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的企业才会有牛逼的内审,牛逼的内审却可能......

财富   2025-01-24 08:28   河南  



在互联网上,知名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如华为公司、腾讯公司、小米、京东等,他们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方面做法的文章,往往会被大家重视,被转发的频次也比较高。

再往前几年追溯一下,世界500强企业里,IBM、微软、英特尔等企业的内控和内审经验,也被大家分享和学习。

不仅是内控或内审,华为、阿里、腾讯等知名企业的规章制度、流程模板等,也被大量分享。大家一般都会这么认为,这些企业做得好,它们的内控和内审也一定做得不错。
再往前追溯一些年前,在前世界500强企业里,安然、世通公司倒闭前,它们的内控和内审经验恐怕也会有人分享。

再比如曾经的明星企业,如海航、安邦、恒大等,这些公司牛逼的时候,他们的内控和内审人员,恐怕说起话来,腰杆子也会很直。如果这些公司还能不断的壮大和发展,它们内控、内审人员的市场估价也不会低。

当然了,还有很多牛逼的企业比较低调,对外宣传少,少为人知道,或者只是业内人士才有了解。不过,互联网时代,企业做得好,想不被人知道都不行。


一、牛逼的企业才会有牛逼的内控和内审

牛逼的企业里,制度是完善的,执行是有效的。牛逼的组织里,政策到位、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内控和内审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牛逼的组织里,也会有行业内牛逼的内控和内审。那些知名企业的管理制度、手册、流程和企业家的思想,也会被各种行业的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学习。牛逼的组织,它的各个职能部门也会为行业内牛逼的职能部门,会被其他组织的职能部门学习,甚至模仿。

但是,一些超大型垄断企业,虽然企业规模巨大,虽然在世界上排名数一数二,但是各种案件不断,他们的内控或内审不会被人认为有多牛逼,即使这些企业里的内控和内审工作很成熟,即使这些企业的内控或内审信息化程度很高。


二、牛逼的内控和内审随企业发展而发展的

企业发展往往是从小到大,牛逼的企业也是一样,不是一步登天的。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一开始没人会预见到它们今天如此牛逼。

企业刚成立时,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很多时候,内控或内审部门有可能在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被设立。

组织如果越来越萎缩,那么内控和内审的投入也越来越少,别说要牛逼,组织先要裁减的人员可能就是内控或内审人员。

在牛逼的企业里,牛逼的内控和内审不是一夜之间就成长起来的,而是要经过很多次的历练,甚至磨难,处理过许多未曾经历的困难,才发展得出类拔萃的。


三、企业越发展才会越重视内控和内审

企业发展越大,内控和内审才会越来越被管理层重视。

企业发展越大,面临的风险种类越多和承受的风险水平越高。组织发展越大,产品种类越复杂,内部流程也越繁杂,内控管理也越来越多地嵌入到日常管理当中。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模式和分支机构的增加,内部审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管理层对内控和内审的期望和要求也越高,投入的管理成本也越高。组织越发展,对优秀的内控和内审人员需求越大。


四、牛逼的内控和内审会让企业更牛逼

牛逼的内控和内审是不断为企业作出贡献,为组织创造价值,是为了防范现实中的风险,堵住高危漏洞,帮助管理层解决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去践行所谓先进内控和内审理念,也不是为了设计一套前沿的内控和内审制度、流程。

牛逼的内控和内审部门不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牛逼,而是让自己服务的企业更加牛逼。牛逼的内审部门,不会动不动就强调所谓的独立性,动不动就强调审计的专业性,而是动不动会思考如何促进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会动不动思考管理层到底想要什么,会动不动帮助管理层解决问题。

、牛逼内审人员未必一定存在于牛逼的企业里

企业的发展和内审的职业发展虽然应该保持在一个方向上,但前进道路不会完全一致,甚至还有小方向的偏差。

牛逼的企业,之所以牛逼,靠的不是单个的或某一小部分人有多厉害,而是靠的整个机制、文化和协作、配合。

如果单从内审这个职业来说,要想更高、更远地发展,除了借助所在企业的平台,更多地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发展。

企业的规模越大,内审部门的规模也就大,分工也就越明确,制度和流程也就越清晰。而规模小一点的企业,其内审部门的发展更有想象的空间。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内审的专家、大咖所在企业并不一定知名,但这些专家和大咖认准了内审这条路,经过不懈地坚持、探索和认真的思考,既有成功的实践又要理论著作,他们成为了牛逼的内审专家、大咖。

企业的寿命总是有限的。企业的辉煌时间往往少于个人的职业时间。无论所在企业是否牛逼,内审人都是有机会成为牛逼的人。


审计之窗
了解行业最新资讯,总结分享实践经验,让审计变得有深度、广度、趣味度,一群审计人可以畅快交流的平台,欢迎各位老师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