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序跋|王光海:身份、原乡与爱的觉醒——读沈从文的小说《丈夫》

文摘   2024-09-16 00:02   上海  

身份、原乡与爱的觉醒

——读沈从文的小说《丈夫》

文 / 王光海

阅读沈从文的小说《丈夫》,我仿佛踏上了一段寻找之旅,这不仅是对小说中“丈夫”身份的探寻,更是对自我、对原乡、对爱情的一次深刻反思。这篇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世界,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种种复杂的心绪。

一、身份丢失:社会现实与伦理扭曲

小说开篇便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揭示了“丈夫”身份的丢失。在黄庄,男人们娶了媳妇后,却将她们送入妓船,自己则留在家中耕田种地。这种看似平常的事情,实则是对“丈夫”身份的巨大讽刺。男人们不仅失去了与妻子的实际生活,更在心理上被妻子所抛弃。夜晚降临,本是夫妻团聚的温馨时刻,而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与别的男人放肆地做“生意”。这一刻,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和无奈,他们的“丈夫”身份、权利被剥夺殆尽,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

“丈夫”身份的丢失,源于湘西地区极端贫困的生存环境。在那个地方,收成微薄,生活困苦,男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出妻子去“做生意”。沈从文通过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示了在生存压力之下,传统家庭角色和伦理观念的扭曲。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不愿意让她们承受这样的屈辱;另一方面,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种内心的撕裂感,让人深感同情。

二、找回丈夫:尊严觉醒与抗争

然而,失去身份的丈夫们终于感到了屈辱,他们开始要找回自己的“丈夫身份”。在小说中,丈夫们在探望妻子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最初的麻木不仁到后来的愤怒和觉醒。这种心理变化,反映了他们在目睹妻子遭受屈辱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尊严。连番的侮辱和对丈夫丢失权利的愤怒,终于使丈夫的反抗情绪大爆发了。他坚决地要离开这里,当妻子把出卖肉体挣来的钱交给他时,他内心的屈辱和愤怒达到了顶点。他“把票子撒到地下去”,然后双手捂脸大哭。这一刻,他的态度决绝,正是他的彻底觉醒与全力抗争的表征。

这种抗争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丈夫们通过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妻子处境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抗争。他们选择带妻子离开花船,回到生养他们的土地上去,这一选择不仅是对现实困境的反抗和逃离,更是对人性复归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三、寻找原乡:眷恋土地与追求爱情

对我来说,阅读这篇小说更是一次寻找原乡的过程。沈从文不仅关注了个体命运的悲剧性,还通过对湘西乡土风情的描绘,表达了对乡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认同。寻找原乡不仅是丈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更是他们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的追寻和坚守。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农村是一个象征的世界,单纯、质朴,没有受到虚伪的现代文明的侵蚀。那里的底层人们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们充满了情义,他们的爱情朴素而坚实。寻找丈夫也是寻找爱情、寻找那个以爱情为核心的原乡生活。当丈夫觉醒并收回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时,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对整个现代文明的憎恶和对原乡神话的追求。

四、心灵洗礼:深刻反思与人性探寻

读完这篇小说,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也更加珍惜那些单纯、质朴的情感和生活。在这部作品中,沈从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个体在困境中的觉醒与抗争。他以“丈夫”这一身份为切入点,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存压力、伦理困境时的复杂心态和艰难抉择。同时,他也通过对湘西乡土风情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一次对“丈夫”身份的探寻,更是一次对自我、对原乡、对爱情的深刻反思和追寻。

作者简介:王光海,河南省邓州市思源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命轨迹和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所求无它,只为生命中一份固执的深爱。

《故乡文学》 主编:陆相华

13816643239@163.com

故乡文学
散文、诗歌、小说等反映乡土文学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