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祓与《周官总义》

文摘   文化   2024-04-05 21:43   湖南  


易祓与《周官总义》


宁乡文史编辑部


易祓 (1156年-1240年)字彦章,一作字彦伟,又作彦祥,号山斋,湖南长沙宁乡巷子口镇巷市村人。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为孝宗、宁宗、理宗三朝重臣,与同郡汤璹、王容并称"长沙三俊"。与著名词人姜夔"折节交之"。著有《周易总义》二十卷、《周官总义》三十卷等。
易祓是长沙唯一的状元。为纪念先贤,弘扬状元文化,宁乡文史编辑部长期征集与易祓有关的文史资料、纪念文章、图片等,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投稿邮箱:172256173@qq.com。
“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文字尽传融水后,精神如战辟雍时。灵椿终不争朝菌,蓍草惟堪养寿龟。细嚼梅花看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
这首《谒山斋先生易尚书》,作者是比易祓小五十四岁的乐雷发。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湖南宁远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1253年,理宗皇帝下旨召乐雷发廷试,他对答如流,条对切直,赐为特科状元,授翰林馆职。因秉性耿直、不畏权贵、议论时政,受到排斥,不得重用,自觉报国无门,毅然辞官归隐九嶷山。这人生经历,与易祓还真有几分相似。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了一系列典故,高度赞誉了易祓高洁的品行和不朽的事业。其中的“总义”,就是易祓所著并被后人收入《四库全书》的《周官总义》。
《周官》即《周礼》,又名《周官经》,是“十三经”中唯一一部详言班朝治军、设官分职的制度之书。洪业先生曾评价此书:“影响于后世之政治制度殊大,如由北周迄于清末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即隐师《周礼》之意者也。”是书文繁事富,体大思精,举凡政法文教、礼乐兵刑征赋度支、城乡建置、天文历法、宫室车服、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几乎无所不包,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史、官制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典籍。因为《周礼》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在经学、史学研究方面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故自西汉末以来,历代研究论著层出不穷,援引《周礼》议政者更是不胜枚举。
《周礼》是宋人议论最盛、研究最多的儒家经典之一。当时的很多名家,都对《周礼》进行研究和阐述,产生了一大批关于《周礼》的著作,如李觏《周礼致太平论》10卷、王安石《周官新义》、黄裳《周礼义》2卷、王昭禹《周礼详解》40卷、胡铨《周礼解》6卷、史浩《周礼讲义》、黄度《周礼说》5卷、俞庭椿《周礼复古编》1卷、叶时《礼经会元》4卷、夏惟宁《礼经会元节要》4卷、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11卷、朱申《周礼句解》12卷、魏了翁《周礼折衷》4卷、王与之《周礼订义》81卷、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2卷、无名氏《周礼集说》等,当然也包括易祓的《周官总义》。
现存《四库全书》中的《周官总义》,共30卷,其中卷一至卷六是《天官冢宰第一》;卷七至卷一〇是《地官司徒第二》;卷一一至卷一六是《春官宗伯第三》;卷一七至卷二〇是《夏官司马第四》;卷二一至卷二五是《秋官司寇第五》;卷二六至卷三〇是《冬官考工记第六》。每卷的具体内容如下:卷一《天官冢宰第一》,内容包括“天官叙官”“大宰”;卷二《天官冢宰第一》,内容包括“小宰”至“宫伯”的4官;卷三《天官冢宰第一》,内容包括“膳夫”至“兽医”的15官;卷四《天官冢宰第一》,内容包括“酒正”至“掌次”的13官;卷五《天官冢宰第一》,内容包括“大府”至“掌皮”的11官;卷六《天官冢宰第一》,内容包括“内宰”至“夏采”的19官;卷七《地官司徒第二》,内容包括“地官叙官”“大司徒”“小司徒”;卷八《地官司徒第二》,内容包括“乡师”至“均人”的18官;卷九《地官司徒第二》,内容包括“师氏”至“邻长”的27官;卷一〇《地官司徒第二》,内容包括“旅师”至“%人”的31官;卷一一《春官宗伯第三》,内容包括“春官叙官”、“大宗伯”;卷一二《春官宗伯第三》,内容包括“小宗伯”至“司几筵”的7官卷一三《春官宗伯第三》,内容包括“天府”至“大司乐”的13官;卷一四《春官宗伯第三》,内容包括“乐师”至“鞮鞻氏”的17官;卷一五《春官宗伯第三》,内容包括“典庸器”至“女巫”的18官;卷一六《春官宗伯第三》,内容包括“大史”至“神仕”的14官;卷一七《夏官司马第四》,内容包括“夏官叙官”“大司马”“小司马”;卷一八《夏官司马第四》,内容包括“小司马”至“方相氏”的29官;卷一九《夏官司马第四》,内容包括“大仆”至“圉人”的28官;卷二〇《夏官司马第四》,内容包括“职方氏”至“家司马”的13官;卷二一《秋官司寇第五》,内容包括“秋官叙官”“大司寇”“小司寇”;卷二二《秋官司寇第五》,内容包括“士师”至“司盟”的12官;卷二三《秋官司寇第五》,内容包括“职金”至“伊耆氏”的37官;卷二四《秋官司寇第五》,内容包括“大行人”至“行夫”的4官;卷二五《秋官司寇第五》,内容包括“环人”至“家士”的11官;卷二六《冬官考工记第六》,内容包括“冬官考工记叙”“轮人”;卷二七《冬官考工记第六》,内容包括“舆人”至“段氏”的8官;卷二八《冬官考工记第六》,内容包括“函人”至“矢人”的14官;卷二九《冬官考工记第六》,内容包括“陶人”至“庐人”的4官;卷三〇《冬官考工记第六》,内容包括“匠人”至“弓人”的3官。
夏微博士在《宋代周礼学史》一书中指出,南宋对《周礼》的怀疑更甚北宋,甚至有学者提出《周礼》是伪造之书的观点。而易祓认为《周礼》记载着周公治国平天下之政,因此对《周礼》抱持着尊敬的态度。在《周官总义》中,易祓在解经的同时,也针对疑经之论进行了驳斥。如《内宰》:“掌书版图之法,以治王内之政令,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易祓解曰:郑氏谓稍食为“吏之廪禄”,人民为“吏之子弟”,宫中恐非吏与子弟所可得而至。胡五峰疑官吏与妃嫔杂处,以经考之,自有明文秋官《掌戮》曰:“宫者使守内”,盖王内之职,惟内小臣奄四人为上士,其余皆非命士,则知所谓宫者皆人民也。[3]郑玄训解“稍食”“人民”为“吏之廪禄”和“吏之子弟”,即认为内宰掌管的宫中人员包括官吏及其子弟,而胡宏据郑注,云官吏与妃嫔杂处宫中,不严于内外之禁,遂疑《周礼》。易祓不赞同郑玄对“稍食”和“人民”的注解,他认为内宰掌管的宫中人员除内小臣以上士担任外,其余无官职,且全为“奄人”,故无所谓帘陛不严而招致的内外之乱,而胡宏错解《周礼》官制之意,其疑《周礼》之说当属不当。再如《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易祓解曰:或谓三王不及盟誓,而《周官》有司盟之职,则疑《周礼》非成周之全书,是不然。文王之时,虢仲、虢叔勋在盟府,成王之时,周公、太公赐之盟者,出于由中之信,所以亲之也。以共王玩好之官而共珠槃、玉敦,其亲为可知。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岂足为盛世言哉!有学者认为,盟誓乃乱世事,所谓“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周礼》有司盟一官,负责盟誓,故“非成周之全书”,有后世掺杂的内容。易祓不赞成这种观点,他主张《周礼》乃周公作,记载西周兴致太平之政,所以《周礼》乃“成周之全书”。在易祓看来,文王、成王之时皆有盟,而盟是“出于由中之信”,表达亲近的一种方式,否则也不会允许供王玩好玉府之官提供盟誓所用的珠槃、玉敦,可知“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岂足为盛世言哉”!又如易祓总论《秋官》之属翦氏、赤犮氏、蝈氏等六官曰:上经四官言四物之害,则有形可求者也,故以力胜之。此六官言六物之害则无形可求者也,故以智胜之。夫六物至微,各设一官以去其害殆类,不惮烦者,盖万乘所至或在宫阃,或在苑囿,或齐宿于郊庙之内,或临御于朝廷之上,一物不去,则护卫至尊为有阙,此所以专设六职以除妖怪隐伏之物。今观剪氏以莽草熏器用之蠹,赤犮氏以蜃炭而洒墙屋之毒,蝈氏以牡蘜之灰与其烟以去其蛙黾之聒,固可信也。若夫壶涿氏以炮土焚石而除水虫,又以牡橭午贯象齿以杀其神硩蔟氏书岁月日辰之号以覆夭鸟之巢,庭氏又以大阴救日之弓与救月之枉矢以射其神,果何取耶?圣人精察乎万物之理,必能通乎变化之道,后世巫家犹有禳厌之术,医家犹有攻治之法,独可以是而疑《周官》乎!易祓此说是针对范浚的疑经之论而发的。范浚曾云:“周公作六典,谓之《周礼》,至于六官之属,琐细悉备,疑其不尽为古书也。周公驱猛兽,谓虫蛇恶物,为民物害者,而《蝈氏》云:‘掌去蛙黾,焚牡蘜,以灰洒之则死。’蛙黾不过鸣声聒人,初不为民物害也,乃毒死之,似非君子所以爱物者。又牡蘜焚灰,大类狡狯戏术,岂所以为经乎?”范浚认为,《周礼》所载蝈氏一职用焚烧后的牡菊灰毒死蛙类,其行既不符合君子爱物之心,又近似狡狯戏术,因此质疑《周礼》的经典地位。而易祓为《周礼辩护,他认为《周礼》设专门官吏去除虫害虽有锁细之嫌,但却有其必然之理。翦氏、赤犮氏、蝈氏等官用各种办法驱除隐伏的害虫和妖怪之物是为了护卫王的安全和尊严,至于他们所采取的办法,后世之巫家、医家犹在沿用,也不足为怪,据此出发而怀疑《周礼》失之于偏激,有欠允当。总之,易祓主张《周礼》记载周公精心制作的太平之法,他在驳斥宋人疑经之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维护《周礼》经典尊严的立场。
易祓《周礼总义》一书在南宋已有流传。如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曰:《周礼总义》三十卷,右山斋易祓所著也,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王应麟《玉海》卷三九亦载曰:易袚《总义》三十卷。据此可知,易祓《周礼总义》在南宋有衡阳刊本,此刊本30卷,许仪为之作序。元代,易祓《周礼总义》一书仍见存,如《宋史》卷二〇二《艺文志一》载曰:易祓《周礼总义》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一》所载卷帙与《郡斋读书志附志》《玉海》的记载不同我们推断《周礼总义》在宋末或元代可能出现了新的刊本,所以卷帙与南宋衡阳本存在差异。明初,《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此书曰:《周礼》易祓《总义》一部,十二册。此外,《国史经籍志》《秘阁书目》《授经图义例》《菉竹堂书目》也著录此书,可知易祓《周礼总义》一书在明代较长时间内尚存于世。至清代,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二三著录此书,云“未见”,而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时,倾全国之力也无法觅得此书传本,大约易祓《周礼总义》一书佚亡于明末清初了。
易祓《周礼总义》是宋代《周礼》学文献中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评价颇高,曰:其书研索经文,断以己意,与先儒颇有异同……虽持论互有短长,要皆以经释经,非凿空杜撰……而于职方氏之地理山川尤为详悉……于经义则颇有考据。遗憾的是,此书散佚于明末清初,所幸清代学者鉴于此书不俗的经学价值,进行辑佚。有赖于此,我们今天才能了解易祓的《周礼》学观点《周礼总义》的经学特点和价值。对《周礼总义》进行辑佚的主要是清代的四库馆臣,他们依据《永乐大典》所载辑佚《天官》《春官》《秋官》《考工记》部分,《永乐大典》所无的《地官》《夏官》部分,就根据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征引进行辑佚而后依据《郡斋读书志附志》所载卷帙,编次成30卷,更名曰《周官总义》。至此,易祓《周礼总义》一书虽非完帙,然已得十之八九矣。
最后,易祓《周官总义》辑本被收入《四库全书》“经部礼类”中。


宁乡风物
知我寧鄉,爱我宁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