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种形式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 教师投稿

文摘   2024-10-09 19:03   天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最大的魅力在于读,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学生一定能够读出语言的魅力。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集中很长时间,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性重复,不仅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读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在此,总结几种我经常采用的朗读方式。

一、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但是,一年级的课文不多,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就更少,课后练习明确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也只有《雨点儿》这一课。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什么是角色”、“哪些是角色说的话”等问题,他们是不太明白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指导。

第一步,指导学生明确角色对象。不同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的数量和对象均不同。所以,针对一篇课文,我先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比如,我教《雨点儿》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角色,我这样提问:“文中出现几种雨点?”学生都能答出:“大雨点、小雨点。”这时我顺势在黑板上贴出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图片,让角色在学生眼前明确而鲜活。这样,学生对角色有了整体印象,能更好地分清角色,为找准相应的角色语言作铺垫。

第二步,指导学生分清角色语言。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语言,同一角色在不同地方,语言也不相同。找出角色后,为了分清角色语言,我指导学生用不同符号勾画语言。如《雨点儿》一文中,只有大雨点和小雨点两个角色,我要求学生,大雨点的语言用“——”勾出,小雨点的语言用“~~”勾出,这样,学生区分角色语言就一目了然。

最后,指导学生读活角色语言。任何角色都是源于生活,对于生活感悟的越多,越容易把握角色的语言特点。但是,小学生阅历有限,让他们靠生活感悟去理解角色语言是非常困难。所以,我只是针对他们仅有的生活经历去引导。如《青蛙写诗》中,第一小节青蛙说,“我要写诗啦。”我引导学生想想:当自己要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时,你会是什么心情呢?学生大声说,“高兴”“兴奋”“激动”。我继续往下引导:那你们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呢?学生给我做了一个“脸上笑开花”的表情。随即学生就明白了,“我要写诗啦”这句话在读时,要读出青蛙高兴的语气。

虽然分角色朗读很有趣,但是毕竟一年级学生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还需要加以引导。

二、表演朗读,个性体验

表演朗读不是仅仅按照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做几个相应的动作,而是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后,自然生成的神态动作。如,《升国旗》这一课,我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讨论了几分钟,再对照课文,看是不是如此?学生顿时就理解了。然后,我和学生配合读——我读,学生做相应的动作。我说向着国旗,学生马上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我说望着国旗,学生做了个“敬礼”的动作。学生很兴奋,表示记住了,还想再做。这无形中,给我的课堂带来了更多的精彩。

三、竞赛朗读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如何让学生课下也积极朗读呢?我想了一个办法:一年级的孩子很喜欢比赛,我就定期开展一些适合他们的朗读比赛活动,我把我们班分成12个小组,制定一些评分标准并且让本周综合评比得分最高的9位同学当评委,制定奖罚措施。
每次在朗读比赛前,我会先定规则,规则如下:先让学生自己在家准备,然后利用微信群(每组成员他们自己建一个群),小组推举组内好的代表到班上朗读,最后在班上利用一节课进行“朗读比赛”,评出朗读佼佼者,获得“今日朗读之星”。

面对这样的激励,学生很兴奋,一有活动,他们都说,要在家好好练练,一定要拿第一。

其实,朗读形式还有很多,比如配乐朗读;边朗读边想象、联想等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使孩子保持着较高的读书兴趣,使孩子得到美的体验和感受。
—  END  —

作者:文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千图网

教师合作(图书编写、审稿)请咨询:

z18614006719


往期回顾
BACK AWAY



小学生喜欢的20种奖励方式


教师投稿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教学设计


神话:悟空》在热点中寻找作文灵感 | 教师投稿


理想树小教师苑
【理想树图书】旗下专注小学段教研的服务平台:报道众望基础教育研究院与各地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教研活动,速递国内外新鲜教育资讯,分享实用教学技巧与资源干货,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名师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