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上狼山记 | 散文 于连江

文摘   2024-11-19 21:50   北京  

 

        第一次上狼山至今不觉已三十多年了。

        记得那年应是88年10月初,因单位购买柴油机配件需要,只身一人从邳县出发,乘火车奔新浦,本来联系好好的,到了竟断货。和单位电话沟通后当日上午坐汽车前往南通。当时也没高速,一路颠簸,途中还驶离国道停在那时美名曰“服务区”吃的午饭。抵达南通时天色已晚,夜幕降临,市区灯火璀璨、游人如织。

     出了长途汽车站大门,入住在对面的纺工招待所,随便吃点东西就休息了。

          次日早乘公交车前往位于市区孩儿巷的南通农机公司门市,到柜台询问配件有否?营业员说有,当即说买,可身上带的钱不够,无法支付。家里机器维修还急等配件使用,这可咋办呢?和家里联系后,单位决定派一位籍贯南通的王某林给送钱来,让我等候。

         遂回住地,时间宽裕,闲来无事,买份南通市区旅游图看到底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浏览一遍,斟酌再三决定次日登狼山。

         南通——实际并不陌生,最早去南通是1980年夏天,放暑假跟船去的。船装南通唐闸镇的桶装酒精,到码头待卸期间,厂里不让船上烧饭,说危险⚠️,难道不知我们一路是怎么吃饭的吗?没办法,好在船停离街不远,天天下馆子,晚上看电影,什么《蓝光闪过之后》、《四个小伙伴》等都是当时看的。其间父亲还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市区转了转,给我买了一件红色的T恤衫,当时叫港衫,比较时髦。

         后因职业关系多次到南通或下辖县区。南通特产有“西亭脆饼”、“白蒲茶干”、“吕四海蜇”等,名人有南通大学创始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建国初期,毛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实业界有四位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其中的卢作孚是重庆人,有“中国船王”之称,中国航运业先驱。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抗战期间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建国初,卢作孚愚居香港,台湾方面多次派人劝说去台湾担任交通部部长,均被斥退。同期,周总理电邀卢作孚回京共商国家建设大计。1950年6月中旬卢从香港顺利回到北京,出席了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被补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回到四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并继续担任民生公司总经理。1952年2月8日晚,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受到打击,因恐惧在重庆家中服药自杀,享年六十岁。现航行在长江,船舶通体是米黄色油漆的皆是民生公司的船,国有控股大型企业扯远了

         翌日清晨醒来,洗漱完毕从招待所(在八楼,没有电梯)快步下楼,在楼下附近吃好早饭,乘公交🚌直奔狼山。

       下车不远即可买票进入景区,山脚下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骆宾王,七岁写下“咏鹅”,今老幼都能熟背。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在扬州起兵讨武,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朝野震动。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两句,非旦没有生气这篇骂她的文章,反而拍案叫绝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踪,有说跳江或被杀,或说为僧。据说骆宾王墓是明末一农民在耕地时发现并报官府。经官府确认和迁葬,最终被安置在狼山脚下。

          沿东南坡拾级而上,不长时间就登上建有支云塔的制高点——大观台,这里是狼山最佳观景处,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视线极佳。观长江浩浩汤汤,百舸争流,对岸虽远但清晰可见,初秋的江南沿岸郁郁青青。时值汛期,

         远望江天色不同,

         滚滚长江急流东。

          狼山西临长江,海拔106.9米,雄峙江边,峻拔挺秀。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有“江海第一山”之美誉,毕竟南通地处海头江尾。名字的来历有很多说法,一说山中有白狼,一说山形似狼。具体起源无从考究。

         景点搞摄影行当的的确不少,吆喝声不断。甚者和蚊子无异,盯你不放,如影随行,很是烦人。终究未拗过纠缠,按部就班留影一张,现仍保留。不可否认,他们的摄影位置就是最棒的,就如八十年代中期的上海外滩,停泊许多趸船,其中的五号摄影地,从苏州河边的上海大厦、中山东一路的中国银行大楼、南京东路的和平饭店到当时上海市政府大楼,一览外滩全景,摄影位置最佳!

         影也留了,美景也看了。

         疲惫下山乘车回,

         蜗居等待送款归。

       至于买好配件后费尽周折,从南通客运码头乘船去南京中山码头再过江转火车回邳那是后话,书不一一,余俟续具。


文化佳园
原创作品发表园地。主编:徐景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