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0-年前继续浪 公众号:债市唤醒官
站在年初,又有谁能料想到货币基金收益率竟跌破 1%。这一变化着实令人感慨。
大佬鱼却说:老实说,年初就该降到1.0%内了。
"Why?"
“短端一直不下, 是货币传导机制不通畅的重要体现。设想一下 所有人都能拿着无息的短期贷款 那实体融资信用情况会不会好很多。”
结果下午就有1.1%的贷款小作文。然后下午各种发行小作文,但市场完全没反应。
二永更疯狂 居然跳着下⬇️!
今年10月、11月、12月,青岛银行(002948.SZ)在阿里拍卖平台连续三次处置同一笔7100万元债权,但均以流拍告终。
借款方是青岛银行股东——山东三利源经贸有限公司(简称“三利源经贸”),但款项仅放出去一年半,三利源经贸就告知因经营问题无法偿还债务。去年末以来,三利源经贸将持有的青岛银行、齐鲁银行股权拍卖,回流资金约3亿元,但由于负债过高依然难以还清欠款。
法院判决拍卖抵押的房产,然而却因“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而暂缓拍卖”,是何原因?青岛银行到底该如何追回欠款?
7100万债权连续三次流拍,
借款方是曾经的第六大股东
12月18日,青岛银行在阿里拍卖平台转让的一笔7100万元债权,再次以流拍结束,这已经是今年10月以来的第三次流拍,价格从10月份的7554.9万元降至11月的6043.92万元,再降至12月的5288.43万元,降幅达到30%。
来源:阿里拍卖平台
这笔债权处置由来已久,欠债方的身份有点特殊,为青岛银行股东——三利源经贸。
根据青岛银行财报数据,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三利源经贸持有青岛银行3.37%股份,为青岛银行第六大股东,但均处于限售状态,基本都在质押中。
债市“五宗罪” 公众号:市场与风险
交易商协会召开金融市场投资者座谈会,指出了近期债券市场的“五宗罪”:“投资人羊群效应突出”、“过度透支货币宽松预期”、“部分中小机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存疑”、“券商投顾业务不规范”、“市场小作文泛滥”。
与会机构普遍认为,今年以来大量资金涌向债券市场,市场利率过快下行,利率风险逐步显现,但由于担心踏空错失交易机会,投资人羊群效应突出,需要监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加强预期引导。有机构认为,当前债券市场对明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预期存在过度透支,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需要履行相应程序,建议加强政策协调和预期引导。
有机构提出,银行间市场是合格机构投资者市场,目前入市的部分中小机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存疑,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部分中小机构交易行为与其自身能力不匹配,背后与券商投顾业务服务不规范有关,也亟需加强监管。有机构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发展衍生品,放宽参与者范围,满足机构合理对冲需求。此外,建议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应从重打击资本市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小作文”,不给“小作文”留藏身之地。
前面两条和最后一条,属于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建议都很中肯,尤其是小作文确实应该加大监管处罚。但第三条和第四条就很有针对性了。
翻译成白话就是:部分中小机构不符合合格投资人的范畴,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很差。而这背后还有一些券商投顾的“功劳”。
实际上8月以来,针对上面的问题,监管已经做了一些处罚和警示,预计后面会进一步加码。不知道有多少机构会对号入座。
巧合的是,之前小作文传的“第一批被处罚”的金融机构今日官宣了,分别是东亚期货(罚款3700万)、天津信唐(罚款1158万)和湖南溆浦农商行(罚款1400万)。
一年快要结束了 公众号:猫猫论债
2024年倒数第二个工作日,天天基金口径债券型基金净申购数字为26.6,货币58.2,赶在最后一天继续涌入。债券方面,主要受周末两则小作文影响,一是传2025年1月1号北京、上海解除限购,二是有关TZN涨薪的政策。叠加市场对年初止盈的担心,债券整体走势偏弱,加上年末交易清淡,收益率整体小幅上行。
近期市场对年初的担忧主要集中以下几点:一是年初资金面是否有压力,包括春节取现,信贷开门红,政府债提前发行,政策性银行一季度加大发行量等,央行的态度,会不会降准配合;二是年初止盈力量的强弱,银行止盈、年末冲量基金是否赎回,抢跑止盈过程中可能也伴随有配置盘买入;三是地产政策是否进一步放松、刺激消费的部分具体举措,涨薪范围和幅度等等,能否扭转预期。
关于第一点,政策性银行加速发行已经传了快2周,其中,国开据传一季度发今年全年的50%,农发和口行都加速,预计供给带来一定压力,但大概率会有降准配合,所以如果降准落地,可能得先跑路。关于第二点,如果纯止盈盘没有其他利空,预计带来调整有限,等待上车和急着下车进行换手;第三点则要边走边看,是否结束了“过紧日子”,思路是否扭转。
综合来看,一季度机会应该比较多。
这两天歇歇也无妨 公众号:债券今天有蛋吗
年底最后两天了,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清淡了,股票市场按上午的实时进度,今天预计成交会跌破1.4万亿,而债市方面,之前和大家解释过,债券市场最大的参与方——银行,基本倒数第二周、第三周就把指标框定好了,所以最后几天,除非是计财部指标算错了、监管临时有个新的要求啥的,否则银行的投资和交易频次都会下降,作为承接银行资金的下游和对手方——非银机构,自然而然的,交易需求也会下降。
上午,10年国债成交仅300笔左右,低于日常平均水平,30年等超长期的交易笔数反而多一些。
从结果来看,3年以上的利率债全体小幅上行调整,信用债表现的相对好一点,而银行同业存单也还可以,特别是AAA的国股行一年期存单,下行到1.6%以下了,不过不同银行的负债成本,分化的还是比较严重的,很多中小银行的存单成本,还在2%以上,和大多数高等级信用债的收益率,都是倒挂的。
到最后两天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最后两天,债基还要不要投?
加入微信交流群
请联系小助手微信号:yangyijunju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