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游戏的人,怎么看懂《黑神话·悟空》这件事

文摘   2024-08-21 16:36   中国香港  

《黑神话·悟空》上场,全世界瞩目,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以往发个无脑风景照瞬间都会有几十个赞的,这次却应者了了,还有老同学问我这个游戏怎么样,想当年他也是玩游戏的人啊。
虽然自从上班之后,我就不玩游戏了,但对《黑神话·悟空》这种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既展现中国硬实力,又展现中国软实力的绝对破圈事件,连人民日报、新华社都跟进了,很多人还是毫无感觉。看来游戏这个东西,还是专属年轻人的文化产品,甚至在评论区,都有很多中国人在问“这游戏花了多少宣传费?”我感觉有必要捋一捋游戏这件事。
首先,不理解甚至反感《黑神话·悟空》的人们,你们的评论跟西方媒体和香港黄丝看上去差不多,他们是酸葡萄心理和屁股决定脑袋,而你们肯定不是这样,只是单纯的不理解而已。
如果大家都心平气和,坐下来稍微了解一下游戏这个东西,感觉就会大不一样。
1、游戏从一开始就分为两类
电子游戏是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而发展起来的。在那之前,游戏就是各种棋牌、跳皮筋、捉迷藏这些,包括所有体育运动其实都是游戏,而电子游戏刚开始,走的也是模拟传统游戏的路数,比如最早的电子游戏就是“井字棋”,画个井字两个人分别在上面画○画×那种,第一款火起来的游戏《乓》就是模拟乒乓球的。
模拟,是游戏的传统之路,也是一条正路,除了模拟古老的游戏之外,文艺作品更是游戏模拟的富矿。包括文学、绘画、音乐、手工艺等等,游戏可以把人类璀璨的文明都浓缩在自己这个载体内,像电影一样。只不过电影是大家聚在一起看,游戏是一个人静静地玩,游戏更像是看书,《黑神话·悟空》就是这种类型的。
电子游戏的另一个路数,就是类似俄罗斯方块和大多数网游的那种,以让人上瘾为主要目的。这些游戏使用心理学(行为设计学)的原理,甚至不惜加入很多赌博机制,来操控玩家的心理和行为,达到让人上瘾不断掏钱的目的。因为这种游戏非常赚钱,所以现在流行的几乎都是这种上瘾类游戏(几乎所有网游)。
当然,模拟类游戏里面也有让人上瘾的机制,上瘾类游戏里面也需要模拟各种精彩的场景来吸引玩家,但以模拟为主还是以上瘾为主,这是有本质不同的。
2、《黑神话·悟空》的意义
中国游戏厂商研发出很多上瘾类游戏,也很有世界影响,他们虽然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从来没有激发起中国玩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情感共鸣。就拿取得巨大成功的两款中国游戏来说(名字隐去,因为没有恶意,他们也是身在江湖),一款是美国《魔兽争霸》系列游戏的换皮版,一款是日本《塞尔达传说》的网游版,虽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但毕竟是商业运作的产物,而且又主要是上瘾类游戏,就更不值得大家的掌声了。
但是,《黑神话·悟空》不一样。
首先,《黑神话·悟空》是纯纯粹粹的模拟类游戏,它是一次性卖给你的,并不需要你付月费、买装备,更不需要开盲盒,刷经验,几乎摈弃了时下流行的大部分成瘾性因素。
第二,《黑神话·悟空》是把《西游记》稍加改编,让玩家去欣赏、了解,甚至“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中国人玩了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外国人玩了,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这也是人民日报、新华社都要为它站台的原因。游戏还没推出,外国玩家就开始去恶补西游记知识,这不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吗?
第三,《黑神话·悟空》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游戏的画面,几乎都是跑到山西、四川等地的古建筑中,用最先进的3D扫描技术采集来的。2019年巴黎圣母院大火,修复的时候缺乏精确的图纸,幸亏之前游戏公司因为做游戏,用3D扫描得到了巴黎圣母院的完整模型,这才有机会高精度复现巴黎圣母院的原貌。同理可得,《黑神话·悟空》不仅对传播中国文化有帮助,也对保护中国古建筑有意义。另外,游戏里面各种精灵鬼怪的动作,也是从真人和真动物身上采集的,潺潺流水的声音,踩在雪地上的声音,也都来自真实的自然。以往这些先进技术,只有欧美日的游戏公司才有,现在我们也都用上了,这也是我国实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3、《黑神话·悟空》对家长和孩子们的意义
电子游戏的最主要玩家还是孩子,为什么呢?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我从小就是电子游戏爱好者,虽然没条件经常玩,但除了学习,剩下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都花在玩和研究电子游戏上。
神奇的是,我上班之后,确切地说,是我彻底放弃“大不了再回去读个学位”的想法,直面社会生活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主动想玩游戏的欲望了。甚至很多公认特别好玩的游戏,我拿起来玩玩,很快也就放下了。
家长们基本都不想让孩子玩游戏的,特别是怕孩子们玩游戏上瘾。我觉得能让人上瘾的东西很多,上瘾的机制也有很多,希望我们上瘾的商家更是数不胜数,你怕他玩游戏上瘾,那不玩游戏还有烟卡呢,稍微长大几岁还有各种黄赌毒呢,我们小时候没游戏玩,那放了假不是打扑克就是打架,霸凌随处可见,也不好啊。如果说要预防上瘾,那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家长是希望孩子好,但什么对孩子好?家长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谁都不能预测未来,比方说,谁能想到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
当年英伟达的黄仁勋,就是因为喜欢玩游戏看好游戏,才在几次濒临破产都没有放弃做显卡,他妈当时问他“为什么不找个正经工作?”,幸亏他妈没强迫他,要不然不会有今天市值超过苹果的英伟达,更不会有号称“又一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靠游戏显卡来训练出来的)。
我们做父母的也可以像黄仁勋的妈妈一样,不用改变自己的想法,但可以不强迫子女。孩子喜欢玩游戏,我们别用简单地禁止、惩罚,而是可以看看能不能帮他找一些更感兴趣的活动。当然,比游戏好玩的东西还真不好找,那就可以建议他/她多玩模拟类的游戏,像《黑神话·悟空》这样的,既能深入了解《西游记》,又能提升中国艺术审美,还能成为跟别的小朋友交流的社交谈资。那种上瘾类的网游,就尽量别玩。其实孩子们也逐渐开始讨厌上瘾类的网游,这从最近几年掌机又重新开始流行就能看出来,《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也是这个潮流的表现,人都知道好赖,谁也不想自己被当傻子耍。
接下来就是健康的问题,家长们一个是担心孩子玩游戏坏眼睛,一个是担心整天窝在家里对身体不好也交不到朋友。
眼睛的问题,我个人的经验是支持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就是小孩近视主要不是看屏幕和看书的原因,而是接受阳光不足的原因,朝着这个方向预防和治疗是有效果的。
宅在家里的问题,这其实不只是小孩,大人也有一样的问题,这是个社会问题。
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就是脑力劳动为主,即便是跑腿送外卖,都要学会操作复杂的APP。
人更偏向于做自己擅长的,就像农民和工人的娱乐主要是唱歌跳舞一样,脑力劳动者的娱乐也主要是看书看片。
娱乐是工作的延伸,放松是对生产的调侃。
我们对好坏的判断,对意义的权衡,都是被时代影响甚至是决定的,不仅我们自己无力左右,而且还这些评价标准还经常变化。
比如,前两年还都拼命攒钱买房呢,去年房子一下就凉了。
其实我们就像蚂蚁,看上去是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实际上是蚁群当中的一只,都是要跟着蚁群统一行动的。
既然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如何在群体当中过得好一点呢?
小时候听过一个寓言故事,马妈妈跟小马驹说,你跟着马群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跑在马群的前面。小马驹不听,它就跑在马群的中间,结果发现总是被旁边的马挤来挤去,跑起来很累。它又跑到马群的后面,结果每次吃草跟喝水的时候,等他跑到了,草已经被前面的马吃得差不多了,水已经被前面的马踩脏了。它这才听从妈妈的劝告,跑在马群的前面,再也没人挤它了,它也能吃到新鲜的草,喝到干净的水了。
人群也是这样,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孩子,年轻人,就是最能感受到潮流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