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手记 | 用冷峻的眼光审视公司3000年历史 ———— 一个公司法律师的读书笔记(上)

学术   2024-08-18 10:20   广西  


找到一部史与法交融完美的书一直是我近年的希望。

出差前夜,我在准备去宜州的行李箱时,思忖要带哪一本书上路,随手翻开了刚刚到手的一本新书《逐利而生----3000年公司演变史》。仅仅粗略地看了书的引言部分,我就认准了这是一本值得带去认真阅读的书。于是在出差的途中,在动车上我迅速看完了第一第二章(南宁东到河池西实在太短了,只有57分钟,而河池西到宜州的公交车却晃晃悠悠地开了1小时又35分钟)。在回程的绿皮火车里又选读了其中两章。幸运的是,车厢里任何旅客的嘈杂声也没有打断我对此书津津有味的“愉阅”。

回程有一段是乘坐南丹开往柳州的普快列车。今非昔比的火车虽然有空调也很干净,但因我在超过36度的站台上候车十多分钟,进了超员的硬座车厢后,整个行程我热汗不止。隔壁座的男士除了帮我放箱子到行李架上以外,再无发一言、也不看任何人,从始至终刷视频且外放声音很大,也许是他听力有问题,也许是对站在他身边过道上大声说话的几位旅客不满而故意以噪声对抗之。那两位站在过道里的中年男士与一位坐着的女士旁若无人地大声交谈,好像他们是失散又重逢的朋友一样兴高采烈。从口音和衣着看,他们可能是大厂的职工。在车间里习惯大声说话的工人师傅,到了火车上也难以控制自己的音量。幸运地买到靠窗座位的我决定闭嘴不语。在中国,你选择了乘坐绿皮火车,就默认选择了噪音,要求周围的旅客给你安静读书的环境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矫情。

与《逐利而生》所讲的生动故事和深刻哲理相比,周围的喧嚣又算得上什么呢?且读且珍惜,且思且观照。对于一直在公司法的“领地”里长期耕耘的老律师,不敢说有多资深,也可以说相当勤勉了,但对于公司的历史,埋头读进去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须牢记学无止境。今年是法律人学习新《公司法》的第一年,光读法条是枯燥无味的。这本书给了我如见故人、又逢新知的感觉。阅读有趣的历史,其实是想获得历史中沉默无声的力量,不读史不可言当下。

经网搜,作者William Magnuson,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曾任律师(兼并与收购组合伙人),现为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教授公司史课程。难怪本书写作的角度独特,视角非同寻常。

本书写了“公司”这一经济体跨越3000年的历史,却只有区区的8章。以狄更斯的小说(讲述一家卖酥饼的股份公司的故事)开篇,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狄更斯心里十分清楚:归根结底,资本主义的故事就是公司的故事。”作者接着立即毫无保留地自述了本书的目的和梗概:“本书将主要介绍公司的演变史和其中涉及的各种角色……换言之,本书是关于人性的故事,细细地讲述了形形色色的商人、银行家和投资者在不同时期如何绘制现代经济图谱。本书还淋漓尽致地叙述了关于富人、权贵和天才的故事,以及关于阴谋、欺诈和邪恶的故事。”读完此书我才发现,这“换言之”写的正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下面分享我读各章的点滴心得。

本书的第一章题为《经济体》,以宏大的叙事手法,简明扼要地描写了公司在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中如何通过资金与粮草供应挽救了罗马共和国,同时投资者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作者赞叹道:“这是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的荣耀时刻。当政府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的时候,一群实力雄厚的公司伸出援手。......罗马共和国依靠一人资金化险为夷,渡过难关。”作为一个超级喜欢罗马史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这样的内容:“罗马共和国授予公司各种特权,公司以服务国家作为回报,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姑且不论我是否同意他的这一观点,仅就经济实体对公共事务的承担这一事实而言,我非常欣赏作者与众不同的论事角度,也欣赏他作为法律人对公司这个主体的分析定位。罗马的统治者(那时还是元老院)敏锐地察觉到人都有贪欲和占有欲,如何利用这种通常被批判的真相来促进公共利益的维持和发展,至少是在战争状态下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智慧的政治手段。而书中对罗马公司的大税吏公司(在旧约中,税吏总是被置于贬责之列)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进行了客观冷静的描写。最使我好奇的是罗马时代最伟大作家(兼政治家思想家)西塞罗在2000多年前就用绕口令的语言(多么像今天某些大师的演讲)为大税吏公司的撤销合同之诉的辩论(我忍不住还默默地朗诵了那一段)。不出所料,他为之代言的大税吏公司被元老院驳回了申请,而该诉讼的最终结果却导致了罗马三巨头(凯撒、庞培和克拉苏)的结盟,最终导致罗马共和国走向灭亡。凯撒独裁后却又迅速地废除了元老院的决议。于是立场善变的西塞罗老师再次愤然指责有人向凯撒成功勒索了一笔价值巨大的股份。多么有趣而生动的故事啊!你是不是也恨不得坐上时光之机穿越回到罗马广场上一睹他们的风采?

《逐利而生》


本书的第二章题为《银行》。作者指出“银行业的兴起是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使公司的力量得以扩展,但风险也随之与日俱增。它证实了公司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银行是公司的基础,但他本身往往也是公司。没有哪家银行比美第奇银行更能诠释这一紧张的关系。”不过,我读本章时脑子里出现得最多的不是现如今满大街的银行,而是我在上海看过的与美第奇家族有关的画展。

本章重点描写了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几代人创设和经营银行的故事,引人入胜。可能很多人(包括我)都不知道,正是美第奇银行从无到有创建了复杂的现代金融体系。他们家族从创业到传承,由盛极到衰败的故事,又令人唏嘘不已。对照当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之命运,有多少人能创下宏伟大业,又有多少人能传承给子孙后代?


本书的第三章题为《股票》,吾以为是每个律师尤其是从事公司业务的律师之必读章节。于我而言,本章的内容与我正在看的《香港史》又有了非常有价值的旁证和辅导作用。东印度公司在贪得无厌的“贸易自由”理念驱动下,通过获得对外贸易特权(1600年除夕夜该公司获得女王特许),开启它垄断长达250多年(该公司于1857年因印度民族大起义被英国政府收归国有)的逐利历史。遗憾的是,本书并没有提到东印度公司在鸦片战争中的影响和作用(无论贬义还是其他),作者略带欣赏又不无讽刺地指出“这家被诅咒的公司”(埃德蒙·伯克语)的生存和发展历史,彰显了庞大的股份制公司在世界贸易中的力量,以及它对新世界殖民化、工业进程的作用,正是这些作用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扩展和发展。东印度公司“发明”或者导致股票、证券交易所的出现,至今它们仍在世界多数国家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令人不得不承认资本逐利的力量可能或者事实上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不过,阅读此书的读者们,请停顿下来读一下作者在本章最后一段的生动描写:“证券交易所将公司带入波涛汹涌的新水域。它们被抬起又抛下,被拉来又扯去,如此猛烈,如此出乎意料。而这一切,都是有变幻莫测的市场决定的。”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为作者以文学手法撰写法律问题的高超笔法赞叹一声?



本书的第四章题为《垄断》,揭示了公司逐利的天性必然导致它追求垄断,而作者认为垄断并不都违法或都应受到惩罚。我是在绿皮火车的喧嚣车厢里读这一章,尤感生动活泼。《垄断》一章着重讲的历史故事是两家美国公司如何修筑一条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这条越过数千英里沙漠、平原和山脉的铁路沿线,作者描述为“横跨世界上最荒凉、最难到达、地形最复杂的地区”。读者通过本章的精彩描写,仿佛可以回到林肯的时代,跟着这位伟大的总统一起思考要不要、如何、让谁来修建一条从密苏里到太平洋的铁路。虽然曾经作为铁路律师的林肯总统非常坚信美国需要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把这个因为内战而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团结起来,但如何组织修建这条漫长铁路?资金、人力从何而来?总统和人们一样不清楚(甚至不知道铁路的终点应该定在何处,直到后面说的疯子杜兰特说服总统定了下来)。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应运而生了,他们既是“甲方”也是“乙方”,甚至还是设计师、监理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EPC总承包方!为此项目发明的多少充满智慧(当时可能是疯狂而冒险的)方案,今天依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作用。当时,美国政府承诺给予太平洋铁路公司丰厚的贷款、债券和获得建成后铁轨两侧200公尺的通行权和铁路周边10英里宽的土地(土地后来被扩大一倍!!),于是资本逐利的狂热力量势不可挡,加上公司对垄断经营的决然追求,这条一开始就遇到各种可笑、可气、可怕问题的铁路历经十年终于修成了。

在此书的第133页,读到这样一段话让我(一个PPP律师)也忍不住击掌称赞:“国会为什么要把建设横贯大陆铁路的权力交给公司?答案有两个方面。首先,人民认为在承担如此大规模的项目时,公司将比政府更有效率。因为公司可以引导资本家、企业管理者、工程师等各种力量的自身利益,这是政府官员永远做不到的。其次,人民也担心联邦政府的权利会超出其应有范围。”

如果你还想知道主持修建这条铁路时融资天才托马斯•杜兰特(他年轻时学医后来经商,他同时还被冠以疯子、厚颜无耻、脾气暴躁、咄咄逼人、善于操控等“美誉”)的故事,就自己读这本书吧。

后四章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滕华

写于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


律师简介

撰稿 | 滕   华

编辑 | 覃忠梅

审核 |    莉


大成南宁办公室
北京大成(南宁)律师事务所专注于广西及周边地区的全方位法律服务,致力于展现大成南宁的法律服务专业技能和律所文化。大成是Dentons在中国的优先合作律所,但不是其成员或者关联律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