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美国洛杉矶Moore医生首次介绍了一种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后人称之为“Moore分型”,并在1981年发表的绘图
1991年Hohl结合Moore分类,将Moore分型变成了Hohl-Moore分型,并重新绘图
Ⅴ型,包括内侧平台、外侧平台、胫骨平台髁间嵴、胫骨干骨折在内的四部分骨折。
(从各位老师的作品里借用一些图片来详细解释胫骨平台骨折的Hohl-Moore的分型与损伤机制,只供自己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用途)
Hohl-MooreⅠ型——“屈曲后剪切型”胫骨平台骨折,简称之为“后剪切型”,这一型侧位片上非常典型,内侧平台后半部分的剪切移位,常伴有前叉止点骨折或前叉韧带断裂,看到后剪切,立马想到罗从风教授的“倒L切口”和“Buttress钢板”;
A型—正位片上可以看见一个大斜行骨折线,骨折线偏矢状面,内侧整个平台呈一个大三角形的骨折块,立马想到“内侧扩大切口”、“外侧半月板卡压”、“经骨折线松解和复位”;
B型—跟A型相反,内侧半月板可能卡压;
Hohl-Moore Ⅲ型—边缘撕脱型,分为内侧撕脱和外侧撕脱,比较典型的骨折就是Segond骨折和反Segond骨折;
Hohl-Moore Ⅳ型—边缘压缩型,可分为前内侧压缩型和前外侧压缩型,像“过伸内翻型”和“过伸外翻型”胫骨平台骨折,过伸伤,注意“后侧的神经血管损伤”、“前正中入路”、“恢复后倾角”;
过伸内翻型(后外侧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