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吴聊公众号
什么样的人是典型?
有媒体说,他连续加班,把自己累进了医院;也有媒体说,妻子病重,没人照顾,但他依然坚守岗位;还有媒体说,父母去世,他为了完成科研课题,没有参加葬礼;更夸张一点的媒体说,他连续开会3小时,都忍住思念没给女朋友打电话……
看到最后一个案例,有人笑了。不要笑,有的媒体报道比我举的这个例子更可笑。
当作者被自己“感人肺腑”的文字感动后,媒体也没把住关,也被感动了。于是,一篇篇典型报道问世了。
但是,读者未必买账,甚至还生厌。
11月9日,“江苏记协”微信公众号刊发江苏省记协主席周跃敏的文章《归根结底比的是竞争力——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观察》,提到了报告文学《从沙漠到大海》落选中国新闻奖的经过,主要原因是作者选取的细节加以放大后“有违人性”。
周跃敏说,这篇文章追忆了著名音乐人万桐书抢救守护木卡姆艺术的感人事迹,写得非常精彩,“评委实名打分排第三”。但是,在小组评议时,有一段描述引起了热议:当年3个月大的女儿患急性肺炎,因为放不下记谱工作,开了些药就把孩子带回家了。第二天一早,家里就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评委认为,记谱工作,任何时候都能做,而抢救女儿的生命却刻不容缓。“如果说主人公在那个年代作出如此选择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当下作者选取这个细节加以放大就有违人性、不合时宜了,令人难以接受。”所以,投票的结果是落选。
事实上,关于典型如何宣传,全社会早有讨论。许多官员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一个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家庭、工作关系处理好,不仅不会影响工作,反而会更好地促进工作。
当然,也有官员认为加班就应该成为道德的标尺,开会期间忍着思念没给女朋友打电话就是劳模的具体体现。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文章,结果只有——翻车。
今年4月底,江西的劳模就翻车了。江西横峰中学副校长简某某因爱岗敬业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但其妻子在孕期因照顾家庭劳累两度面临流产,引发争议。
有评论认为,“家是最小国”,倘若连家人都不爱,不管不顾,又谈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呢?也有评论认为,在当今社会,公众需要的不是对苦难的肯定甚至赞美、歌颂,因自身问题而导致家人受苦更不应成为宣传的噱头和卖点。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是的,不胜枚举。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讲的是一名防火瞭望员。文章说,他在森林防火期,“坚持3天3夜没下瞭望塔,时刻关注着森林,时刻汇报着火情”。当我提出质疑时,被许多人反驳了,是的,被许多人反驳了。他们说,“吴老师,你没采访过森林防火,你不知道。”
好吧,既然大家愿意“造神”,我也没办法。
今年夏天,我到大兴安岭采访森林防火,我登上了多座24米高的瞭望塔,在或稳固或摇晃的铁塔上,与瞭望员促膝长谈。我也提到了上述瞭望员的案例,大家说,在森林防火期,确实可以做到“3天3夜”不下塔,也能做到“72小时不合眼”,但72小时“时刻”工作着,未必能做到。
退一步讲,就算这两点都能做到,那么,我想知道他们怎么上厕所呢?因为,我所看到的瞭望塔上是没有厕所的,难道瞭望员直接从24米的高空抛洒吗?
2016年,《中国新闻出版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就人物报道如何打动读者提出思考,认为要“让典型从‘神坛’回归人性”。文章说,“受众眼中的先进人物应该也是一个人,一个具有坚韧也有脆弱的人,而不是完美的神。”
【今天值班,恰好读了周跃敏主席的文章,就多思考了一个小时,也许说的不对,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身份核实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