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风云 洞察先机|颅内压监测技术在脑创伤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

学术   2024-12-19 19:22   上海  


颅内压增高是一系列严重脑部疾病的共同特征,包括创伤性颅脑损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等。这些状况往往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颅内压监测对于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的风险、优化治疗策略和手术计划至关重要。现代颅内压监测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参数、多模态的监测系统,不仅监测颅内压,还包括脑组织氧合、脑血流和脑自动调节等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监护。

Codman®颅内压监测系统以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监测技术,为神经重症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助力医生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干预,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为此,脑医汇-神外资讯特别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国一教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冯光教授,就颅内压监测这一话题,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学术洞见。


脑医汇-神外资讯:高教授您好,我们知道颅内压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压监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有关颅内压监测的研究进展以及您在这一领域的个人见解与经验?



高国一教授:

2024年9月1-5日,国际神经创伤大会(INTS 2024)在英国剑桥举办。会议中特别设立了一个关于ICP Dose的讨论板块。ICP Dose,严格而言,是一个压力与时间的函数。具体来说,它通过计算颅内压超过某一阈值(例如20毫米汞柱)时的压力曲线下的面积,来更准确地评估ICP对患者的影响。例如,如果颅内压短暂升至40毫米汞柱但迅速恢复正常,其对患者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然而,如果颅内压持续在20至30毫米汞柱之间,尽管未达到40毫米汞柱,但其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持续损害,影响显著。因此,ICP Dose的概念对于评估颅内压对患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剑桥的INTS会议上,多位讲者专门讨论了ICP Dose对患者潜在的危害。这一话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例如颅内压剂量的阈值、不同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程度,以及不同损伤类型(如弥漫性损伤或多发性挫伤)的参考值。这些领域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观察以得出结论。总体而言,ICP Dose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重大进步,它丰富了我们对颅内压监测的理解,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来处理和管理患者。


专家简介

高国一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创伤神经外科主任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颅脑创伤研究室主任

  • 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华创伤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华创伤学会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颅脑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伤专业组副组长

  •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脑创伤委员会现任委员

  • 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亚太区编辑

  • 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在Lancet Neurology、Eclinicalmedicine、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识别二维码,前往高国一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脑医汇-神外资讯:冯教授您好,我们知道多模态监测技术在神经创伤和神经重症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颅内压(ICP)监测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结合ICP监测和其他监测手段来优化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您认为在推广和实施这些监测技术时,我们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以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



冯光教授

多模态监测技术在神经创伤和神经重症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中已成为规范精准的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常利用颅内压(ICP)监测与其他监测手段相结合,进行多模态监测评估。ICP监测无论是从监测还是治疗的角度来看,都是基础和关键。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分层的多模态监测方式,并结合其他几项对患者有利的治疗或监测手段进行组合,分析数据,探讨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层意义,并及时调整治疗决策以改善患者预后。

除了颅内压监测,其他监测手段的综合处理也非常重要。颅内压监测虽有其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在长时程监测中可能出现数值漂移和不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这些情况下,结合超声、无创脑血流监测或影像灌注评估(如CTA或CTP)等手段,可以更早地预警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颅内压监测的数值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结合其他多模态监测方式,可以提前预警病情变化。例如,超声血流监测可以评估大脑动脉流速和阻力指数(PI),这些数值对临床决策非常有帮助。脑温监测可能提示脑代谢程度或颅内压上升的趋势,也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目前,我们已从颅内压监测扩展到颅内压波形及其衍生参数的监测,这有助于及早预警病理生理变化。尽管颅内压波形监测还处于形态学阶段,未进行量化分析,但波形变化仍能提示脑顺应性或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实现早期干预。此外,颅内压相关参数的监测,如脑血管压力反应指数(PRX)和ICP振幅,对我们提前识别病情变化具有指导意义,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措施的调整。

颅脑创伤ICP的动态监测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是临床监测的基础。但目前国内不同地区对严重颅脑创伤或神经重症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率相对较低,与国际上存在差距。因此,未来需要加强理念普及和规范化实施颅内压监测,推广新型颅内压监测耗材或设备,提高对这些监测手段重要性的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损伤质控中心已将规范颅内压监测作为今年培训督导的重要内容。许多中心虽了解颅内压监测手段,但在实施方面仍存在不规范之处,如ICP植入、后期监测和漂移识别处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是随着新型监测耗材的应用,如CODMAN® RM系列黄金探头,它与传统探头相比有显著改进,减少了临床监测中的漏液和数值漂移问题。我们需要尽快普及和推广这些新理念和新技术,以改善患者预后,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和推广的目标。


专家简介

冯光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危重症救治与质量管理中心主任

  • 神经外科重症病区主任

  • 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支持项目学科带头人

  • 河南省神经外科危重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 国家卫健委颅脑损伤评价质控中心委员

  • 河南省神经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专业组组长

  • 国家医学创伤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无创诊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颅脑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重症协作组常委

  • 河南省医院协会颅脑损伤救治与质量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河南省脑损伤评价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 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医院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近三年主持省部共建重点科研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编出版专著1部,主导撰写发布中国专家共识两部,作为核心专家参与发布本专业专家共识10部。近三年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9篇,发表中华文章12篇。“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体系的创建与应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损伤治疗防控体系的构建”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识别二维码,前往冯光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Codman颅内压(ICP)监测系统以其全面的监测深度和广度,为神经重症监护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解决方案。其新一代的CODMAN MICROSENSOR RM系列颅内压传感器,以其小巧的体积和易弯折的设计,实现了硬膜下、脑实质和脑室内压力的直接监测,并保持了长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因漂移原因的更换。搭载NEUSTRO神经重症监护处理系统和CODMAN ICP EXPRESS颅内压监测仪,该系统能够实时计算临床参数,全面评估个体化的神经重症指标,如脑血管反应指数(PRx)、脑压力代偿指数(RAP)、脑灌注压(CPP)以及最优脑灌注压(opt CPP)。

Codman ICP监护系统超越了传统单一参数的颅内压监测,采用了创新的多参数监测技术,通过整合监护仪、线缆、传感器和先进的多模态监护处理软件,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集成化的监测模式。其系统操作简便,通过智能化数字界面,医生可以一屏全览,及时、全面评估患者状况,预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诊疗策略。全新环保材料的黄金颅内压多参数传感器,通过与神经重症多参数监护系统结合,引领着颅内压监测新未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话题圈子”重磅上线,这里有各种专业问题及权威解答,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神外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