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作文题:
《我的心爱之物》
写作母题:
情感类母题;状物类母题
变形题目:
《珍贵的礼物》《我最心爱的 》《那个 ,我忘不了》
写作范式:
物品出场——物品描写介绍——“我”产生情感的原因——表现“我”情感的行为表现
写作难点:
这单元作文要求的是写实,写我的心爱之物,那么当然也就不能只是描摹介绍我的心爱之物,更重要的是写虚,表达我对物的心爱之情,而这种虚的情重要的是通过实来承载,所以这道作文题表面上看是写物,其实是写我对物产生心爱之情的事因,写表现“我”对物心爱之情的行为表现。如果单单写物的特点就偏离主题咯。
比如我的心爱之物是衣橱中一件裙子,十年左右了,样式早过时了,但是依然舍不得扔,事因是它是我用第一份工资,进商场买的,它让我感受到了奋斗的意义和成就感。表现“我”心爱之情的行为是我从舍不得机洗;我在重大场合才舍得拿出来穿;搬家时我先生扔了它,我特地从垃圾桶捡回来。
例文:
第二单元作文: “漫画老师”
对应写作母题:写人类作文
题目变形:
1.生活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一、两件具体事例写出他(她)的特点。
2.如果要给一位同学画漫画,你会选择谁?是爱搞怪的小明,还是文静秀气的小红?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位同学用文字“画”出来吧!抓住他(她)的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特点的事例来写。
写作范式:
人物出场——特点定位——与特点匹配的典型事例
写作难点:
1. 人物特点的定位:写人类作文要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特点的定位,尽量避免写人物脸谱化的特点,比如写妈妈就是温柔慈爱,写老师就是爱岗敬业,写同学就是幽默搞怪……避开这些群体化脸谱化的特点,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写妈妈写《少女心的妈妈》,写同学写《异想天开的——》
2. 人物特点的表现: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最基本的是要与人物特点相匹配,比如有同学写《我的全能爸爸》,用到的事例是爸爸帮我修理好了坏掉的玩具车,这个事例只是表现了爸爸的动手能力强,但是不能表现全能;其次事例要典型,典型的意思是不在情理之中,非常态化,比如有同学写爱岗敬业的老师,事例是老师下课后还留下了帮我讲题,这是老师分内之事,就不典型,但是如果能加上特别的背景,老师的孩子生病了,一个个电话来催,老师依然坚持讲完题才走……
例文:
徐老师的超级力量
蒋佩杞
第四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
对应母题:想象类作文
题目变形:《二十年后回母校》
写作范式:“我”的出场——全景式镜头描写环境——移步换景写“我”在新环境的新体验
写作难点:
1、对题目进行透彻分析后,我们发现: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题,我们可以以下三方面着手写:
想象一:具体写家乡二十年后的生活情况和人们的风貌。比如家乡的建筑、交通、绿化,人们的休闲方式。
想象二:假如你回到学校,二十年后学校发生的变化也可以写。比如校内环境,设施配件,你的老师和同学的变化,二十年后的学生们的上课方式。
2、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无论选择上面的哪一角度来写,想象都要大胆。但是又是有限定的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想象,因此要合情合理,区别于童话和神话的想象。想象的多样性,一定要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大家记住一句话:想象高楼,生活为基。合理丰富,勇于创新。夸夸其谈,不得其魂。天马行空,适可而止。
3、想象作文写的是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幻想,是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因此,这也委婉地反映了也许对现实生活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大家就要找出这些可能自己不太满意的现象,然后想想这些现象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会是如何得到改变的,改变后又是怎样的呢?例如:
A、目前学校的学习和学生情况。如学校的环境与教学设施设备,同学之间的相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
B、目前家乡的生活情况和家乡人民的风貌。比如家乡的建筑、绿化以及休闲方式,人们的生活娱乐文明水平,不能满足的是哪方面?
C、........
从眼前的不足出发进行想象,你的想象才会更有现实意义。
例文:
二十年后回家乡
刘冰熠
六上期中考作文考察概率最高的是第三单元作文,这道题目变形的灵活度很高,训练要点比较多。考察概率第二是第二单元作文,考察概率第三是第四单元作文。
第三单元作文题:《——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写作母题:情感类母题
变形题目:《温暖的一件事》《感谢——》《感动的一件事》《让我感受到爱的事》
1.首先得注意申清楚题目的关键词。关键词是美好,不管你补充的是什么对象,最后落脚点都得写到美好的影响上来。比如有同学写宠物让生活更美好,如果你单单写到宠物的调皮,忠诚的话,那就不行,写调皮落脚点点题你得写到它的调皮给你带来快乐;写忠诚,落脚点你得写到它的忠诚给你带来安全感。
2.泛化的中心,得有具象化的理由支撑。“——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泛化的中心,我们找到具体的理由即“为何说——让生活更美好”来支撑中心,然后围绕具体的理由找事例。比如下面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他的理由是“诚信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然后事例是剐蹭到我的车的阿姨主动留下字条,让我们顺利解决了问题。另外,理由可以有多个,围绕找多个事例。比如下面的例文《多哥让生活更美好》,他的理由是多哥(狗狗)带给我们生活乐趣,多哥给了我们陪伴,多哥帮我们守护家园。
3.多个理由要避免角度同质化。如果写《微笑让生活更美好》,写了妈妈和老师微笑的两段素材都是写微笑带给人鼓励,让生活更美好,那这两段素材就同质化了。角度得不一样,比如第二个素材我们可以举一个微笑能化解矛盾,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例子哦。
如果第三单元的作文迁移到写这些题目时,要注意的是:
1.变形题目往往限定写一件事,而原题有很多同学是围绕补充对象写了多件事,那这时候应该裁剪出最关键,细节最饱满的一件事。而且裁剪出与变形题目的关键情感词相关的事件。比如《多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篇作文如果用于应对《温暖的一件事》这道题目,那么可以裁剪出了是多哥提醒爸爸手机被贼盯上这件事。
2. 变形题目更着重于把抽象化的情感“温暖”“感动”“爱”等具象化表现出来,所以写事情时,应该写到更多情之所至的细节。比如“多哥提醒爸爸手机被贼偷”这件事如果要体现温暖的话,就应该更细化地写到多哥当时冲到前头守护主人的细节,比如挡在我和爸爸面前,比如受到对方眼神和语言等威胁依然义无反顾,比如把爸爸跌落到地上的手机护在自己的身体下面,比如接下来的行程它更是提高警惕等。
3. 变形题目要抓住自己的情感变化线,温暖往往于寒冷中洞见,所以要注意写出自己感受到温暖或感动或爱这类情感前的情绪情感。比如“多哥提醒爸爸手机被贼偷”这件事,自己不明白多哥为何而叫时,可能自己还埋怨训斥多哥的行为,而后知道真相后感到惭愧,进而生发感动,这样的情感线要写清楚。
第二单元作文写“一场集体活动”
对应母题:写活动类,写成长体验类
变形题目:《一次——的尝试》《这也是课堂》《我本可以——》《第一次——》
这单元作文的训练核心是活动的场面描写——环境+人物行为,点面结合写人物活动。
要特别注意的点是:
1.写活动一定要感受先行,先问问自己我对这场活动的突出感受是什么,然后围绕感受,选择能表现感受的场面来写,避免写成了活动记录的流水账。
2.其次详略的处理分为两种:
一种是“我”是活动参与者,那要以“我”为中心视点,详写“我”的行为。但是,不能只写“我”的活动,一定要写到观众的表现以及整体的活动场面。
一种是“我”是活动的观看者,那要以活动参与者为中心视点,详写写参与者的行为。如果参与者是群体,要从群体写到典型个体,比如一群人跳舞,先写整个群体的舞姿,再挑选C位舞者的典型表现描写。另外,一定写到“我”以及其他观众观看的行为,整体的活动场面。
3.详略处理的总原则
不管是写活动或是写其他主题的文章,详略处理的总原则是:读者能猜得到的信息要略写,读者猜不到的信息要想写。比如你写一场拔河比赛,比赛规则,比赛双方用力拉的举动,啦啦队加油助威的口号这些叫做猜得到的内容;队员们具体用力的动作,表情;赛况的波折,谁先占上风,后来走势如何等这些没在现场的人是不知道,叫做猜不到的内容要详写。
4.写出场面的氛围
写活动要写出活动的场面氛围,或感人,或激动人心,或轻松和谐等。那么氛围一定要渗透在遣词造句中: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择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描写人物行动或是环境,来渗透氛围。比如你写队员“冲过来”就比你写队员“走上去”能凸显紧张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喻体的选择来渗透氛围,比如,你写“天地就像一个烤箱,似乎要把人烤成饼干,坐在操场上不动都热得慌,更别说跑步了。”这个环境描写“烤箱”一词渗透的就是“紧张”的氛围;而如果你写“天地像个保温箱,操场上大家依偎在一起,等待着本班选手的出场”“保温箱”一词渗透的就是“和谐团结”的氛围。
1.第二单元作文迁移写这些侧重写成长体验的作文题时,要注意转化写作的核心对象,写活动时核心是写活动的场面,而写成长体验时,重点就要放在写“我”在活动中的表现了。像例文《我们赢了》如果迁移到写题目《一次——的尝试》就要着重写我在这场活动中的尝试表现,比如我第一次尝试参加拔河比赛,如何从浑水摸鱼,到被集体精神感染,为集体卖力。
2.很多同学写的是自己是观看者的活动,那如果转化为写“我”的成长体验的话,往往“我”可写的表现很少,那么这时候就可以让自己化身为活动的某个参与者,以其视角,用第一人称来写。比如《我们赢了》这篇作文迁移写《我第一次……》时,这个“我“可以时李戈,写自己第一次做拔河比赛领队的经历
转化为成长体验类的作文时一定要在行文过程写清楚自己的成长弧线:活动前是怎样的,活动中的变化是什么,活动后有什么感受收获。
我们赢了
袁岑宁
“一二三拉,一二三拉!”响亮的口号声响彻了整个校园,回荡在操场上每一个同学的耳边,这是运动会中的拔河比赛。
天地就像一个烤箱,似乎要把人烤成饼干,坐在操场上不动都热得慌,更别说跑步了。蝉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也不知道它想要说什么。小鸟飞出来叫了几声,又躲回大树上乘凉去了。我们头顶着骄阳,脚下踩着火炉,在一片闷热的天气里,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拔河比赛。我们班派出了最强阵容,孟三岁当先锋,李弋殿后,中间是挑选出的力气最大的男生。
第一场比赛是与二班的对决。哨声一响,双方都开始发力了,顿时,全场一片寂静,所有的观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屏住了呼吸,生怕错过了什么。李弋带领着他的部队向后一躺,用体重压倒对方,对面的同学咬紧了牙,脸被涨得通红,可还是纹丝不动。孟三岁抓住时机带领着队员喊着口号一起拉,中间的红棍子在一声声的口号中一点点地移了过来。对方啦啦队见大事不妙,赶忙喊道:“加油,加油!”我方啦啦队也不甘示弱。在一片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棍子来到了我们的怀抱中。“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同学们欢呼雀跃,欢呼声都盖过了掌声。
比赛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决赛。“嘟——”哨声一响,比赛正式开始了。双方都开始发力,刚开始双方势均力敌,一秒、两秒、三秒......三十秒,比赛双方已经僵持了三十秒,队员们脸涨得通红,手也磨红了,啦啦队员们嗓子都喊哑了。团结!坚持!团结!坚持!队员们没有放弃,持续发力,棍子就像一个蹒跚的老太太,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我们终于赢得了第一名。当然,比起第一名的荣誉,这场活动之于我们更大的收获在于: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在于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
第四单元作文“写小说”
1.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写作时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环境:骄阳炙烤下的山峰;人物:不怕苦的李强、风趣的爸爸。
2.回想一下在第四单元学习的课文《桥》《穷人》《在柏林》,体会这些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虚构故事。再根据下面的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客厅里
人物:内心悔恨、惭愧的李亮
面带微笑鼓励李亮的妈妈
一言不发的爸爸
这单元作文是新文体写作,写小说。首先我们得明确小说和记叙文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写作目的的不同,叙事文在于写事,而小说在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故事的开始,主人公出场时,就要有鲜明的个性,然后随着情节推进,主人公形象发生改变,引出主题。
那情节如何推进呢,那就可以用到我们精读课上反复讲到的故事模式“主人公——干扰性事件——任务——障碍以及努力——转折点——结果”来搭建情节。
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写故事,事情都是正在进行,要有具体的场景画面(主人正在干什么,动作,神态,心理等综合的描写)。
故事的场景的设计一定要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教师合作(图书编写、审稿)请咨询:
z1861400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