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Kimi创始人被多家前投资方申请仲裁,国产大模型不被资本看好了?

科技   2024-11-11 18:57   北京  

今天圈子里有个大消息,AI六小虎之一Kimi的创始人惹上了官司。

根据媒体报道,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近期被前公司循环智能的投资方在中国香港提起了仲裁,相关电子仲裁申请书已经递交到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原因是,杨植麟和张宇韬在未获得所有投资方的同意豁免书前,便启动了融资和创办新的项目。

本次仲裁的申请方,来自循环智能以及循环智能7家投资方中的5家: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和万物资本。

月之暗面委托一个律师做了回应,律师说,“我们认为该事项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具备事实基础,本所将依法提出抗辩。”

一看到国产大模型主要负责人被仲裁,有人立马联想到,是不是国产大模型不被资本看好了?是不是AI的泡沫要破了?都不是。

真实情况反而是,国产大模型市场前景太好了,以至于没有上车的投资方急了。

我来解释一下,很多人不创业可能也不清楚,对于连续创业者且获得过融资的人来说,之前的创业项目融资的时候一般都会签署一系列协议,其中就包含竞业禁止条款和股权相关约束等内容。

所以在新项目开启的时候,如果新业务与原投资项目存在潜在竞争关系或者违反之前协议中的约定,就需要获得投资方的同意豁免书。而月之暗面和循环智能都属于AI这个大的赛道,只不过月之暗面聚焦基础大模型,而循环智能实际上是做AI软件的。

那么问题来了,月之暗面这两位创始人为啥不等之前的投资方同意,就要开启月之暗面这个新项目的融资呢?

杨植麟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个细节,“我们2023年2月开始集中做第一轮融资。如果delay(延迟)到4月,基本没机会了。但如果2022年12月或2023年1月做也没机会,当时有疫情,大家没反应过来—— 所以,真正窗口就是一个月。”

所以,杨植麟和张宇韬实际上就是要抓住这个融资的窗口期。但很显然,当时,这几个现在提起诉讼的投资方显然都没有投资月之暗面。也就是说,在这几个投资方看来,我之前可能没有瞧得起你,但是现在你赚钱了,那我可就不干了。

我也得分一杯羹,其实就这个诉求。有媒体说之前有人在双方之间做过调和,但是失败了,为啥?根源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这事儿对于月之暗面来说,无论官司赢了还是输了,最终自己都会受损失。

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一旦仲裁申请被受理,双方会被要求提交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庭会依据双方提供的材料以及适用的法律(包括香港本地法律以及可能涉及的合同约定适用的其他地区法律等)进行审理。

仲裁庭会先确定基本事实,比如杨植麟和张宇韬是否确实未按要求取得同意豁免书,以及他们新创业项目的具体情况与原投资协议的冲突程度等。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辩论和质证,仲裁庭也可能会要求双方进行和解协商。

对于后续发展无非两种结果。如果输了,月之暗面两位创始人可能需要面临赔偿原投资方损失、调整新创业项目运营模式甚至停止新业务等后果,资金链、业务拓展计划、市场信心等都可能遭受重创。

就算赢了官司,在这个过程中,kimi的声誉和团队精力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和损耗,仍需花费大量精力来修复和重建市场信任与运营节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我自己的实际使用体验发现,现在的kimi和几个月前相比几乎没什么进步,但是通义千问、豆包等大模型变化可不小。不知道和这个官司有没有关系。

其实,这件事儿最好的结局还是和解为好,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毕竟,内耗只会让彼此错失良机,甚至可能被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数字进化岛
洞察科技产业,透视全球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