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教师如何利用AI突破“教学困境”?

文摘   2024-11-11 19:00   天津  


引言


在《猩球崛起:新世界》这部影片中,猩猩们凭借着智慧与团结,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进步的深切渴望。其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进步需要时间,而我缺少大量的时间。”这不仅透露出猩猩对进化之路的深刻理解,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人类社会中在追求知识时所面临的普遍难题——缺少时间。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路人,同样感受着时间紧迫的压力,怀揣着“即刻进化”的迫切愿望,以更好地应对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学生们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而正当此时,AI技术的介入,仿佛一场及时雨,为教师们的教学与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这个信息爆炸、教育形态快速更迭的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师,亦是学习者,他们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文所精心挑选的AI实践应用案例,均源自笔者与社群成员的亲身实践,不仅极具实用性,更充满了智慧启迪的意味。接下来,我将从教师的教研困境、AI学习的独特优势,以及如何运用AI助力教研与成长等角度,深入剖析AI技术如何成为教师们突破时间束缚、实现教学与研究“即刻进化”的得力助手。



01

教师教研与成长困境


在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教研与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扰和挑战。这些难题既有来自内部的压力,如时间紧迫、资源匮乏、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得深入教研和自我提升变得举步维艰;也有外部环境的制约,如社会认可度不高、政策倾向以及专业指导的缺乏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教师成长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两种思维模式,它们或许能成为我们突破成长困境的利器。


法宝一:集装箱思维

首先是“集装箱思维”。我们时常感到自己的成长就像是一座座孤岛,难以聚合,难以统筹。我们或许曾经精心制定过每日计划,听课、讲座、读书、写作等一应俱全,却往往陷入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真实窘境。


集装箱思维是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化,使之标准化、模块化,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思维方式。这种成长思维模式借鉴了集装箱运输的原理,即将货物标准化装箱,便于运输和装卸。集装箱思维在个人成长和时间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将个人发展和学习活动“集装箱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并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集装箱思维正是将零散的成长模块巧妙整合,统筹规划,从而化解焦虑,提高效率。我们不必再纠结于琐碎的成长路径,而是聚焦于那些能真正助力课堂教学的活动。比如,在听完一堂精彩的课后,我们也可以顺带翻阅相关书籍和论文深入探讨,这种跨界的融合学习能让我们的教学与研究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法宝二:Pros学习模式

再来说说“Pros学习模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包含发现问题、深入研究、整理知识和分享成果四个环节。


课堂上,我们会遇到种种难题,比如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难易程度无法把握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探索的起点。运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理论,将问题层层剥离,直至找到问题根源。之后,便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排列和组合,构建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就是对外界进行成果分享。这不仅能扩大学习效益,还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比如,我们曾面临一个共同挑战:如何打造出精品基础教育课程?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我们集结社群力量共同研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整理了大量精品课程的逐字稿,并借助AI技术的力量进行深度分析和归纳,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制作流程和模板。这不仅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还为社群成员们参与课程制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成效显著,参赛者凭借这些宝贵的模板和流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最终斩获省级荣誉。记住,只要我们坚守课堂这块神圣的“自耕地”,用心耕耘,勤于反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02

人工智能学习的优势


AI通过一系列核心原理来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AI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它就像淘金者一样,总能发现那些闪闪发光的宝藏。通过数据训练,AI模型能够学习数据中的模式,并构建起能够预测新数据的模型。此外,AI的泛化能力也尤为突出,这也决定了人工智能模型在新数据上的表现。为了确保这一能力,我们提供数据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只有权威、准确、相关的数据才能帮助AI模型做出准确的预测。通过积累大量高质量的数据,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提升AI模型的性能。例如,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制作中,AI通过分析大量的部级精品课逐字稿,帮助教师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作流程和模板,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精品课的制作效率。


AI应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对应,它们都强调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知识。AI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支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风格进行学习,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同时,AI学习与人类学习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AI不仅数据处理能力强大,学习速度快,而且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受疲劳和情绪的影响。它的存储容量巨大,精确度高,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并行任务,并进行快速的知识迭代。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AI助教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为我们提供持续的教学支持。它不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始终保持高效和精准。AI助教能够存储和管理大量教学资源和数据,为我们提供高精度的教学建议和反馈。例如,AI助教可以帮助根据学生情况提供精准的教学建议,迅速学习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它还能持续地学习,为我们提供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此外,AI助教的成本低效益高,能够访问大量在线资源,跨越地域限制,提供全球化的教学支持。它能够识别教学模式和预测教育趋势,提供预测性教学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03

用AI进行教研与成长


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中,AI不仅仅是那个只会处理数据的“书呆子”,它还能以各种新奇的方式,为我们的教学和专业成长提供帮助。比如说,我们可以和AI一起教研,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聊天一样;我们可以借助AI来读写,让写作和阅读变得更加高效有趣;我们还可以利用AI来办公,让那些繁琐的行政工作变得轻松自如;甚至,我们还能和AI一起备赛,就像是有了一位永不疲倦的教研员。


我们大致可以把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划分为两个时期。在1.0时代,AI就像是那个总是能快速端上一盘“预制菜”的厨房小能手。你只需要告诉它你想要什么,它就能给你提供标准化的教学资源或者建议,简单快捷,就像是教育界的“快餐”。


但是,我们也迎来了2.0时代,这时候的AI更像是一位精通“私房菜”的大厨。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使用私人语料库和更为清晰的指令,让AI为其定制个性化、高质量的教学支持。这就像是,你告诉大厨你喜欢的食材和口味,然后他就能为你做出一道道既新鲜又健康的美味佳肴。比如,浙江大学的AI For Education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04

AI写作


AI写作的功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AI写作已经成为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能提供结构化的写作建议和内容润色,还能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思想,提升写作的逻辑性和吸引力。


更有趣的是,AI写作还能让文章变得更加风趣幽默。通过AI文字生成技术,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注入幽默感元素,让文章更加有趣,这样更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AI技术提取优秀教育写作经验。刚不久,我们社群成员通过AI辅助自己写作,写作成果已经在省级期刊上发表,并且被教育部推荐“微言国培”公众号平台发表。关于学生习作,我们则通过AI分析优秀作文,提取出了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这些经验随后被用于批改学生的习作中


这些经过AI辅助修改的作文在语文报全国同步作文征集中频频获奖。这展示了AI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潜力,它能够根据优秀作文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和修改建议。



05

AI备赛


AI现在不仅仅是我们的助手,它还是我们参加比赛的超级教练。有了AI的帮助,那些厚厚的比赛文件和复杂的评分标准,都变得像小菜一碟。AI能迅速帮你解读这些内容,给出精准的建议,还能帮你规划时间,划分任务,让你的备赛变得高效又轻松。


比如,在师德师风征文比赛中,AI就像你的私人写作顾问,帮你理解评分依据,提供个性化的写作建议。有的老师已经用AI辅助撰写征文,不仅在校内比赛中获奖,还被推荐到省市级比赛。再比如,在科普讲解大赛中,AI工具就像你的科学知识讲解员,帮你把复杂的科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讲解。有的老师就是借助AI的帮助,让自己的作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喝彩。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AI这个新伙伴。首先,我们要承认AI虽然聪明,但它可不是万能的。它更像是我们的得力助手,需要和我们的专业判断、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魔力。记住,技术是来辅助我们的,不是来取代我们的


带着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教育的新天地,用AI的力量,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开启教育的新篇章。



—  END  —

作者:王林浩

编辑:阿包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庆丰街文昌小学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删改。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教学研究 | 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投稿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师投稿
期中考试后,教师这样在家长群里说
理想树小教师苑

教师合作(图书编写、审稿)请咨询:

z18614006719


理想树小教师苑
【理想树图书】旗下专注小学段教研的服务平台:报道众望基础教育研究院与各地教研室/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教研活动,速递国内外新鲜教育资讯,分享实用教学技巧与资源干货,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名师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