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 等.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远程程控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4, 23(12): 1189-1194.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3390
通信作者:张建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70,Email:jianguozhang@ccmu.edu.cn;王丽娟,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80,Email:wanglijuan@gdph.org.cn
本文同步在线发表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 https://journals.lww.com/cmj/fulltext/9900/chinese_guidelines_on_remote_programming_of_deep.1331.aspx
摘 要
术后程控是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术后程控可以明确最佳刺激参数,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远程程控通过互联网连接DBS设备并进行远程参数调整。目前,国内远程程控的开展还局限于较具规模的DBS中心,应用还不广泛,需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意见,以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基于此,相关专家总结近年来PD-DBS疗法及术后远程程控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专家组的临床经验,讨论并制定了本共识。
前 言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一种基于神经环路靶向神经调控的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方法[1]。术后程控是PD患者DBS疗法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术后程控可以明确最佳刺激参数,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16年《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国专家共识》[2]发布,对于我国DBS术后程控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规范了术后程控的开展。但是,患者在面对面门诊程控受到许多限制,包括患者居住地与DBS中心的距离、患者的出行能力等,患者使用远程程控的比例和频次越来越高,远程程控已成为PD患者DBS术后程控的迫切需求[3-4]。因此,亟待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并推动这一前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广大PD患者。
远程程控是指程控医生通过互联网连接DBS设备并对设备进行远程参数调整,其能跨越地域障碍,节省患者往来医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给患者、家属以及程控医生提供便利[5-7]。研究表明,远程程控可获得与门诊程控相当的疗效[8]。目前,国内远程程控的开展还局限于较具规模的DBS中心,应用还不广泛,需要对其进行规范,以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基于此,专家组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PD-DBS疗法及术后远程程控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讨论并制定了本共识。
01
一、远程程控简介
远程程控依赖DBS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讯技术的进步来实现。远程程控系统通常包括医生端和患者端。医生端是运行在通用计算机上的医生端远程程控软件;患者端是由患者控制器和安装远程软件的智能手机,或患者智能终端和连接的智能显示器组成,通过手机软件或智能终端进行医患之间的音视频沟通。患者控制器或智能终端通过无线技术与植入患者体内的脉冲发生器(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IPG)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实现医生对IPG刺激参数的遥测和编程。
远程程控方式包括“DBS程控中心-患者终端”和“DBS程控中心-DBS程控分中心”2种模式(图1)。前者(模式一)允许仅在家属或监护人的陪同下在患者住所(患者终端)进行程控,更加方便、经济;但一旦出现延迟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因缺乏相应知识而应对失当,则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后者(模式二)是DBS程控分中心的专科医生向DBS程控中心提交远程程控请求,患者在专科医生协助下进行程控,有更好的安全保障,但这需要患者及家属前往当地医院接受远程程控,便利性欠缺且受地域限制。
02
二、PD患者DBS术后推荐和不推荐开展远程程控的情况
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门诊程控,远程程控降低了DBS术后患者门诊程控时往返于医院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验证,目前已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临床应用[3-8]。
(一)推荐开展远程程控的情况
1. 偏远地区、面诊不便的患者:偏远地区患者的面对面门诊程控涉及交通、住宿等事项,出行成本高,而远程程控可不受地域限制,使偏远地区患者也享受到专业规范的术后程控[3]。
2. 行动不便、面诊困难的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常常需要1名以上监护人陪同,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时间和经济花费。
3. 常规随访和参数调整的患者:病情相对比较平稳,仅需进行简单参数调节、刺激器性能检测或者维护的患者。
(二)不推荐开展远程程控的情况
1. 无家属/监护人陪同的患者:程控过程中可能发生非预期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患者无法配合程控,因此必须有家属/监护人在旁边陪伴辅助。
2. 首次开机程控的患者:首次开机程控需要测试治疗窗以及尝试不同刺激方案,患者对程控尚无体验和了解,而且会有更多心理负担和顾虑,推荐面诊开机。
3. 病情复杂和配合程控困难的患者:部分患者仅通过简单参数变化难以找到合适的程控方案,而远程程控不能直接对患者查体,无法准确了解肌强直等症状的改善程度,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困难。这种情况建议面对面门诊程控。
4. 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焦虑和抑郁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往往导致患者对医生有更多的程控诉求,推荐面对面门诊程控。
03
三、远程程控的实施方法
(一)患者及家属/监护人的培训
为保障患者安全和远程程控的顺畅进行,通过培训使患者和家属/监护人了解远程程控的流程、掌握远程程控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远程程控的操作流程
1. 程控医生在“医生端”软件(电脑端或手机端)中进行远程程控排班及开放预约号。
2. 患者和家属在手机端登录“患者端”APP,或登录与智能电视/显示器连接的患者智能终端设备,签订远程程控协议,填写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一般信息、本次申请远程程控的主诉、病史,以及目前服药情况),然后提交远程程控申请。根据需要,患者可在“患者端”APP填写“帕金森病日记”和患者自评量表、上传颅脑CT/MRI资料及患者视频等。
3. 程控医生可在“医生端”查看患者填写和上传的资料,并调阅历史程控记录。程控医生在“医生端”软件中审核、批准患者的申请。患者/家属在约定时间登录“患者端”APP,绑定患者控制器,完成与IPG的连接测试,然后发起远程程控申请,或打开患者智能终端,等待医生远程问诊通讯。
4. 程控医生在约定时间登录“医生端”软件,通过语音和视频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可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等;按需将患者运动障碍情况进行录像保存。
5. 程控医生对患者进行远程程控,包括:测试触点阻抗、电池电压,调节刺激参数(包括调整幅度、脉宽及频率,更换刺激触点,切换电流和电压模式等),再观察疗效。程控医生在程控期间查看患者的历史程控记录和记录症状的视频、CT/MRI影像资料等,并进行对比分析,以便确认本次的治疗参数。
6. 远程程控完成后,系统将会生成本次远程程控的记录,并保存相关医疗文书。患者和医生可通过各自终端进行查看。远程程控的操作流程见图2。
(三)远程程控的开机与随访
远程程控的开机与随访参照《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国专家共识》的调控原则进行。推荐首次开机面诊下进行。如果面诊开机困难,运用远程程控开机时应注意:(1)药物关期评估患者病情时,注意患者安全,防止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2)应参考反映术后电极位置的CT/MRI影像资料。有关参数设定、调整和开机后药物调整的事项可参照《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国专家共识》及《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进行。
04
四、远程程控的局限性
远程程控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尚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远程程控的局限性主要包括:(1)受患者和家属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及配合程度的限制;(2)受网络稳定性的限制;(3)视频交流限制了程控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影响其对患者病情的把握。远程程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门诊程控,程控医生和患者对远程程控应该有合理的期望值[3-8]。
05
五、远程程控的安全性
在网络不稳定或断网的情况下,患者可以恢复之前的参数。远程程控系统应设计合理的参数恢复功能,当远程程控过程中遇到网络故障时,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将IPG刺激参数恢复到远程程控之前的状态。
在进行远程程控之前,程控医生应告知患者具体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确保患者清楚个人信息和医疗数据被保护的权力以及充分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远程程控系统应具有完备的身份认证功能,确保程控过程中由正确的医生给患者进行远程参数调节,远程程控系统应防止非指定第三方节点的非预期访问。
远程程控应创建全面的记录系统,准确记录每次远程程控的所有细节,可提供完备的用户活动审核能力,所有记录应符合适用的法律和行业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远程程控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或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平台签署医患知情同意书或者相关协议,知晓权益和风险,信息系统建设应符合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06
六、远程程控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远程程控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远程程控是对面对面门诊程控的补充,患者或家属应对远程程控的作用和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配合医生进行远程程控;(2)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手术和用药情况以及本次程控患者的主要诉求等,做到有的放矢;(3)远程程控时需家属或监护人陪同。患者或家属/监护人能操作患者控制器,对产生的不良反应能及时处理,如降低刺激电压或直接关机等操作;(4)应谨慎行大范围的参数调整,如确有需要行较大调整,如换触点、双极刺激变单极刺激等,应确保患者家属能够掌握应急处置方法;(5)测试阻抗、电池电压以及调整参数时,患者应入座安稳,切忌在行走中操作,防止患者跌倒,发生意外;(6)对患者程控器的开放或调节权限应在安全范围内适当调整,根据患者症状可由家属或患者本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程控调整,必要时恢复原参数。
07
七、总结
远程程控具有传统面对面门诊程控无可比拟的优势,在DBS术后程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来,应用人工智能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采集众多医生的临床程控数据自动给予患者程控方案,将会提高远程程控的疗效和效率;同时对远程程控相关的法律和监管文书(如患者知情同意书、数据安全和依从性协议等)应进一步细化,以解决可能出现的伦理或法律问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稳妥地开展远程程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孟凡刚、张捷、章文斌、陈玲、邬剑军、梅珊珊、王丽娟、张建国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吉力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蔡国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蔡晓东(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海波(北京医院)、陈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旨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崔承志(大连市中心医院)、崔志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董江涛(石河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付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富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冬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志波(阜阳市人民医院)、葛明旭(山东省立医院)、耿鑫(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宇光(三博脑科医院)、郭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毅(北京协和医院)、何江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胡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小吾(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永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黄光翔(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广苏(柳州市人民医院)、黄进瑜(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季玉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靳令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匡卫平(湖南省脑科医院)、黎彬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李殿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建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卫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梁思泉(天津市环湖医院)、梁战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凌至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刘宝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金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如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艺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钰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智(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龙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卢晓东(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陆卫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罗蔚锋(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马羽(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毛知奇(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梅珊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孟凡刚(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聂晟(宁波市第一医院)、聂坤(广东省人民医院)、聂盼(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牛朝诗(安徽省立医院)、亓法英(临沂市人民医院)、秦斌(北京医院)、任海波(南充市中心医院)、任杰(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商慧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岳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苏道庆(济南市中心医院)、孙伯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鹏(青岛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英群(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田宏(中日友好医院)、万新华(北京协和医院)、王大巍(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二院)、王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慧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丽娟(广东省人民医院)、王林(航空总医院)、王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韦开亮(桂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翁保慧(柳州市工人医院)、邬剑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邬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勤奋(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曦(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肖以磊(聊城市人民医院)、谢安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徐淑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徐武(南京鼓楼医院)、徐欣(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尚臣(山东省立医院)、闫卫红(山西省白求恩医院)、闫志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岸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杨茜(柳州市中医医院)、杨治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叶钦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伊志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尹丰(航天中心医院)、尹绍雅(天津环湖医院)、庾亚芹(山西白求恩医院)、詹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建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金男(白求恩医科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良文(山东省立医院)、张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世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宇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章文斌(南京脑科医院)、周洪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朱君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朱敏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宗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略
引用本文: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 等.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远程程控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4, 23(12): 1189-1194.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3390
通信作者:张建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70,Email:jianguozhang@ccmu.edu.cn;王丽娟,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80,Email:wanglijuan@gdph.org.cn
本文同步在线发表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 https://journals.lww.com/cmj/fulltext/9900/chinese_guidelines_on_remote_programming_of_deep.1331.aspx
摘 要
术后程控是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术后程控可以明确最佳刺激参数,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远程程控通过互联网连接DBS设备并进行远程参数调整。目前,国内远程程控的开展还局限于较具规模的DBS中心,应用还不广泛,需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意见,以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基于此,相关专家总结近年来PD-DBS疗法及术后远程程控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专家组的临床经验,讨论并制定了本共识。
前 言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一种基于神经环路靶向神经调控的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方法[1]。术后程控是PD患者DBS疗法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术后程控可以明确最佳刺激参数,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16年《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国专家共识》[2]发布,对于我国DBS术后程控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规范了术后程控的开展。但是,患者在面对面门诊程控受到许多限制,包括患者居住地与DBS中心的距离、患者的出行能力等,患者使用远程程控的比例和频次越来越高,远程程控已成为PD患者DBS术后程控的迫切需求[3-4]。因此,亟待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并推动这一前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广大PD患者。
远程程控是指程控医生通过互联网连接DBS设备并对设备进行远程参数调整,其能跨越地域障碍,节省患者往来医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给患者、家属以及程控医生提供便利[5-7]。研究表明,远程程控可获得与门诊程控相当的疗效[8]。目前,国内远程程控的开展还局限于较具规模的DBS中心,应用还不广泛,需要对其进行规范,以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基于此,专家组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PD-DBS疗法及术后远程程控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讨论并制定了本共识。
01
一、远程程控简介
远程程控依赖DBS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讯技术的进步来实现。远程程控系统通常包括医生端和患者端。医生端是运行在通用计算机上的医生端远程程控软件;患者端是由患者控制器和安装远程软件的智能手机,或患者智能终端和连接的智能显示器组成,通过手机软件或智能终端进行医患之间的音视频沟通。患者控制器或智能终端通过无线技术与植入患者体内的脉冲发生器(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IPG)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实现医生对IPG刺激参数的遥测和编程。
远程程控方式包括“DBS程控中心-患者终端”和“DBS程控中心-DBS程控分中心”2种模式(图1)。前者(模式一)允许仅在家属或监护人的陪同下在患者住所(患者终端)进行程控,更加方便、经济;但一旦出现延迟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因缺乏相应知识而应对失当,则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后者(模式二)是DBS程控分中心的专科医生向DBS程控中心提交远程程控请求,患者在专科医生协助下进行程控,有更好的安全保障,但这需要患者及家属前往当地医院接受远程程控,便利性欠缺且受地域限制。
02
二、PD患者DBS术后推荐和不推荐开展远程程控的情况
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门诊程控,远程程控降低了DBS术后患者门诊程控时往返于医院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验证,目前已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临床应用[3-8]。
(一)推荐开展远程程控的情况
1. 偏远地区、面诊不便的患者:偏远地区患者的面对面门诊程控涉及交通、住宿等事项,出行成本高,而远程程控可不受地域限制,使偏远地区患者也享受到专业规范的术后程控[3]。
2. 行动不便、面诊困难的患者: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常常需要1名以上监护人陪同,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时间和经济花费。
3. 常规随访和参数调整的患者:病情相对比较平稳,仅需进行简单参数调节、刺激器性能检测或者维护的患者。
(二)不推荐开展远程程控的情况
1. 无家属/监护人陪同的患者:程控过程中可能发生非预期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患者无法配合程控,因此必须有家属/监护人在旁边陪伴辅助。
2. 首次开机程控的患者:首次开机程控需要测试治疗窗以及尝试不同刺激方案,患者对程控尚无体验和了解,而且会有更多心理负担和顾虑,推荐面诊开机。
3. 病情复杂和配合程控困难的患者:部分患者仅通过简单参数变化难以找到合适的程控方案,而远程程控不能直接对患者查体,无法准确了解肌强直等症状的改善程度,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困难。这种情况建议面对面门诊程控。
4. 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焦虑和抑郁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往往导致患者对医生有更多的程控诉求,推荐面对面门诊程控。
03
三、远程程控的实施方法
(一)患者及家属/监护人的培训
为保障患者安全和远程程控的顺畅进行,通过培训使患者和家属/监护人了解远程程控的流程、掌握远程程控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远程程控的操作流程
1. 程控医生在“医生端”软件(电脑端或手机端)中进行远程程控排班及开放预约号。
2. 患者和家属在手机端登录“患者端”APP,或登录与智能电视/显示器连接的患者智能终端设备,签订远程程控协议,填写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一般信息、本次申请远程程控的主诉、病史,以及目前服药情况),然后提交远程程控申请。根据需要,患者可在“患者端”APP填写“帕金森病日记”和患者自评量表、上传颅脑CT/MRI资料及患者视频等。
3. 程控医生可在“医生端”查看患者填写和上传的资料,并调阅历史程控记录。程控医生在“医生端”软件中审核、批准患者的申请。患者/家属在约定时间登录“患者端”APP,绑定患者控制器,完成与IPG的连接测试,然后发起远程程控申请,或打开患者智能终端,等待医生远程问诊通讯。
4. 程控医生在约定时间登录“医生端”软件,通过语音和视频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可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等;按需将患者运动障碍情况进行录像保存。
5. 程控医生对患者进行远程程控,包括:测试触点阻抗、电池电压,调节刺激参数(包括调整幅度、脉宽及频率,更换刺激触点,切换电流和电压模式等),再观察疗效。程控医生在程控期间查看患者的历史程控记录和记录症状的视频、CT/MRI影像资料等,并进行对比分析,以便确认本次的治疗参数。
6. 远程程控完成后,系统将会生成本次远程程控的记录,并保存相关医疗文书。患者和医生可通过各自终端进行查看。远程程控的操作流程见图2。
(三)远程程控的开机与随访
远程程控的开机与随访参照《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国专家共识》的调控原则进行。推荐首次开机面诊下进行。如果面诊开机困难,运用远程程控开机时应注意:(1)药物关期评估患者病情时,注意患者安全,防止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2)应参考反映术后电极位置的CT/MRI影像资料。有关参数设定、调整和开机后药物调整的事项可参照《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国专家共识》及《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进行。
04
四、远程程控的局限性
远程程控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尚需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远程程控的局限性主要包括:(1)受患者和家属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及配合程度的限制;(2)受网络稳定性的限制;(3)视频交流限制了程控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影响其对患者病情的把握。远程程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完全代替面对面门诊程控,程控医生和患者对远程程控应该有合理的期望值[3-8]。
05
五、远程程控的安全性
在网络不稳定或断网的情况下,患者可以恢复之前的参数。远程程控系统应设计合理的参数恢复功能,当远程程控过程中遇到网络故障时,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将IPG刺激参数恢复到远程程控之前的状态。
在进行远程程控之前,程控医生应告知患者具体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确保患者清楚个人信息和医疗数据被保护的权力以及充分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远程程控系统应具有完备的身份认证功能,确保程控过程中由正确的医生给患者进行远程参数调节,远程程控系统应防止非指定第三方节点的非预期访问。
远程程控应创建全面的记录系统,准确记录每次远程程控的所有细节,可提供完备的用户活动审核能力,所有记录应符合适用的法律和行业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远程程控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或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平台签署医患知情同意书或者相关协议,知晓权益和风险,信息系统建设应符合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06
六、远程程控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远程程控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远程程控是对面对面门诊程控的补充,患者或家属应对远程程控的作用和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配合医生进行远程程控;(2)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手术和用药情况以及本次程控患者的主要诉求等,做到有的放矢;(3)远程程控时需家属或监护人陪同。患者或家属/监护人能操作患者控制器,对产生的不良反应能及时处理,如降低刺激电压或直接关机等操作;(4)应谨慎行大范围的参数调整,如确有需要行较大调整,如换触点、双极刺激变单极刺激等,应确保患者家属能够掌握应急处置方法;(5)测试阻抗、电池电压以及调整参数时,患者应入座安稳,切忌在行走中操作,防止患者跌倒,发生意外;(6)对患者程控器的开放或调节权限应在安全范围内适当调整,根据患者症状可由家属或患者本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程控调整,必要时恢复原参数。
07
七、总结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孟凡刚、张捷、章文斌、陈玲、邬剑军、梅珊珊、王丽娟、张建国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阿布都克尤木·阿布都吉力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蔡国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蔡晓东(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陈海波(北京医院)、陈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旨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崔承志(大连市中心医院)、崔志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董江涛(石河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付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富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冬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志波(阜阳市人民医院)、葛明旭(山东省立医院)、耿鑫(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宇光(三博脑科医院)、郭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毅(北京协和医院)、何江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胡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胡小吾(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永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黄光翔(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广苏(柳州市人民医院)、黄进瑜(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季玉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靳令经(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匡卫平(湖南省脑科医院)、黎彬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李殿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建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卫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梁思泉(天津市环湖医院)、梁战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凌至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刘宝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金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如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艺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钰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智(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龙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卢晓东(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陆卫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罗蔚锋(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马羽(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毛知奇(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梅珊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孟凡刚(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聂晟(宁波市第一医院)、聂坤(广东省人民医院)、聂盼(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牛朝诗(安徽省立医院)、亓法英(临沂市人民医院)、秦斌(北京医院)、任海波(南充市中心医院)、任杰(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商慧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岳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宋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苏道庆(济南市中心医院)、孙伯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鹏(青岛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英群(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田宏(中日友好医院)、万新华(北京协和医院)、王大巍(安徽省蚌埠医学院附二院)、王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慧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丽娟(广东省人民医院)、王林(航空总医院)、王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韦开亮(桂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翁保慧(柳州市工人医院)、邬剑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邬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勤奋(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曦(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肖以磊(聊城市人民医院)、谢安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徐淑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徐武(南京鼓楼医院)、徐欣(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尚臣(山东省立医院)、闫卫红(山西省白求恩医院)、闫志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岸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杨茜(柳州市中医医院)、杨治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叶钦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伊志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尹丰(航天中心医院)、尹绍雅(天津环湖医院)、庾亚芹(山西白求恩医院)、詹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建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金男(白求恩医科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良文(山东省立医院)、张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世忠(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宇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章文斌(南京脑科医院)、周洪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朱君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朱敏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宗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略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话题圈子”重磅上线,这里有各种专业问题及权威解答,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