后政治局召开正式会议,叶帅再次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得比较直接:我觉得应该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了,大家应该不会害怕吧?邓小平同志回到政治局,很多事情就好解决了,他总不会给我们穿小鞋吧?
他话一说完,几位老同志纷纷表示赞同,但是华同志还是认为当下时机并不成熟,需要从长计议。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7月,邓公这第三次复出之路其实也并不顺利,当时高层中还有股力量站在了对立面上,像陈永贵和汪东兴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陈永贵在听到风声后,不止一次找到华同志说:华主席,你可千万不要把邓小平“解放”出来啊,不然在别人眼里,就成了我们背叛老人家了。
后来邓公复出之势不可阻挡后,陈永贵又去跟邓公说:小平同志,我们这回可要吸取教训了啊,否则还是会犯错误的,你年纪也不小了,就别折腾了,按毛主席的指示办吧。
从整体来看,陈永贵的思想还是停留在以前,他没有看到时代的发展,所以就比较顽固。
而汪东兴说的话就更多、更直接,其实当初邓公蛰伏江西时,汪东兴与邓公的关系也不算差,很多次都是汪东兴帮邓公传达信件、心意给毛主席,这才有了邓公的第二次复出,但两人在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分歧。
1976年11月18日,汪东兴也是听到有人希望邓公复出,便在宣传口会议上当众说:1975年10月,毛主席就发现邓小平同志不行,而且错误是严重的,搞原来那一套。毛主席见邓不行,才另找华国锋。
同年12月一次会议上,汪东兴再次说:如今不少人要请邓小平同志出来,说他很能干、很有魄力,这么多年共事下来,他这个人我还是熟悉的,能力确实有,但错误更多。毛主席75年想让他当总理,结果呢?试了试还是不行嘛,那两把刷子比华差远了。
陈永贵至少说的话还是私人性质的,汪东兴却是多次当众表态,因为他职务的特殊,很多人就被误导了,像时任卫生部部长的江一真在回忆录中就提到了这些事,表示汪东兴的话让大家很疑惑。
当然,陈永贵也好,汪东兴也好,他们最多也就代表了部分意见,邓公是否复出,主要还得看华同志是否松口。
华同志当时的表现比较中间化,给予了邓公一定的政治权利,可绝口不提邓公复出的具体时间,他更希望一切都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这也好理解,毕竟他是毛主席亲点的接班人,而邓公的一些待遇又是毛主席定下了,华同志不能在短时间内毫无理由地推翻,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契机。
华同志当时也平反过各种运动时期的旧案,只是基本上都没涉及到重要人员,这让那些曾被打压的老干部们很不满,后来就在1977年3月的中央会议上提了出来。
这次会议本来是讨论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华同志事先打了招呼,让大家不要提及邓公复出和“四五运动”的事,不过陈云在3月13日的西南组大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四五运动”和要邓公复出的看法。
在场众人为之感到惊讶,会场的工作人员私下里找到陈云,希望他能修改发言,但遭到了拒绝,当天的会议简报上就没有刊登陈云的发言。
王震随后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得到的也是类似的结果。有这两位老同志做了表率,后面的其他人就勇敢了起来,到最后商议邓公复出及“四五运动”倒成了主流,华同志只好也表了态。
虽然他在发言的前半段再度强调了“两个凡是”,但后半段还是肯定了“群众在清明节到天安门去表示自己对周总理的悼念之情,是合乎情理的”,以及这件事情邓没有参与,准备“在适当的时机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公于4月写了封信给华同志,表明要“准确”、“完整”地理解毛主席思想,并且还在信中否定了“两个凡是”。
这些内容,让华同志有些不悦,他让汪东兴、李鑫代为拜访邓公,希望邓公能改一改措辞,这样有利于将来的复出工作。但是邓公拒绝了,并且邓公希望这封信能得到公开,让更多人参与讨论。
华同志也的确够厚道,即便自己不满,也没有压住不发,还是印送至全国县、团级单位,各界为之引起了轰动。
后来邓公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拥护,终在1977年7月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复出。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确定了全新的指导方针,“真理标准”取代“两个凡是”,一切都产生了巨大变化。
只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汪东兴的脚步还是没有向前,多次都站在了对立面。
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大家商谈关于少奇同志平反之事,多数人都赞成,汪东兴却反对,他说:对一些历史问题,不应推到少部分人身上,否则容易产生种种误会,将来可能会出问题。
这个发言得到了一些老干部的指责,汪东兴见群意如此,便主动提出了辞职。当时组织没有批准,只说这种大事应拿到五中全会上讨论。
到了1980年的五中全会,汪东兴再次提出辞职,中央这才同意。晚年的汪东兴生活特别简单,平时也不爱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喜多谈及往事,有人曾问过他为什么要辞职,他只回答了一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豁达,才能有那么长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