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我们预计春节前央行对流动性可能保持审慎态度,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
资金趋紧可能更多的由于季节性资金需求冲击之下,央行资金投放的边际变化。2024年8月至12月,央行通过买入国债投放了10000亿元的基础货币,而10月至12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了27000亿元的基础货币,而8月至12月期间MLF缩量续作达到21810亿元,国债净买入和买断式回购对基础货币的补充,使得MLF持续缩量,同时2万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发行带来的政府债缴款需求之下,银行间之间面仍然保持平稳。当前银行间资金面趋紧,可能同样与央行的资金投放有关。一方面,1月10号左右,央行公告“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资金投放的减少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紧张;另一方面,1月13日开始,银行间隔夜资金利率R001均值显著超过利率走廊上限(7天逆回购利率+50bp),或显示央行并未开展临时逆回购操作以稳定资金利率。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一方面,央行近期提示长债利率风险,为避免长端利率过快下行,短端资金利率不宜过度宽松。另一方面,近期美元指数走强,中美利差持续走扩,人民币对美元持续承压,而近期央行通过发行离岸央票、暂停国债买入、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方式来稳汇率,汇率也掣肘了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同时,1月15日当日有9950亿元MLF和11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而央行仅通过7天逆回购续作9595亿元,总体处于流动性净回收。因而,我们预计春节前央行对流动性可能保持审慎态度,春节前资金可能很难明显宽松。
2024年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的这次会议提出了“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等的政策组合拳,因本次财政工作会议没有像前四年的财政工作会议一样提出“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因此市场方面很多人认为财政要“大放水”,党政机关的苦日子也已熬到头,前段时间市场上也传出了很多关于公务员要涨薪以提振内需的“小作文”。
1月10日,国新办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在会上表示,“财政部也会继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反对铺张浪费,严禁建设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最需要的领域”。
从财政部的上述表态来看,党政机关的“苦日子”“紧日子”肯定还得继续,至于财政“大放水”一事,市场应该是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过度理解,准确地说就是“适度宽松”只是代表着央行对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的确认,但市场却出现了透支未来利好的问题。
财政部在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地方化债的12万亿政策性资金的落地问题,其中2024年的2万亿置换额度已于12月18日全部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置换债券目前也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很多人认为中央对地方化债的支持力度如此之大,地方政府及国企、城投的资金流动性应该不会紧张,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截止当前,中央层面正式公布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是14.3万亿元,财政部的化债力度以及政策性资金(也即置换隐债的新发债券额度)的快速落地似乎大超市场预期,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因新增资金主要置换的是地方国企与城投平台的银行、信托等表内债务,这个置换仅仅是小部分的借新还旧,因此对于庞大的地方债务体量来说现有的置换额度依旧是杯水车薪,比如很多城投的表外债务就很难解决借新还旧的问题。
资金依然偏紧,YM给了3364亿的净投放,看起来也不想把事搞得太大,但因资金供需关系的确是紧平衡的,缴税+春节前+头铁硬抗的融资需求,导致资金利率持续维持在高位,DR001加权平均1.867%、DR007加权平均2.34%,持续的资金面收紧起到效果了吗?
感觉不一定起到YM想要的效果,YM的目标似乎是教训长债的投机盘,但实际上持续的资金紧张打的是杠杆盘,目前伤得最深的是短端信用债。
YM想教训长债,但长债貌似受的影响不大,主要是长债之所以持续走牛,刚性的配置力量要更强一些。比如银行信贷开门红貌似进展不顺利,这些资金就得配利率,比如全社会资金风险偏好下降,这些资金变成定活期存款或申购理财,这些资金还是得配利率,今天银行仍然是主力买方。
目前去杠杆压力相对较大的是短期信用债,资金利率的确与短端信用债票息倒挂了,做CARRY的机构的确是坚持不下去,但在刚性的配置需求下,长债的泡沫是坚挺的。
资金与现券的对决! 公众号:法询金融固收组
从整条收益率曲线来看,目前曲线形成前低后高的U型,即超短端和长端收益率高,中间收益率低的奇怪形状。
一是由于知端国债真正和资金面契合,在隔夜利率动辄16%甚至20%的前提下,短端国债的调整几乎是必然的,但是短端国债能否向长端传导则还需要观察;二是长端国债的定价逻辑与短端不同,长端国债当前市场主要是定价供需错位和经济基本面。说到底,市场不相信这轮资金面紧张是持续的,一旦资金再次宽松市场会再次抢跑,与其到时候抢不到券,倒不如现在坚定多头的立场。另一方面,银行确实存在配置需求。银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产端贷款放不出去,而负债端又偏刚性。因此,中长期国债是目前银行最好的配置方向。银行间债券市场长期有一个传统,就是一季度定全年。也就是说,一季度是大部分银行传统的配置季,因为债券本身有利息,早配置早享受利息。所以大部分银行在一季度配置压力是很大的,这从货币经纪的成交就可以看出,一旦出现调整,马上就会有大量TKN出现。 从货币经纪中介反馈的信息看,近期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是净买入的。因此,市场很少会在一季度出现大的债券空头行情。但是从现在这个情况来看,也许多头过于乐观了。按照此前的经验,资金面在紧张时期,央行往往会通过各种措施缓解,但是2024年以后,央行与债券市场的沟通机制出现很大问题。在多次提示债券市场利率风险以后,中长期国债市场仍然持续下行,2024年四季度甚至出现加速下行的局面。市场一次次的挑战央行的权威,而且从结果来看,市场都赢了。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一次市场再次赢了,那很难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因此本轮资金面紧张在现券市场低头认错之前,很难有实质性的缓解。而且央行近期对于汇率非常重视,离岸和在岸市场资金面都比较紧张。但是市场显然有另外的看法。从市场表现来看,1月16日债券市场整体仍然是多头主导行情。是这样说的:“叔叔已经明确表示,他们目前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了,相关资料都已经上报司法部门,今后接待会上内容也都是由检察院或法院传递出来才有了,现在叔叔的工作就是核查相关资产了。”叔叔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追赃挽损上面去了,侦查搜集证据工作基本完成。根据司法程序,案宗会交到检察院,检察院审核后再提交给法院,法院根据证据进行案件定性,是非吸还是诈骗,开庭后,再进行宣判,涉案人员如果上诉就会有二审和宣判,最后是执行程序。根据早前京检在线公告,第一批49人已经提交法院审判,今年上半年肯定会有新消息,高度关注法院公告。依据是“据会上透露,目前对于理顾打击也尚未有统一标准,听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明白了,那其他的问题,例如追不追下车这样的问题也没必要再追问了,理顾在所有的问题里面是最简单的,都一直没有标准,何况那些复杂的呢。”过往下车的人的收益不会追缴,但那些合同没有到期提前下车的“关系户”早前明确是会追回来的。对于投资人高度关注的兑付率问题,现在谁也说不准确,谁也不敢给予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资产处置是一个大问题,与经济环境、追缴力度等因素高度相关。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加入微信交流群
请联系小助手微信号:yangyijunju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