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新闻世界微信公众号
本文以2022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烧饼小镇”,拼搏中蝶变》的采写历程为例展开分析,还原当时采访成稿的前后经过,阐述如何通过找准典型、深入一线、保持敏感、精准写作等践行“四力”要求,感知时代脉搏,以期为同类型新闻作品的采写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高度重视,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党的新闻工作者,理应自觉担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践行“四力”要求,不断增强本领,深入基层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共振,使宣传思想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
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报道,是新闻常规写作内容。如何从这种常规报道中挖出深度,以新闻“小切口”,反映时代“大主题”,需要新闻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并用。可以说,好的新闻作品一定是“四力”融合的典范。
2022年12月1日《安徽日报》刊发的报道《“烧饼小镇”,拼搏中蝶变》,重点聚焦了长丰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后给城乡带来的改变。现以此为例,进行“解剖麻雀式”分析,还原当时采访成稿的前后经过,深入阐述如何通过现场采访、人物挖掘等感知时代脉搏,以期进一步改进提升。
2022年,全国正处于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各地经济也在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早落地、见实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度安徽共安排省重点项目多达8897个,年度计划投资达16572.4亿元。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抓手。这么多的大项目、好项目中有没有什么值得挖掘的新闻线索?作为主流媒体省级党报的记者,有责任在海量报道中,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张弛有度的特色报道,传播主流声音,引发深度共鸣,做好舆论引导。
此时,长丰县下塘镇的合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位于合肥北部的长丰县,因资源禀赋不足,发展一度在省城周边县区中靠后,甚至曾是“国定贫困县”,直至2012年才正式摘帽。下塘镇则位于该县中部,以“下塘烧饼”闻名,是典型的农业乡镇。
而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下塘镇,是全省羡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仅投资达150亿元,还带动了上下游企业项目如中创新航、双杰电气等迅速集聚,最终有三个百亿元大项目同时落户。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
两者结合,颇具戏剧性。大项目的落地会为当地带来怎样的改变,也不禁令人好奇,引人遐想。
特别是2022年,下塘镇捷报频传,一个个大项目建设的“合肥速度”在这里诞生,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呼之欲出。记者敏锐地察觉到:下塘镇有“干货”!
2022年11月,安徽日报合肥记者站采访团队,走进小镇进行蹲点调研,随后刊发稿件《“烧饼小镇”,拼搏中蝶变》,最终该稿件荣获2022年度安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
纵观历年来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的稿件并不多见。为何该篇稿件能够获得评委青睐?采访团队认为,找准典型是该通讯成功的第一步。好的典型,需要高度与深度兼具,普遍与特色并存。这需要记者把控全局,以“火眼金睛”精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对象。
采写大项目的难度是业内公认的,一不小心,新闻稿很容易变硬、变僵,成为材料、数据堆砌的“大路货”。记者深知必须挖掘出报道对象的典型特质,才能写出一篇具有生命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鲜活的新闻作品。
在安徽日报社统筹指挥下,合肥记者站组成了采访报道小组,深入一线。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采访组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长丰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塘镇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等背景知识,以及此前的媒体报道等。
在研讨选题时,采访组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大项目顺利落户小乡镇,有其偶然性,既有企业选择的原因,也是省市县镇各级政府部门共同保障的结果,如果仅仅写大项目给当地带来种种变化,对于其他地方有何借鉴意义?采访组达成共识,该篇稿件不应只是为了写变化而写变化,更要以“烧饼小镇的变化”这样的“小切口”来反映时代“大主题”。
那么在疫情延宕反复的大背景下,下塘镇会蕴藏着什么样的时代“大主题”呢?坐在办公室里,就是再高明的记者,怕是想破了脑袋也很难想出来。“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20世纪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同样适合文字记者。没有深入采访,就不会有独家发现。
带着问题,采访组决定到下塘去,到项目工地去,在火热的建设现场寻找答案。
初到下塘镇,采访组直奔比亚迪、中创新航等项目现场,迅速感受到了一个产业新城的“拔地而起”:目之所及,吊塔林立,到处是刚建成不久、亦或是正在建设的厂房、道路。在中创新航项目门前的一条大路两边,停满了基地“上班族”的私家车,车辆头尾相连绵延了一两公里。有人不禁感叹,“现在的下塘镇真是‘脱胎换骨’啊。”
尽管采访当天气温骤降,但采访组被这里的建设热情深深感染。采访组走进建设工地,与项目负责人聊,与建设工人聊,与驻点乡镇干部聊;走进镇上的上下游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聊;走进周边的村庄社区,与村干部、村民聊;走进下塘镇镇政府,与所有参与大项目保障的乡镇干部聊。当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采访组还专门咨询吸收了当地县委党校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该篇通讯报道中,一共出现了15位采访对象。事实上,这只是采访组采访干群中的一小部分。事后,采访组曾粗略统计了一下,此次接触的采访对象至少数十人。
扎实的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近十万字的采访资料,给了采访组极大的写作信心。但同时也考验了采访组的洞察力。
感人的细节,是成就新闻报道的灵魂。在下塘镇,采访团队有意识地捕捉每个采访对象背后的新闻故事。通过一次次深入对话和了解,饱含温度和细节的故事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下塘镇干群形象越来越丰满鲜活。单个看每个人的故事,显得十分零碎,不成体系,不着边际。而当采访团队把大家的故事串联起来,其背后的内涵价值逐渐浮出水面,一种共性特质不断闪现在采访团队的脑海中。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疫情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下,2022年,下塘镇人过得并不容易。为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下塘干群人心思进,仿佛时刻都处在“奔跑”的状态,他们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不敢松懈一丝一毫,坚持保供应、保服务,最终创造了属于下塘人的“奇迹”。
与采访对象接触得多了,蹲点调研的采访团队发现“时间”“速度”“压力”等词频频从基层干群口中蹦出。记者没有听到“躺平”和不作为、慢作为等反映,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以及人们昂扬向上的斗志。采访团队深受感染,同时不禁进一步延伸思考:这是下塘镇特有的情况吗?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又为什么会存在?会有什么深远影响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纵观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的新年贺词,从“我们都是追梦人”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从“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到“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奋斗”是最为醒目的关键词。这两个字,也是以下塘镇为代表的长丰县,由贫困县蜕变为百强县的“秘诀”所在。
从全局出发,精准把握主题,采访团队敏锐地意识到这股子不服输的“拼劲”,不正是当时合肥、我省乃至全国上下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坚持千方百计谋发展的一个真实缩影吗?采访组的老记者由于驻站合肥市委市政府大楼中,曾多次观察到深夜政务大楼灯火通明,许多公务人员在加班加点。老记者认为,近年来,合肥市不断争先进位,GDP连上多个台阶,进入“万亿俱乐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得全国瞩目,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合肥干群默默付出、不懈奋斗。
如果说要写合肥这座城市的精神,那么深夜里灯火不熄的大楼以及“端着饭碗跑”的下塘镇干群,必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鲜活案例之一。下塘镇干群的拼搏,折射的是时代发展变迁,展现了基层干群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顽强乐观与吃苦耐劳。
就这样,采访组确定了选题方向——“烧饼小镇”的蝶变在于“拼搏”。
丹青难写是精神。很幸运,采访组这次遇到了下塘镇。采访组在与下塘干群“打成一片”的过程中,了解到此前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既有中创新航合肥基地项目负责人史春晓初到项目上的忧心忡忡以及之后的各种惊喜,也有乡镇干部在抗击疫情、坚决保障供应链安全时“端着饭碗跑”的生动画面,更有像安费塘社区党总支书记袁庆、烧烤店店主杨大婷等借力大项目带来的发展“东风”,巧干、苦干、实干。
在拼搏精神的感动和感召下,采访组以讲故事的模式呈现,从多个细节和侧面入手,从多个角度和方向提炼,不断围绕主题,烘托主题,力求写出这股干群同心、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在写作中,采访组以下塘镇的变化为牵引,将笔尖对准采访对象最为深刻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故事,将一个小镇的拼搏图景徐徐打开。
通过精心布局和构思全文逻辑架构,采访组最终按照“孕育‘奇迹’‘千亿强镇’呼之欲出、创造‘极速’‘端着饭碗跑’是常态、力解‘难题’勇当企业发展‘清道夫’、产业‘裂变’‘大船带小船’驶向‘新蓝海’、小镇‘蝶变’为百姓厚植‘幸福底色’”五个部分,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以准确的叙事,既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提升了代入感,也将落脚点聚焦在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上。
主稿完成后,为凸显稿件的精神内核,采访组还同时配发记者手记——小镇“脱胎换骨”靠什么,为该稿件“画龙点睛”。手记中写到,大项目落户下塘镇可能存在偶然性,但当地干群的奋斗创造了大项目顺利推进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以近乎玩命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搏精神,承接住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稿件写好后,采访组精心打磨,反复修改十余次,最终成篇。该稿件刚一见报、上线,就得到了业内广大同行的肯定,从中央到地方,各大媒体纷纷对稿件进行转载转发,成为一时的“爆款”。长丰县委宣传部、下塘镇党委等向采访组表示了感谢,“报道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未来我们将继续甩开膀子加油干”。长丰县相关负责人说,“稿件的刊发,体现了省级党报驻站记者对地方发展的深入洞察。”
正是由于采访深入干群,深入思考,深入谋划,最终该篇稿件犹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般,准确触摸到了时代脉动。当年12月1日,稿件刊发。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新命题,导向鲜明,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激情。在稿件刊发后的一个月,全国疫情防控措施做出调整,很快全国上下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掀起“拼经济”的浪潮。
通过该篇稿件的采访写作,采访团队深深感到新闻“四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脚力,就不可能得到独家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没有眼力,就挖不出每个采访对象的背后故事;没有脑力,就无法站在更高视野看问题,无法形成自身的新闻嗅觉;没有笔力,更是无法写出时代精神,无法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
在“四力”上下功夫,既是对认真落实“三贴近”的归纳概括,也是对深入开展“走转改”的拓展延伸,“四力”是新闻人做好工作最明确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本文刊登于《新闻世界》2024年第8期
原标题:《如何从重大项目建设中挖掘好新闻——以<“烧饼小镇”,拼搏中蝶变>为例》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身份核实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