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会被公民记者取代吗?

科技   2024-11-11 00:01   山东  


来源丨新闻前哨微信公众号

作者邹兴程



导读



公民新闻摄影的兴起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主要包括新闻摄影技术的“去专业化”、信息发布渠道的“去中心化”、媒体经营危机的“理性选择”三个方面。然而,公民新闻摄影也存在影像操控导致真实性风险、图像失序引发伦理性危机的现实隐忧。为促进其良性发展,公民新闻摄影需注重专业化行动逻辑的嵌入以及视觉把关人角色的夯实。

公民新闻摄影的兴起背景

新闻摄影的活动主体主要指受雇于媒体机构的专业摄影记者。而公民新闻摄影则更多强调普通人的在场见证性,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摄影报道,捕捉和传递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其兴起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闻摄影技术的“去专业性”
新闻摄影提供对现实的视觉记录,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这根植于照相机具有不可动摇的机械复制属性。对于专业摄影记者而言,拥有并进一步操控相机的技术能力定义了其职业身份特征,同时也是其文化资本的重要表征。
然而,这种技术能力的专业垄断地位却在数字化时代被彻底解构。首先,具有拍照功能的数字设备变得越来越易得。一方面,数码相机的价格出现平民化趋势,不再是既往高昂价格的奢侈品,甚至成为公民家庭日常影像记录的必备品。另一方面,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具有相机功能的手机设备,使得公民实时记录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成为可能。其次,新闻摄影技术的低门槛化。数字化摄影设备的简易功能不仅意味着能够实现快门、感光度、光圈、构图等参数的自动或半自动设置,同时高速连拍模式还改变了过去摄影记者奉为圭臬的决定性瞬间这一高度专业化的拍摄策略,转而回溯性地搜索决定性瞬间。最后,相较于早期胶片时代的专业暗房后期处理场景,Photoshop、Lightroom等数字编辑软件的操作门槛大幅度降低,公民可以自主进行后期调整,打破了传统新闻编辑的权利限制。
(二)信息发布渠道的“去中心化”
大众传媒时代,报社、杂志等传统媒体无疑是新闻发布的绝对中枢,此时传者—受众的单向关系泾渭分明,从而为受雇于媒体机构的专业摄影记者进行视觉报道提供了公民遥不可及的专用渠道。
然而,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变迁,自媒体、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彻底变革既往单向的传播主体关系,受众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生产者,传—受双方的界限逐渐模糊且具备流动性,“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情况开始显现,过去局限于新闻媒体机构主导的传播渠道被社会关系网络生态所侵蚀。而展示和传播图像的互联网平台,如Twitter、Instagram、微博等,营造了自由、开放的媒介环境,意味着信息发布渠道彻底转向“去中心化”范式。
由此,公民个体在技术赋权下,具备新闻发布的权利,在新闻摄影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空间,并成为视觉信息传播的重要网络节点,他们既能够选择与主流媒体机构进行参与式摄影报道,同时也可以选择绕过主流新闻机构,直接在网络社区与其他公民群体进行分享,从而使得即时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视觉信息成为可能。
(三)媒体应对经营困难的“理性选择”
数字化浪潮深刻变革了传媒生态,传统新闻业面临经济式微的困境。传统媒体机构纷纷尝试重塑视觉新闻报道重心,侧重满足受众对动态视频新闻内容的需求。同时为了削减人力成本,不得不调整记者人员结构,导致过去以拍摄静态新闻图片为主的摄影记者群体迎来裁员潮。
2013年,太阳时报集团宣布遣散整个摄影报道团队,其中包括普利策奖的获得者约翰·怀特。其它地方的新闻机构也开始采取类似措施。2014年,澳大利亚的费尔法克斯媒体集团将分布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大部分摄影记者裁撤。
在数字化浪潮引发经营危机的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机构尝试引入公民新闻摄影作为专业新闻摄影的有益补充甚至完全替代,这实质上是一种理性选择。
一方面,公民新闻摄影内容更加多元、即时。具有拍照功能的数字设备显著提高了公民拍摄、记录新闻事件的能力,他们能够关注被主流媒体忽视的视觉化新闻,或者在专业摄影记者缺席的情况下实现“替代见证”。另一方面,媒体机构能够免费引用社交平台上的公民新闻摄影内容,或者直接从图片社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从而降低成本。
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exels提供)
公民新闻摄影的现实隐忧

客观而言,公民新闻摄影的崛起展现了其对突发性、灾难性等报道领域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在专业摄影记者“缺席”的情况下。然而,公民新闻摄影也存在以下方面的现实隐忧。
(一)影像操控导致真实性风险
作为一种重构现实的实践,真实的图像是新闻摄影可信度的重要支撑,反之,如果照片的真实性崩溃,则意味着整个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崩塌,因而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石。
“新闻是一种半职业,主要是因为它的进入门槛较低,不可能将非专业人士完全排除在领域之外”,新闻摄影亦是如此。在数字技术革命、媒体经营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公民开始转变为新闻图像的生产者。然而,由于普通公民缺乏摄影记者的规范性专业训练,几乎不会遵守摄影记者的职业操守,影像操控变得越发容易,进而导致真实性风险。
在前期拍摄环节,专业摄影记者很少采用现场干预的方式捕捉视觉瞬间,但公民更有可能出于特定的目的而采用预设的方式进行现场摆拍。
在后期编辑阶段,专业记者受道德准则的规约,通常仅会对曝光度、对比度、剪裁等参数进行图像调整。但数字编辑软件的低门槛,意味着公民在后期处理过程中很容易涉及拼贴、替换等图像篡改手段。如2006年,路透社宣布不再与公民摄影师Adnan smell合作,理由是其在拍摄以色列战争的新闻图像中对烟雾进行了图层复制。
(二)图像失序引发伦理性危机
“专业摄影记者的职业形象往往与新闻图像的独家控制联系在一起,但公民新闻摄影的崛起,意味着摄影记者的身份被重新定义”。
在技术赋权下,公民以摄影记者的角色拍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同时,网络社会信息生态使得新闻发布渠道的“去中心化”,这意味着他们拍摄的影像能够即时传播,导致互联网空间的图像“爆炸”式增长,如instagram每日上传的照片数量超过9500万张。
媒体见证指媒体向受众报道远方他人的经历和现实。新闻摄影的见证性不仅指摄影记者的临场性,而且将受众定位为视觉化新闻的见证者。然而,图像“爆炸”式增长的背后却充斥着大量失序图像,尤其是在危机报道中,一些暴力、血腥的新闻图像尽管极具视觉冲击力、真实感,但在网络公共空间的“无修饰”传播则会引发受众见证的伦理性危机。
而事实上,在处理这些具有争议的图像时,根据新闻报道伦理,有专家主张对照片中的部分元素做技术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受众的见证性伤害。但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部分媒体机构、互联网平台往往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关人角色严重缺位。例如2016年11月,“当地公民拍摄尼日利亚一名男孩被殴打至昏迷,随后被放火焚烧致死的图像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受众的负面情绪。

公民新闻摄影的规制路径

公民新闻摄影存在影像操控导致真实性风险、图像失序引发伦理性危机的现实隐忧。为促进公民新闻摄影的良性发展,需注重专业化行动逻辑的嵌入以及夯实视觉把关人的角色。
(一)嵌入专业化的行动逻辑
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公民几乎不受职业规范的约束,进而容易对影像进行操控,导致真实性风险。
因此,公民新闻摄影场域亟需嵌入专业化的行动逻辑,而作为主要关联行动者,媒体机构、网络社区、图片通讯社能够发挥显著作用。
一方面,积极开展专业性的培训与讲座,帮助公民了解专业新闻摄影的视觉生产惯例,进而塑造新闻摄影的执行准则和道德边界。另一方面,在自媒体、社交媒体时代,公民拍摄的新闻照片大量充斥在网络公共空间,甚至造成了视觉过载的危机。但遗憾的是,面对“爆炸式”增长的公民新闻影像,除了传统媒体机构出于报道引用的目的之外,很少有组织进行事实核查,例如台湾最大的公民新闻平台PeoPo,就明确告知不会对公民记者报道的视觉内容作审查。
因此,有必要扩展事实核查程序的应用范围,以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如平台方与第三方组织,成立专门验证用户发布视觉化新闻内容的独立机构;图片社对公民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进行检视,并对违反真实性原则的图片予以删除。
(二)夯实视觉把关人的角色
数字新闻时代,公民突破传统专业新闻摄影的结构性限制,能够制作和分享新闻图像,并在各种突发性报道中作出重要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专业新闻摄影,公民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可信度更加突出,尤其是通过失序图像展示危机事件中的争议性视觉元素以提供无可辩驳的见证人视角”。尽管如此,这种做法也对传统新闻规范提出了严峻挑战。
而通过夯实视觉把关人的角色,能够重塑公民新闻摄影的展示伦理边界。
一方面,对于传统媒体机构而言,在对公民新闻摄影内容进行视觉引用时,应仔细审查相应的争议性视觉元素,并进行模糊、剪裁、降低饱和度等技术处理,同时标注信息来源。另一方面,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应积极探索技术主导的视觉过滤机制,增强其对网络社会信息生态环境的把关能力,营造良好的新闻专业文化氛围。同时,构建相应的社区规约,对违规发布失序图像的用户进行惩罚。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4年10月(下),原标题《公民新闻摄影的兴起及其规制。引用请参考原文。


联系我们


转载 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投稿 请发y767593159@163.com采访编缉圈投稿须知


新闻业务交流群 加微信cfbjq3,注明姓名、职务、单位,身份核实后通过。


实用文章

全员培训、重点培养、创优指导,市县媒体新闻业务培训方案

评奖高手是如何找到获奖选题的(完整版)

一大波很可能获奖的新闻选题来了!

职称申报 ,你的评审材料准备好了吗?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

新闻部副主任竞聘报告

新闻部主任竞聘报告(2份)

新闻频道总监竞聘报告

总编室主任竞聘报告


往期经典回顾

从61人精简到9人
速收藏!国务院机构简称名单来了
新闻审校“四必看”“四必查”
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短视频
夜班小编92后,一年内得了7个省新闻奖
“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很多人分不清,唯一的区别在这,千万别写错
国家规定“作出”“做出”“和”“及”等词的规范用法
90后拿了5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就3个!


点击名片 关注星标我们





关注我们     点赞 转发 在看 留言 




采访编缉圈
记者编辑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