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下《搭配问题》为例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深入教学设计与实践

文摘   2025-01-13 19:00   天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前期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使学生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导致了学习结果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


因此,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多层次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最终通过有效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01


solo分类理论的依据


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它是由香港大学比格斯教授首创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基于solo理论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将学生的思维层次水平划以下几类。

(图1: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级结构模型)

(一)前结构层次: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思维逻辑混乱。


(二)单点结构层次:学生初步解读关键信息,面对问题能够找到单一的解决问题方法。


(三)多点结构层次:面对问题时,学生能够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不能把这些思路整合起来。


(四)关联结构层次:学生不仅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够把各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一起,面对较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五)抽象拓展层次:当学生面对问题时,会深入研究并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抽象概括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或规律。


笔者运用此理论分别对小学三年级10个班的37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整体表现为单点结构水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达到关联结构水平。基于这个调查结果,笔者对于三年级下册《搭配问题》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02


多维建构,深入教学


(一)结合错例,从前结构走向单点结构
通过多组前测数据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发现有48%的学生处于前结构状态,这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往往出在审题不仔细和考虑不全面。因此,我们从审题以及问题的解读入手,通过错例分析,逐步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从而带着这些孩子从前结构走向单点结构。这些孩子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从学生的错例入手“对症下药”,让学生在分析自己作品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从前结构走向单点结构。

【教学片段一】
1、出示:用1、2、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师:有的同学写了6种,有的同学写了14种,还有同学12种,哪种是对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6种错在哪里了?14种错在哪里了?
生:6种的遗漏了,14种的重复了。
追问:那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要怎么思考?
生:十位先固定一个数再考虑个位,也可以固定个位,还可以交换思考

小结:我们可以运用固定十位、固定个位、交换法进行有序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性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笔者结合错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在不断的评价与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带领学生从前结构走向单点结构,提升学生的自我思维,进一步实现学生的自我的发展

(二)策略解读,从单点结构走向多点结构
对于单点结构的学生来说,此时他们只能初步解决问题而并没有深入研究问题,没有感知有序思考的过程与方法,所以无法达到多点结构的思维层次。因此,我们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逐步走向高阶思维,系统性地构建有序思考的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点结构”走向“多点结构”水平。

【教学片段二】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有序思考的?
生:我先固定了十位,再搭配个位。
生:固定十位是1,有12、13、10;固定十位是2,有21、23、20;固定十位是31、32、30。
师:有一个同学用3×3这样的算式解决,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生:固定十位有3组,每组可以搭配3个,所以是9个。
追问:还有一个同学是用4×3表示,他错在哪里了?
生:0不能放在十位,所以我们要减掉0在十位的3种情况,也就是4×3-3。

当学生已经会用有序思考的方式去解决搭配问题时,我们通过对数字的改编,引导学生在有序思考的同时,自主地进行方法的优化。在数字中含有0的情况,往往用固定十位的方法进行考虑更简便一些,也可以用算式进行简单的表达。在这里学生不仅会用多种方法解决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方法的优化,这也标志着学生正逐步从单点结构思维慢慢走向多点结构思维。

(三)关联沟通,从多点结构走向关联结构
当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却不会将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时,遇到较复杂的问题容易造成思维定势而不能打破“僵局”,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停滞不前。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剖析问题,实现方法的融通,从而打破思维定势优化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思维从多点结构水平提升到关联结构水平。

【教学片段三】
任务一变式:用1、2、3、5、7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
字的两位数?

师:有的同学用5×4的算式快速算出来,你能看懂这个算式吗?
生:十位上有5种可能,十位上是1的时候,个位上4种可能,有这样的5组,所以有5×4=20种
小结:看来我们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有序思考,有算式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序思考。
拓展提升:从小到大排第6个数是几?第17个数呢?
师:如果将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第6个数是几呢?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从上往下一个一个排下来,第6个数是23.
师:第17个呢?
生:倒着想,75、73、72、71,一共20个,第17个数是71.

小结:你看!有的时候我们用算式解决比较方便,有的时候用列举也能轻松解决,所以解决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信息,灵活选择方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关联结构的思维层次,当学生面对较复杂的搭配问题时,能够运用关联结构思想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对任务一进行变式和提升,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灵活选择方法,避免思维定式。由此,学生也就真正达到了关联结构的思维层次。

(四)联系生活,从关联结构走向拓展抽象结构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并促使他们逐步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地思考并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思维从关联结构水平跳跃至拓展抽象结构水平,我们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深入地挖掘和拓展,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片段四】

师:同学们学得这么厉害!现在奖励同学们给西游记里师徒四人拍个照吧,你知道有多少种做法吗?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他呢?他呢?
生:文字、数字、图形、字母、、、、
小结:看来,用不同的方式都能表示出有序思考的过程。
师:你能看懂这个同学的方法吗?
预设:他先固定孙悟空在第一位交换猪八戒和沙僧的位置,再固定猪八戒在第一位,交换孙悟空和沙僧的位置,再固定沙僧在第一位,交换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位置。
师:看来在这里他即用到了固定法也用到了交换法,有的时候,我们可以两种方法相结合考虑。
师:有两位同学用算式2×3、3×3和4×3来表示的,你觉得这幅图可以用哪个算式来表示呢?为什么?
生:2×3,固定一个人有2种,有这样的3组,一共是6种。
师:剩下的2个算式能用这幅图来表示吗?
生:不能

小结:看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列举法想到算式,还可以用列举法来验证算式是否正确。

2、任务二改编1:唐僧师徒4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不能坐在第一位,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最多有多少种坐法?

3、任务二改编2:唐僧师徒4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_______________,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只有12种坐法。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有12种坐法,你能补充信息吗?
生:唐僧只能坐在第一位和第二位;唐僧不能坐在第一位和第二位.......

4、任务二改编3:唐僧师徒4人坐在椅子上。_______________,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只有12种坐法。

师:除了固定唐僧,还可以怎么思考呢?

预设:沙僧只能坐在第一、二位。孙悟空、猪八戒..........

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搭配掌握的很好了,你们不仅会求了,还会编题了,你们真厉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应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螺旋式上升”不仅要考虑到知识的深度还要考虑到知识的应用。当学生已经达到关联结构思维层次时,我们通过不断变化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并尝试编题,促进思维的蔓延,将研究的方法和经验迁移到同类事物的应用中,从而激发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03


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深入教学,就需要我们结合solo分类理论的依据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从多层次的教学策略深入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走向关联结构。


(一)重视信息解读,理解题意

笔者通过对前测数据的访谈,发现处于前结构状态的学生中有33%的学生主要表现对题意的不理解、审题不仔细、读取信息不完整等原因。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带领前结构的学生走向单点结构的第一步就是信息解读。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读、划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再动笔解题。这样就有一批学生能够走出前结构,走向单点结构,甚至走向多点结构。


(二)重视有序思考,条理清晰

面对较复杂的信息时,学生常常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学生会选择性地挑一些有关联的信息直接列式解答,没有将信息进行串联思考,这也导致了学生解题的不完整,答题算式的顺序紊乱。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对信息的梳理能力的培养,解题之前不仅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还要有序思考信息之间的关系,理清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重视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一部分处于前结构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对于信息的不理解,导致了无从下手的困境。因此,我们要注重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画图、动手操作等方式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于处于单点结构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画图等方式,在操作中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从单点结构走向多点结构,甚至到达关联结构。这样也就让学生从单一的学习走向了更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四)重视归纳概括,建立模型

从关联结构提升到抽象结构层次,就需要我们抓住学科本质,构建数学模型,从而举一反三。数学模型的建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在不断变化的情景中,也能抽象出模型,从而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在熟练掌握模型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突破模型,举一反三,在模型的变化中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到达关联结构层次。


基于solo分类理解的深入教学设计与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构建整体性知识体系。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连连碰壁”却又“乐此不疲”的数学精神。实践表明,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设计与研究,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真正有效提升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刘菲菲.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1(5):27-28.

[3] 赵斌.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培养[J].小学数学教师. 2021(12):78-83.

[4] 刘攀.SOLO分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2(33):66-68.

[5] 胡锦洪.SOLO分类理论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2(02):15-17.

[6] 孙高,黄姝.SOLO理论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0(03):64-65.


——●——

作者:林颖

作者单位:玉环市实验小学

编辑:阿包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语文老师如何打造低年级段的高效识字课堂?
教师投稿
2024秋小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模板
理想树小教师苑
新课标背景下的「说课」有哪些变化?
理想树小教师苑

教师合作(图书编写、审稿)请咨询:

z18614006719

理想树小教师苑
【理想树图书】旗下专注小学段教研的服务平台:报道众望基础教育研究院与各地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教研活动,速递国内外新鲜教育资讯,分享实用教学技巧与资源干货,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名师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