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相关理论下的内部审计增值功能
职场
职场
2024-07-23 06:03
安徽
我们作为内部审计工作者,“为组织创造价值”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或者写在汇报、报告、宣传材料里。我们随时都能举出内部审计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具体例子。然而,如果我们知道内部审计为组织创造价值不仅有实践证据,还有理论支撑,尤其我们能把内部审计为组织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摆出来,我们就能更加说服别人支持我们的审计工作,也更加有做好审计工作的信心。
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上的契约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发生的利益冲突往往来自于二者的目标不一致,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加剧了利益冲突。为了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通过采取激励、监督、惩罚等措施来进行控制代理人的损害行为。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内部审计就是委托人为了降低代理成本而采取的一种监督手段。代理成本不仅包括支付给代理人报酬,还包括代理人因履职不到位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损失的发生等。委托人通过内部审计开展对代理人履职情况的审计和评价,促进代理人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收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促进治理机制的完善。如果增加内部审计的成本能够低于节约的契约成本或代理成本,内部审计就是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内部审计生产的产品是审计人员脑力劳动的产物,是无形产品。内部审计产品成为商品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备产品的形式,如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审计意见书等;二是内部审计产品为企业的决策层或管理层提供了使用价值,也就是通过使用审计产品能够促进效率和效益的提升、风险的有效防控、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三是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提供审计产品,获得企业支付的报酬以及开展业务的经费等,也就是发生了交易行为。正是基于上述三点,我们可以说内部审计产品也是商品。内部审计产品作为商品有两个特征:一是使用价值二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不断地“加速折旧”。正是因为内部审计产品是商品,它才可以为企业带来使用价值,也就为企业带来了价值。
经济学说的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或客户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经济学所说的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内部审计这个特殊无形商品的需求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委托人愿意为购买审计商品,二是委托人能够支付相应的报酬及经费。内部审计商品的供给也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内部审计人员愿意提供审计商品,二是审计人员也有能力提供满足委托人需求的商品。根据供求规律,委托人对内部审计商品的需求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长,随内部审计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需求;总体上看,当委托人认为,内部审计商品的价格过高时,就会采取减少审计人员招聘、降低薪资、减少审计经费等措施来减少需求。而内部审计商品的供给则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供给,也就是更多人愿意从事内部审计职业,内部审计部门也不断扩展审计业务。内部审计商品的供求达到动态均衡时,就体现出内部审计的真正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成本就是为了获得收益而投入的资源,包括资本、人力、时间等。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和控制手段,必然要消耗企业的资源,成为企业的成本负担。内部审计成本主要包括:人员薪资、差旅费、信息技术投入、办公设施投入等。有时候,内部审计的显性收益可以通过货币来衡量,如为企业挽回的经济损失、促进效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收益等。但内部审计的隐性收益有时很难用货币准确衡量,如因为内部审计的威慑作用而减少舞弊的发生、通过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来降低风险的发生等。内部审计部门要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来让委托人知道:内部审计的显性和隐性收益要高于或远高于内部审计的成本,也就是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增加价值或创造价值的。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委托代理理论、商品交易理论、商品供求理论、成本收益理论都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的,我们会发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对审计实践有很强的理论支撑,而且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对审计实践中的全面、理性思考也很有帮助。所以,作为审计人,我们平时还是要多读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不仅为了掌握其中的知识,更是为了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