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善于找准“小切口”,及时发现问题线索
财富
2025-01-22 08:12
河南
一、
利用工作总结
(
一
)
透过成绩寻线索
工作总结是被审计单位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全面回顾,其中不仅包含工作成绩,还可能隐藏着一些问题线索。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工作总结的深入分析,发现潜在的审计疑点。
1.分析工作成果与财务数据的匹配性
审计人员在查看工作总结时,应重点关注工作成果与财务数据是否一致。例如,某学校工作总结中提到“全年组织校外培训、考试××人次”,但审计组在查阅学校财务账时,未发现校外培训、考试相关费用的反映。这一不匹配的情况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经过深入调查,最终查出该校存在“小金库”的问题。这表明,工作总结中提到的活动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务记录支持,可能暗示着资金被挪用或存在账外资金的情况。
2.关注工作总结中的异常表述
工作总结中的一些异常表述也可能成为审计疑点的线索。例如,某单位工作总结中提到“成功完成了某大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审计人员发现该项目的预算支出中存在大量不合理费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调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费用支出情况,是否存在虚报费用或挪用资金的问题。
3.结合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分析
不同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工作流程不同,审计人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对工作总结进行分析。例如,在审计一家制造企业时,如果工作总结中提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审计人员发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并未明显下降,而产成品库存却大幅增加,这可能暗示企业存在虚增库存、隐瞒成本等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工作总结中的成绩和成果,审计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审计疑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审计效率,还能帮助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发现隐藏在工作成绩背后的问题。
二、借助内审成果
(一)围绕问题找问题
内审成果是审计人员获取审计线索的重要资源。内审部门对本单位的业务事项、工作流程和管理环节更为熟悉,其内审工作台账和总结中往往隐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内审成果,围绕已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挖,寻找更多的审计疑点。
1.分析内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内审报告中提到的问题及其整改情况。例如,某单位内审报告指出“部分采购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但审计人员发现这些问题在后续的整改报告中没有明确的整改措施和结果。这可能意味着这些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甚至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违规行为,如采购过程中的利益输送或内部控制的失效。
2.关注内审中未被重视的问题
内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被重视或未被深入调查。审计人员可以重新审视这些被忽视的问题,寻找潜在的审计疑点。例如,某单位内审报告提到“部分固定资产的盘点存在差异”,但未进一步追踪原因。审计人员可以深入调查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存在资产被侵占或管理不善的情况。
3.结合内审建议寻找新的审计方向
内审部门在提出建议时,往往基于对单位业务和管理的深入了解。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内审建议,寻找新的审计方向。例如,某单位内审建议“加强财务报销的审核力度”,审计人员可以以此为契机,对财务报销流程进行全面审查,检查是否存在虚假报销、违规报销等问题。
通过围绕内审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挖,审计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状况,发现更多潜在的审计疑点,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查阅会议记录
(一)字里行间搜信息
会议记录是被审计单位决策过程的重要体现,其中不仅记录了会议主题和讨论内容,还可能隐藏着一些关键信息。审计人员通过仔细查阅会议记录,可以在字里行间发现潜在的审计疑点。
1.关注会议主题与实际执行的匹配性
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会议记录中提到的事项是否与实际执行情况一致。例如,某单位会议记录显示“讨论并通过了某项重大项目的采购方案”,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该项目的实际采购流程并未完全按照会议讨论的内容执行,存在未公开招标或采购价格异常等情况。这可能暗示采购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或内部控制失效。
2.分析会议讨论中的异常表述
会议记录中的异常表述或“题外话”也可能成为审计疑点的线索。例如,某单位行政例会记录中某领导发言“先通报个好消息,我们的物业公司注册成功了。现在进入会议正题……”,审计人员抓住这一线索,发现该单位以工会名义注册物业公司,并将收益在账外用作福利、补贴等,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3.结合会议决策的后续落实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结合会议决策的后续落实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执行偏差或违规行为。例如,某单位会议记录显示“决定对某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但审计人员发现该资产并未按正常程序报废,而是被私下处置,资金去向不明。这可能暗示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或资金被挪用。
4.关注会议记录中的关键数据和指标
会议记录中提到的关键数据和指标也值得关注。例如,某单位会议记录提到“今年的会议费用预算为××万元,预计节约20%”,但审计人员在审查财务账目时发现实际会议费用支出并未减少,甚至有所增加。这可能暗示会议费用中存在虚报或挪用的情况。
通过仔细查阅会议记录,审计人员可以在字里行间发现潜在的审计疑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审计效率,还能帮助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和管理状况,发现隐藏在会议记录背后的问题。
四、倾听弦外之音
(一)谈话寒暄探底数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谈话,尤其是看似随意的寒暄,审计人员可以捕捉到许多潜在的审计疑点。
1.关注谈话中的关键信息
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谈话中,审计人员应特别关注谈话内容中涉及的关键信息。例如,某单位领导在向审计组介绍情况时提到“我们严格控制招待费用支出,今年比去年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今年的会议规模大……会议费用也严格执行标准”,但该领导在提到会议费用时出现了短暂停顿。这一细节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经过进一步调查会议签到、宾馆住宿及餐饮信息,最终核实该单位以会议费名义核销大量日常招待费用。这表明,谈话中的关键信息和异常停顿可能暗示着费用报销中的违规行为。
2.分析谈话中的矛盾之处
谈话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之处,这些矛盾往往能够成为审计疑点的线索。例如,审计人员在与某单位财务人员谈话时,财务人员表示“今年的财务流程非常规范,所有费用都经过严格审核”,但在与业务部门人员谈话时,业务人员却提到“有些费用报销比较困难,需要找领导签字才能通过”。这种矛盾表明财务流程可能存在漏洞或不一致的情况,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调查费用报销的具体流程和审批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
3.结合谈话内容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
审计人员需要将谈话中获取的信息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其真实性。例如,某单位领导在谈话中提到“今年的项目进度非常顺利,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审计人员在查阅项目相关数据时发现,项目的实际完成进度与领导所说的并不一致,存在部分项目进度滞后的情况。这可能暗示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虚假报告或数据造假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调查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4.关注谈话中的情绪和态度
谈话中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情绪和态度也可能为审计人员提供线索。例如,当审计人员询问某项费用的支出情况时,对方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或回避态度,这可能暗示该项费用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追问细节,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调查该费用的合理性。
通过倾听谈话中的弦外之音,审计人员可以在看似随意的交流中发现潜在的审计疑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还能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关注异常数据
(一)从数字变化中发现问题
数字变化是审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线索,异常的数字变化往往隐藏着潜在的审计问题。审计人员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变化,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发现审计疑点。
1.财务指标的异常波动
财务指标的异常波动是审计中常见的疑点来源。例如,某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某一时期突然大幅下降,而其销售收入并未明显减少,这可能暗示企业存在放宽信用政策、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销售等问题。再如,存货周转率的异常变化也可能反映企业存在存货积压、虚增存货或存货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这些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分析其合理性。如果发现指标变化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就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相关业务和财务记录。
2.费用支出的异常增长
费用支出的异常增长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例如,某单位的会议费用在某一年度突然大幅增加,而会议次数和规模并未相应增长,这可能暗示存在虚报会议费用或挪用资金的情况。再如,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支出如果在某一时期出现不合理的增长,也需要引起审计人员的警觉。审计人员应详细审查这些费用的报销凭证、审批流程和实际支出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虚假报销、违规报销或费用分摊不合理等问题。
3.资产负债的异常变动
资产负债的异常变动也可能隐藏着审计问题。例如,某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某一时期突然大幅增加,但其生产经营规模并未相应扩大,这可能暗示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失控、虚增固定资产或资产核算不准确等问题。再如,企业的负债水平在某一时期突然大幅上升,而其经营活动并未出现明显的资金需求,这可能暗示企业存在债务融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或财务风险增加等问题。审计人员应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分析资产负债变动的合理性,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或违规行为。
4.关联方交易的异常数据
关联方交易中的异常数据是审计的重点关注对象。例如,某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市场价格,这可能暗示存在利益输送、虚增收入或调节利润等问题。再如,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频繁且金额较大,但缺乏合理的商业背景和交易实质,这可能暗示存在资金占用、资金挪用或资金循环等问题。审计人员应详细审查关联方交易的合同条款、交易背景和资金流向,检查是否存在违规关联交易或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通过关注数字变化,审计人员可以从财务数据的细微之处发现潜在的审计疑点。这些异常的数字变化可能是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财务舞弊或违规行为的直接体现。审计人员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背景,深入分析数字变化的原因,从而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重点,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六、核查资金账户
(一) 全面核查资金开户情况
资金账户的核查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核查资金开户情况,可以发现潜在的资金管理问题和违规行为。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资金账户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账户的开设、使用和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1.核查银行账户的完整性
审计人员应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并与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确保所有银行账户均已记录在账。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2号——货币资金审计》,审计人员可以亲自到人民银行或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行查询并打印《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以确认被审计单位账面记录的银行人民币结算账户是否完整。例如,某企业在审计过程中被发现存在多个未入账的银行账户,这些账户的资金流动未纳入企业财务核算,存在资金体外循环的风险。
2.关注账户开立的合理性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银行账户开立的数量和分布是否与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实际需求相匹配。如果存在大量零余额账户且长期不注销,或者在没有经营业务的地区开立银行账户,可能暗示企业存在资金管理不善或违规行为。例如,某企业在全国多个城市开立了多个银行账户,但其业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怀疑,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企业存在通过多个账户分散资金、逃避监管的行为。
3.检查账户的使用情况
审计人员应详细检查每个银行账户的使用情况,包括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特别关注是否存在大额资金往来、频繁的资金转移以及与关联方的资金往来。例如,某企业的银行账户中存在大量与个人账户的资金往来,且金额较大,这可能暗示企业存在资金被个人占用或通过个人账户进行资金运作的情况。审计人员需要进一步调查这些资金往来的性质和原因,核实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4.分析账户的余额和资金流动
审计人员应对银行账户的余额和资金流动进行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或与企业经营活动不匹配的情况。例如,某企业的银行账户在某一时期出现大额资金流入,但企业的销售收入并未相应增加,这可能暗示企业存在虚增收入或资金来源不明的问题。审计人员应结合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业务数据,对资金流动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潜在的审计疑点。
5.函证银行账户余额和交易
对于所有银行账户,审计人员应进行函证,确认账户余额和重大交易的真实性。函证不仅可以验证账户余额的准确性,还可以发现企业未入账的银行借款、未披露的担保事项等潜在问题。例如,某企业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银行函证发现其银行账户存在未入账的借款,这表明
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通过全面核查资金开户情况,审计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资金管理问题和违规行为,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方向。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审计效率,还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帮助审计人员更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责。
七、审核自制收据
(一)重点审核收入入账情况
自制收据是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常用的凭证之一,但其使用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成为审计疑点的高发区。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自制收据的收入入账情况,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检查自制收据的完整性
自制收据应具备完整的要素,包括收据编号、日期、收款事由、金额、收款人签字、审核人签字等。例如,某单位的自制收据中,部分收据缺少收款人签字或审核人签字,这可能暗示收入的确认过程存在漏洞。审计人员应逐一核对收据的完整性,确保每一张收据都符合规范。
2.核对收入入账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将自制收据与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检查是否存在收入未入账或入账不及时的情况。例如,某单位的自制收据显示收取了租赁收入,但审计人员在收入明细账中未找到相应的记录,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单位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审计人员应详细核对收据金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确保收入的完整性。
3.关注收入的性质和用途
自制收据所记录的收入性质和用途应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范围和财务管理规定相符。例如,某单位的自制收据显示收取了“管理费”,但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并无此项业务收入的授权,这可能暗示存在违规收费或收入性质被篡改的情况。审计人员需要结合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对收入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审查。
4.分析收入的合理性
审计人员应对自制收据所记录的收入进行合理性分析,结合市场行情和单位的收费标准,判断收入金额是否合理。例如,某单位的自制收据显示收取了高额的“服务费”,但审计人员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该服务的市场价格远低于收据金额,
这可能暗示存在虚增收入或利益输
送的问题。审计人员应通过对比分析,确保收入金额的合理性。
5.检查收入的审批流程
自制收据所记录的收入应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收入的合法性。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收据上的审批签字是否齐全,审批权限是否符合单位的规定。例如,某单位的自制收据显示收取了一笔大额收入,但审计人员发现该收据未经单位领导审批,这可能暗示收入的确认过程存在违规行为。审计人员应详细检查审批流程,确保收入的确认经过了合法的程序。
通过重点审核自制收据的收入入账情况,审计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审计疑点,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审计效率,还能帮助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收入管理状况,发现隐藏在自制收据背后的问题。
审计之窗
了解行业最新资讯,总结分享实践经验,让审计变得有深度、广度、趣味度,一群审计人可以畅快交流的平台,欢迎各位老师投稿!
最新文章
谋篇布局写好巡察报告
巡察问题底稿制作要点
从细节入手,找到审计小疑点
落马官员自述:收受钱物从起初的不敢、不想,到麻痹侥幸、胆子放开,最后无所顾忌
国有企业采购审计思路
牛逼的企业才会有牛逼的内审,牛逼的内审却可能......
“三重一大”决策全周期闭环监督要点
浅谈与行贿人谈话需要注意的问题
善于找准“小切口”,及时发现问题线索
巡视巡察与其他监督有效融合,充分发挥监督合力
关于当前司法机关潜在不良现象及防范对策
如何把控招投标全过程各风险环节
如何有效开展国有企业招投标领域监管
询价采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做好国企采购控制不容易
在反腐治乱中发挥审计监督“探头”优势
内部审计面临边缘化如何破局?
为什么你的审计整改老是被打回?
国有企业廉洁风险点梳理
做好审计取证工作,为审计发现提供合理证据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及关注方向
招投标常见违法违规行为及审计方法
新时代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重点方向
“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
聚焦重点紧盯关键国企纪检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审计要找准“账外”切入点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发挥内部审计预警雷达作用,方防范化解风险
国企纪检监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改敷衍了事、流于形式该怎么办?
内部审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关于巡察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层层设卡,雁过拔毛!他把车管所变成“收银台”,不“上贡”就刁难
河南10市纪委监委通报
2025年最新版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处分依据
最新解释!“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什么区别?
如何精准发现违规发放津补贴
“串标”行为如隐匿
如何做好巡察谈话?
领导干部插手干预的重大事项包括哪些?
盘点那些节日期间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这些节日病不能有!
工程领域腐败8张像,张张封神
招投标项目审计重点及常见违法违规行为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审计方法
巡察是一个不断沟通协调的过程
如何写好审计报告?
招投标过程中如何发现串标?
车辆背后的利益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监督工作重点
什么是新型腐败与隐性腐败?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