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镜
踝关节镜技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价值,因此踝关节镜技术是治疗踝关节相关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踝关节镜的相关知识吧~。
无菌仪器/设备
对于前踝及关节内的关节镜检查,直径为2.7mm的关节镜最为理想。另外,此种型号的关节镜也可以安全地用于检查后踝关节、距下关节和肌腱的病变。
1.9mm关节镜适用于踝关节间隙较紧的病例以及小儿病例。
一些人主张使用4.0mm关节镜,此种直径的关节镜可能对前踝很有用,但可能会增加对关节内评估的难度。
监视器、光源系统、电动刨削系统、打印机。
常规不使用关节镜泵管理进出水,而是依赖3L盐水袋中的水的重力。
关节内仪器
为踝关节镜设计的专用器械通常较小,可以更好保证关节内操作的安全,通常包括以下装置。
1.探针。
2.篮式钳(不同尺寸和角度)。用于在增厚的软组织或瘢痕组织中制造空间,然后用电动刨削器进行清理;也可用于修理剥脱软骨瓣。
3.夹持器。用于摘除游离体,以及清除骨软骨缺损清理过程中产生的碎片。
为踝关节镜设计的专用器械通常较小,可以更好保证关节内操作的安全,通常包括以下装置。
1.探针。
2.篮式钳(不同尺寸和角度)。用于在增厚的软组织或瘢痕组织中制造空间,然后用电动刨削器进行清理;也可用于修理剥脱软骨瓣。
1.有助于清除撞击的骨赘,以及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软骨的清除
1.刨削器:通常使用2.5mm全半径刨削器,必要时使用3.5mm刨削器
2.电动磨刀:3.0-5.0mm球型磨刀可用于清除增生骨赘,以及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的清理
体位
大部分足踝手术因无创牵引的需要而将患者的足跟放置于手术床的末端,但踝关节镜手术与其他不同,通常不放置于手术床的尾端。
髋关节屈曲至大约45°,膝关节屈曲至大约90°。让足跟轻轻接触手术台。
小心地将大腿固定器置于腘窝的近端,以降低膝后血管的压力。
无创性踝关节牵引有利于关节内检查。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术中需要限制牵引时间以减少术后下肢神经麻痹和足末梢神经分支的压迫。
关节牵引可减少进入前室的机会,因此在前囊清创时可以弃用。
如下图所示,牵引装置可以向前拉动距骨,对不稳定踝关节,可以减少操作时对骨质的接触和干扰。因此,在踝关节不稳的患者中通常不使用牵引装置。
手术入路
前内侧入路
前内侧入路首先建立。位于踝关节前方关节间隙,紧邻胫骨前肌内侧,当踝关节背屈时此处为一软点,可触摸到凹陷。
在踝关节背屈时触摸到胫骨前肌很重要。该入路有损伤隐神经和大隐静脉的风险。
在胫骨前缘和内踝交界处有一个凹陷的槽(Harty切迹),为前内侧入路提供了额外空间。在前后方向置入关节镜器械,沿着Harty切迹很容易进入关节腔。
前外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在踝关节前方关节线水平,紧邻第三腓骨肌腱外侧,或者如果此肌腱缺如,可定位于趾长屈肌腱的外侧。
建立这个入路的风险是损伤中间背侧皮神经(腓浅神经外侧支)。
腓浅神经随着皮肤向外侧移动,在建立该入路是在内翻位时所作标记的内侧。
前外侧入路也可以通过前内侧入路在关节镜监视下由内向外建立,类似于肩关节镜前方入路的建立方法。
前中央入路
位于胫距关节水平伸躅长肌腱外侧,趾长伸肌腱内侧。
此入路容易损伤足背动脉和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的背内侧支而较少采用。
后内侧人路
位于后关节水平,紧靠跟腱内侧缘,胫后动脉和胫后神经恰好位于此入路内侧。
另外动脉交通支和神经分支也从中间通过,故多数医生建议少采用此入路。作者建议此入路置镜用于观察,后外侧入路用于操作。
后外侧入路
位于后关节水平,在跟腱外侧,相对较安全。注意切口应紧贴跟腱外侧,不要偏外,以避免损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
即使如此,应用中也偶尔遇到损伤小隐静脉和神经分支的病例。常用于操作,有时也用于进水入路和液体引流。
跟腱正中入路
在后关节水平跟腱正中。此入路有时会造成术后跟腱疼痛,实际工作中使用不多。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关节镜的应用已相当成熟,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广泛的指征。踝关节镜手术适应证包括骨和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关节纤维化、关节炎、骨软骨损伤、外伤后骨化和游离骨、慢性滑膜炎、踝关节不稳、跗骨联合、跗骨窦疼痛和后足骨折等。急性感染是关节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严重的水肿、血管功能障碍和影响关节镜视野的畸形是相对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