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新闻评论?要求、要素、要点

科技   2024-11-21 00:02   中国  


来源丨全媒体探索微信公众号

作者孙大卫 (辽宁日报


新闻评论又被称为新闻“匕首”,彰显着一家媒体的立场和态度,决定着媒体的高度,是其旗帜、灵魂所在。评论也是衡量新闻从业者能力的业务“标尺”,是业务“尖刀”中的“刀尖”。
从责任看,党的创新理论、中央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等都需要用评论来“翻译”、来解读。新闻评论也是媒体联系群众、动员群众的重要手段。从发展看,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现场、立场。
打开手机,吸引人的不外乎两类新闻:一种是情、奇的故事现场以及惨、怪的事故现场,另一种就是各种“大V”针对热点事件的分析解剖,也就是对事件的评论。客观、科学的评论需要建立在对事件、态势的深度了解、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而这正是党报的优势所在。
眼下,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此刻,党报更需在“舆论广场”中打造“舆论主场”。全媒体时代,能写、善写评论已经成为优秀编辑记者的重要标准之一。
那么,如此重要的评论如何进行写作?过程中又有哪些坐标可以参照?
灵感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
写好新闻评论,选题是第一位的。很多时候,一句话就是一篇获奖新闻评论的源头。
以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发表于辽宁日报的评论盲目"按惯例"也是懒政一文为例。这篇文章的创作灵感来自“抱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地区的干部有着遇事就找惯例、翻“老皇历”的习惯,部分人对这些“过期经验”十分依赖甚至奉若铁律,将其作为工作依据。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对方一句“这不就是懒政吗?”引起记者的共鸣,便有了这篇评论。
辽宁日报2017年评论作品《盲目"按惯例"也是懒政
再举一例。仍是刊发于辽宁日报的评论《解放思想,首先得有思想》,该文获第3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该评论的标题来自记者的一次听会。在一次参加省两会分组讨论时,一位参会者表示“解放思想,先得有思想,不然怎么解放都是形式主义”。一语惊醒梦中人,记者立即记下,回去经过一周的时间反复删改终成佳作。
辽宁日报2019年评论作品《解放思想,首先得有思想
其实,类似的采访经历在记者生涯中并不鲜见,但少有人能够准确把握选题,大都是一听一过或者直接跳过。这是新闻敏感的缺失,也是新闻功力不足的表现。正所谓“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思想能力的提高必然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首先,不间断地提升理论修养。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武器,很难把世界万物联系起来,更难对变化的方向、趋势作出科学的判断。论点想要一针见血、掷地有声,没有理论的支撑往往只会变成胡乱抬杠或者一纸空谈。评论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你得先知道什么是中心、什么是大局。
其次,要对现实生活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评论作为新闻的一种形式,并未脱离新闻的内核本身。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看到火热生活中的细微变化,看到今天与昨天的不同。只有了解这种不同、研究这种不同,才能和时代的脉搏、读者的心理同频共振,切中要害而非隔靴搔痒。
第三,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很多党报都是以条线确定记者的采访范围,也常常将评论作为一个部门独立存在。其实,评论是新闻人的十八般武器之一,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应该是新闻人的“正常呼吸”,而不只是评论部的事、不只是评论员的事。
所谓门槛,能力够了是门,能力不够才是槛。评论员的思考不仅仅是头脑的思考,还需要让手也一起“思考”起来,敢于表达、勤于表达、克服惰性。没有成文的思考往往是不完整的,思考需要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变现”。
评论的要素缺一不可
谈及评论的要素,很多人可能会稍感陌生,认为评论和议论文差不多,“论点+论据”没有什么必备的要素可言。笔者认为,新闻评论至少有六大要素。正是因为很多年轻记者对评论要素的不了解,最终导致评论像缺了零件的汽车,难以走远。
1.论点。论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观点。这是评论的“蛋”,没有“蛋”就没有评论这只“鸡”。但观点不等同于论点,它只是一个角度、一个对于事件标新立异的看法。第二,立意。光有一个看法还不行,还要为这个看法找寻一个合适的支点。站得高才能立得远、论得深。站得高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我们经常会在一些评论中看到“要……,需……,应……”等字样,评论者并非领导、老师,而是应该讲明道理、表明态度、探寻做法。因此,这里的“高”指的是一种拨云见日的透彻、一种准确清醒的判断。在评论中要讲明受众不知道的背景、道理、思维,不是就事论事,更应就事论理。
2.结构。写作是在动笔之前就开始的,心中要对写作的逻辑有个设定,也就是文章的框架,要通过几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构也彰显着作者的逻辑,如果论点是为了让读者“知其然”,那么论据就是为了让读者“知其所以然”。结构还需要有一个梳理的过程,逻辑要越紧凑越好,不要重复,要衔接顺畅。
3.情感。这个要素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一篇好的评论必须是充满情感的。因为评论就是有话要说,要么是对现实的抨击、要么是对现实的讴歌、要么是对路径的探索,没有激情就没有表达。很多时候评论都是共情的表达,比如鲁迅的《论人言可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郭光东的《国旗为谁而降》,这些评论性文章中均充盈着作者丰沛的情感。
4.表达。怎么说与说什么同样重要。首先,“皮”要薄。尽快将话题落到主题上,最好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其次,行文要爽、切口要小,不要面面俱到。尽量用短句,增强语言的力量。语言的精准度要强,行文不可枯滞,要发于当发、止于当止。句式务求多变,不要让读者有“大食堂的早饭——老三样”的烦闷之感。
5.案例。评论不能言之无物,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无论是开头还是论据都需要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作者本身的布道。丰富的案例能让评论易懂可读,传播得更远。
6.修改。精品一定是打磨出来的。讨论和修改是言论创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紧密相连。修改往往在讨论中产生,讨论也往往会带来修改。修改有时比写作更加重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笔准”。修改的过程是升华思想、修炼内功的过程。
媒体融合时代评论的变化
媒体融合时代,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信息获取渠道和内容形态的丰富。人人都可成为发布者,随处都可收到信息的推送。当阅读的时间、范围和发布主体都变得不能确定时,万物皆可评、任谁皆可评的时代到来了。
此时,评论的形式变得多元,不仅包括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时评,还包括视频评论、微博评论等。评论篇幅也变得可长可短。但评论引领舆论、指引方向,与受众对话、引导受众思考的内核并没有变,变的是对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敏锐性、新颖性、准确性、互动性等要求进一步提高。 
在互联网平台中,受众市场细分化程度很高,越是垂直的内容,受众黏性越强,于评论而言亦是如此。这就要求作者在以下要点上再精耕、深耕。
1.领域要专。不说外行话才能走进受众内心。在新闻表面深挖一锹,才能“刨”出新观点,抓准切入点。
2.采访要实。很多人认为评论是不需要采访的,坐在家里思考就行,实则不然,最鲜活的观点往往产生于一线,纸上谈兵是新闻评论的大忌。
3.敏感性要强。评论的观点与新闻事实不同,往往不在表面,这就需要记者有极强的新闻敏感才能拨开云雾、洞察真理。
4.观点要新。互联网平台上的评论如潮水般翻涌,流俗的观点不会激起任何浪花。对于同类事件,找到不同角度,方能产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5.讲理要软。社交媒体上人们并不喜欢被说教,不能像父母教育孩子一般地摆事实讲道理,只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才能触动受众的心灵,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6.表达要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互联网传播是发散的。每一句表达都得准确无误,经得起推敲。不然一定会有细心的网友为你指出错误。
新闻评论是复杂而艰苦的思想劳动,立场是根本、见解是关键、思考是基础。其中有些规律可以遵循,有些经验可以借鉴,但仍需作者从自身媒体属性出发,结合不同事件发出有内涵、有锐度的声音。
(作者孙大卫为辽宁日报一级首席记者)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0月号,原标题为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要求、要素、要点》,参考文献略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采访编缉圈投稿须知


媒体人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身份核实后通过。


实用文章

全员提升式新闻业务培训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河南台包括台长,统一基础工资标准3500元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采访编缉圈
记者编辑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