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国军上将,起义后觉得新中国给的职务太低,叛逃不成病死狱中

情感   2024-12-09 22:21   湖南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能打仗的老兵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谁都明白其根基已失了。渡江战役后,解放军更是摧枯拉朽,国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撤退,而蒋介石本来寄予厚望的大西南,也很快宣告解放。

四川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没有彻底投向老蒋,所以很多川军实权人物没有选择为蒋家王朝陪葬,而且光荣起义,站在了人民的一边。

只是呢,在川军将领中有个人很奇怪,他起初也做了正确的决定,但因为不满新中国给的待遇,所以又企图叛逃,只是还没成功就被抓获。明明是起义功臣,却变成了狱中之人,实在不明白他的思想。

他有个儿子也很顽固,在解放战争中被俘后就一直抗拒改造,这父子俩的结局都是终老监狱,也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这位川军军阀名叫王瓒绪,字治易,1886年出生于四川西充,1906年考入了四川陆军弁目学堂,后转到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科,他有两个很出名的同学——刘湘、杨森

这二人曾经都有一统四川的念头及行动,也是川军的代表人物,王瓒绪虽没有他们出名,但也是当过四川省主席的大佬。只不过在军阀内斗时期,他经常反复横跳,多次改换名庭,导致名声不太好。

有个最讽刺的例子就是他跟随杨森时,为表示忠心,让麾下的官兵们都在手臂上刻了一个“森”字,此举甚得杨森欣赏。然而后来杨森跟刘湘对战不敌时,王瓒绪又果断率部投靠刘湘,给了杨森致命一击。

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王瓒绪做得不少,“二刘争川”时,他看出刘湘实力要更强大,所以帮着一起打刘文辉,但他见到川中百姓欢迎刘湘的旗帜时,却对幕僚说:这都是愚民,别以为刘湘是什么好东西,他和刘文辉不过是一丘之貉。

1935年,蒋介石南昌行营派了个参谋团入川,刘湘明里欢迎,暗中忌惮,而王瓒绪已经想好了要找个实力更强的靠山。

说起来也有意思,王瓒绪想尽办法与参谋团的人拉好关系,申请加入老蒋的嫡系机构“复兴社”,该社需要蒋介石签字才能进入。而大特务康泽对王瓒绪很反感,把他的申请表给扣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王瓒绪都没能入社。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率部出川作战,此时的王瓒绪已成一方势力,所以没有马上跟随。等刘湘病逝后,王瓒绪也想当当“四川王”,便开始多方走动。

这个位置,想坐的不止王瓒绪一个,蒋介石为了控制四川也想要扶持亲信张群担任,只是张群属于外来户,老蒋一提,就被所有川军反对,他只好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川军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蒋介石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分化的时机,也担心继续川人治川,会使得四川依然高度自治。

而就在这时,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建议道,不如就让王瓒绪来主持四川军政大局,王瓒绪跟大多数人关系都不好,他上位后川军必然内讧,到时候政府再出来收拾局面,这样川军就不会再反对国民政府派过去的人了。

果不其然,王瓒绪很快把事情搞砸,陷入了群情声讨之中,蒋介石见时机成熟,便自兼了四川省主席。

当然,管理四川的事还是身边人去做,之所以要挂名这个职务,主要在于老蒋已经跑到了重庆,属于在四川军阀的势力范围内,这样总是要顾及一下川军的情绪,只有他来当省主席,才能让各方心里都过得去。

王瓒绪无法主政四川后,奉命外出抗日,担任了29集团军司令。在对阵日寇方面,他还是尽了一个中国军人的职责,枣宜会战中他到达前线指挥坐镇,哪怕是负伤还坚持督战,表现很不错。

但在搞摩擦方面,王瓒绪也比较积极,29集团军驻于河南时,他多次奉命去袭扰鄂豫皖边区李先念的部队。皖南事变后,他又以召开联合军事会议为名邀请李先念参加,李先念当时有事派了参谋长杜时慕前去,结果王瓒绪就把杜时慕扣了下来。

他对蒋介石算是尽心尽力,但老蒋纯粹就视他为“杂牌”,麾下的部队打没了就没了,也不给补充。到常德会战后,王瓒绪的29集团军损耗巨大,他这个总司令都没得当了,此后就基本开始担任闲职,仅有的一些川军老部队都让儿子王泽浚统帅。

解放战争时期,王瓒绪担任的多是开会照相看着人多、扯皮闲聊显得热闹的气氛组职务。到了战争后期他又有了一段反复的经历。

1948年初,王瓒绪不断给蒋介石上书,提供一些坚守川康的计策。而他的儿子王泽浚在淮海战役被解放军俘虏后,他立马就在各大报社上刊登消息,表达期望和平、请求饶恕王泽浚之意。

1949年5月,局势已经明朗,同为四川籍的朱德朱老总为了能少流一点血,便派人与王瓒绪等有名望的旧军阀接触,想争取到他们起义。对于王瓒绪,朱老总还特别关照了,说只要他起义,就释放王泽浚。

王瓒绪或许是感觉自己有了主动权,就没有答应,反而接受了国民党西南第一路游击总指挥的任命,派人印刷了数千张委任状,开始招兵买马,企图在四川以游击战来对抗解放军。

他最后是召集到了几万人,然而于大局并无影响,1949年12月,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等人宣布起义,其他留在大西南的国民党死硬官员则在疯狂逃跑。王瓒绪虽然没有实权,但毕竟还有名望,蒋介石还专门拍了俞济时乘机去接他到台湾。

不过王瓒绪思来想去还是拒绝了,他带着招募而来的四万余人也宣布了起义。或许是为了展示气节,起义时他没有用自己的名义,而是让麾下军长周廷青代为通电的。

虽然先前王瓒绪拒绝过一次,但毕竟最后还是起义了,所以中央也是按照起义人员来给予相应的待遇。之后王瓒绪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

然而与他同为四川军阀的刘文辉、邓锡侯等人当时是省部级高官,这差距有点大,王瓒绪心里也因此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后来就演化成了不满,因此他在1956年时准备偷渡到香港,再转往其他地区。

不过他在深圳罗湖时就已被发现,没能成功,尽管他一再声明自己叫“张正言”,但是边防战士从他随身携带的皮箱中搜出了很多文件证实了身份。随后王瓒绪被关入监狱,1960年时病死。

放在当时来看,1959年新中国都已经实行了第一批特赦,不少战犯经改造后重获了自由,而王瓒绪这个昔日的起义功臣,却病死狱中,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王瓒绪的儿子王泽浚早年随他一起出川抗日,常德会战后虽然29集团军受到了影响,但是王家嫡系44军却保留了下来,此后就一直是王泽浚统帅。

此人性格不是很好,对麾下动辄打骂,淮海战役时担任44军军长,所部被歼灭于碾庄。被俘那天他哭着对解放军战士说:我们抗日初期出川时,有24个团,被老蒋摆弄来摆弄去,到昨天晚上和你们作战,只剩下4个团了。现在,打得精光了。

后来他进入功德林与黄维在一个小组,正好黄维也是一个死硬分子,两人拒绝改造,说什么都不配合。最终王泽浚命没有黄维好,1974年病逝了,而黄维等到了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

王泽浚早期对红军是犯下过累累血债的,我军俘获他时还曾想过让他血债血偿,不过最后还是希望他能够悔改,结果他到死都没有完成改造。这对父子,也是难以形容啊。

故里梦长安
睡前读读历史,梦中自到长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