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最近这波AI创业潮的重要转折点。
据多个媒体报道,AI大模型公司波形智能将被手机厂商OPPO公司收购,近期已经完成收购谈判,包括CEO、CTO在内的多位团队核心成员已经集体入职OPPO。
要知道,波形智能虽然不是AI六小虎这样的明星创业公司,但是实力也不容小觑。今年1月,波形智能才刚刚拿到千万元级的Pre-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西湖科创投、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等跟投。
拿到融资不到一年,波形智能就选择“嫁入”豪门。这说明AI行业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快速适应变化。对于大模型公司的出路,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经说过,大模型创业公司最好的结果是卖给大厂。
后来,朱啸虎还补充过观点,认为五年后将没有独立大模型公司存在。其实就是说五年后这些大模型创业公司可能都要卖身。
朱啸虎说,一线大模型抱大腿,二线就已经开始卖身了,今年将是AIGC创业回归商业本质的开始。5年后将没有独立的大模型公司存在。因为没有商业模式,价格已经在成本以下了,创业公司没办法跟进。
要说波形智能,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哪怕是关注AI产业动态的人,可能也不知道这家公司,即便已经融资了千万,但是知名度确实不大。
但是要说起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毕业学校,相信很多人就秒懂了。波形智能CEO姜昱辰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高班,博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就是那个在《最强大脑》节目中因为出场方式而爆火的潘周聃,就读的那个大学。当时,主持人的介绍方式也非常铿锵有力,很长一段时间都引发了“万物皆可潘周聃”的模仿热潮。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号称“欧陆第一名校”。这个学校不仅培养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2位诺贝尔奖得主、2位菲尔兹奖得主、2位普里兹克奖得主和2名图灵奖得主,更是持续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
而且姜昱辰还是一个95后,出生于1998年,师从知名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Ryan Cotterell,主攻自然语言生成。
所以说,即便现在人家把公司卖了,但是也确实是一个天才人物,而且还是个美女。
不仅仅是创始人是技术新锐,整个核心团队都是高级人才。
波形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OO余腾,曾任美国上市公司掌门教育(ZME)联合创始人兼营销高级副总裁,拥有丰富的商业化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
波形智能CTO周王春澍,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博士也是就读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师从Ryan Cotterell & Mrinmaya Sachan教授,毕业前后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字节AI Lab、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院(AI2)等机构实习或访问,并在字节AI Lab实验室担任研究科学家。
波形智能其实在去年才刚刚成立,成立一年时间就卖身,是不是做的产品不够好?其实不是。
就在今年1月,刚刚获得千万融资的波形智能就拿出了自己的诚意作品,一个是新一代自主研发中文创作垂域大模型Weaver,另一个是面向用户写作类Agent(智能体)产品“蛙蛙写作1.0”
“蛙蛙写作1.0”是一个AI辅助创作工具,服务对象为专业小说作者、自媒体运营者等内容生产者,帮助提升写作速度、优化创作模式、突破内容生产力瓶颈。
说白了,“蛙蛙写作1.0”就是一个写作辅助助手,本质是聚焦长文本写作。现在,“蛙蛙写作1.0”能够生成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长篇小说。
为啥要聚焦在AI写作这个赛道呢?求学时期,姜昱辰做过中英小说翻译,她认为,“中国的出版业有2亿市值,整个产业其实亟待被AI革新。”为了让通用语言模型及AI技术更好落地,她选择打磨内容创作领域的垂类模型解决方案。
为了开发Weaver大模型,她带领全团队43个工程师,聚焦文本创作垂域的超30个行业领域、10类写作任务,通过百万量级指令及大语言模型指令微调技术,让Weaver什么题材都能写、什么风格都会写,覆盖创意写作的各方面,包括写作正文和大纲、续写、润色、仿写、扩写、头脑风暴、审稿校对等。
娃娃写作这款产品确实很能打。上线一年,注册用户超过30万,生成将近200亿字数的文本,付费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长超过6小时。请注意,蛙蛙写作是订阅会员和单次服务计费的模式,也就是说拥有盈利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产品用户都已经超过了30万,而且还有盈利的能力,为啥波形智能还要选择卖身大厂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到底有没有真的完全卖身。我看到了一个钛媒体App的消息,此次收购交易,OPPO可能不会以“工商变更”方式入股波形智能,而是保持独立工商信息方式,蓝驰创投等核心投资方则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资本有序退出。
大家看到了吗?这几天有消息说,波形智能解散,但是有消息人士说,“我们只是被收购,产品和公司仍在正常运营,均不受影响,解散传闻不属实。”再加上OPPO选择让波形智能保持独立工商信息,这说明虽然被收购了,但是“卖身”并不彻底。
说明白一点,很可能就是波形智能选择以融入OPPO生态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加持,让波形智能的相关产品和技术能够走得更远。
虽然年初波形智能获得了千万融资,但是在价格战的当下,或许这笔钱不足以支持波形智能更大的发展。而且相对来说,这个融资金额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今年7月,百川智能证实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50亿元人民币,A轮投资方有阿里、小米、腾讯等等。
一个是Pre-A轮融资,另一个是A轮融资;一个是千万,另一个是50亿,这个差距大家都能体会得到。
而且不光是百川智能,国产AI“六小虎”的企业估值都已经起飞了,现在已经进入200亿估值时代。
3月,据彭博社报道,Minimax估值超过25亿美元(约177亿人民币);
6月,阶跃星辰正在进行一轮估值20亿美元(约142亿人民币)的新融资;
7月,百川智能完成A轮融资的同时,宣布将以200亿元估值开启B轮融资;
8月,月之暗面完成3亿多美元融资后,估值升至33亿美元(约230亿人民币);
8月,零一万物完成一笔数亿美元融资,此前已获阿里云投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约70亿人民币);
9月,智谱AI完成高达数十亿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以投前200亿元估值领投。
市场观点认为,200亿人民币估值是此番“百模大战”中脱颖而出进入第一梯队的基准线。朱啸虎曾经说过,“2024将是大模型争霸之年。目前大模型迭代放缓,应用就有机会,今年在应用端会有很多机会出来,每个周期的机会都是从半导体、基础设施、应用的发展路径。”
整个十月,AI圈里还流传一个消息,说是AI六小虎已经有两家不做预训练大模型了,转身做AI应用了。在我看来,结合波形智能被收购的消息,可以判定AI大模型竞争已经来到了下半场——即要么成功上市或要么被收购。
可以预判的是,接下来的厮杀,将会异常惨烈。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没有技术升级,没有杀手级应用,那就会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