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向左,华为云向右。
刚刚过去的这个双十一,华为云不再跟着阿里云的价格战走,而是发起了一场价值战。
每年的电商购物节,云厂商降价基本上成了常态。比如今年双11期间,阿里云就提供了5亿算力补贴,通过这一补贴用户可以获得直降85%的GPU云服务器;腾讯云也推出了轻量应用服务器秒杀活动,本质上也是用一个全年的最低价来吸引用户。
为啥要通过降价来竞争?核心原因是市面上的云厂商提供的云服务,差异性较小。而且和C端消费的激情“剁手”不同,在B端,没有哪家企业会脑子一热就大晚上下单一堆“云服务器”。
B端消费的理性特点,导致云厂商只能通过货真价实的降价,才能真正获客。
过去几年,阿里云总是打响价格战第一枪的那个人。去年,阿里云在4月26日宣布“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核心产品全线下调15%打破50%,储存产品最高降幅达50%。紧接着,京东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逐渐释放出了降价的消息。
但是今年,尤其是今年双十一期间,华为云不跟了。那么问题来了,华为云是打不起价格战吗,为啥强调价值战?
华为云认为,赋予企业更多价值比低价竞争更重要。所以,华为云关心的并不是一款产品究竟有多便宜,而是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中的总消费成本要更低。
按照华为云的说法,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在于综合考量整体成本效益。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服务不仅要考虑初期投入,更要评估长期运营维护、技术支持、数据安全及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综合成本。
在价格战中,所有参与者往往倾向于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这可能导致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下降。
「市象」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云厂商如果仅仅依赖双十一这样一个特定时间点的促销活动来推动增长,反而可能忽略了如何在平日里通过精细化的客户服务、产品创新等手段构建长期增长的战略。
甚至有企业采购者直言:“云服务器不是大米,不可能等着打折再囤货,总是接到营销电话说,服务器双十一有优惠,这哪像是云计算,倒像是在卖日用品。”
所以说,过度的价格竞争可能导致云厂商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投入上大打折扣。一旦云服务出现故障或安全漏洞,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面临威胁,这对于客户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在这方面,阿里云最近两个双十一都接连发生问题。去年双十一,阿里发生全球史诗级大故障,淘宝、闲鱼、钉钉、阿里云盘等全系列产品崩溃。而今年双十一,支付宝在11月11日当天上午出现了服务故障,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付款,页面显示“支付失败”“交易创建失败”“服务异常”等提示信息。
阿里云服务接连发生故障,虽然无法和价格战产生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这些事件确实引发了业界对于云服务商服务质量与价格策略之间平衡的关注。
过度关注价格竞争可能会间接影响到企业在技术和服务质量上的投入,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和业务稳定性。
中小企业往往是价格敏感群体,但是,经过市场的教育,企业客户对云计算服务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意识到价格并非选择云服务的唯一标准。
除了价格因素外,客户越来越关注云服务的效果、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服务的专业性等。
企业上云后,如果发现云服务没有达到预期,或者云支出中存在大量浪费,即使前期享受了低价优惠,也无法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业务收益或竞争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价格战往往是短期的市场竞争策略,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吸引客户,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云厂商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良性竞争。
一方面,阿里云在云市场打价格战,但是在电商市场确实价值战的守护者。淘天推出了“体验分”,让商家不再卷“低价”,而是以提升消费者体验为价值导向,实现可持续增长,增强长期经营信心。
其实,阿里云这些年虽然依然是云市场的老大哥,但是华为云隐隐有要撬动老大哥地位的意思了。尤其是在激战最酣的政府、央国企战场,阿里云的销售们过去四年里接连丢单。华为、腾讯、百度近几年陆续杀入,华为尤其凶猛。
一位阿里云销售表示,去年他手上几个政府客户,单子都快谈好了,客户转头就给了华为云。阿里云内部,甚至出现了“逢华(为)必败”的说法。
可能在阿里眼里,既然本身自己就是“价格屠夫”,那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但是,让自己长期流血来获得的市场,能稳固么?血又能留多久呢?这都是问题。
-全文完-
写干货,说人话,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