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文学|张 杰:故乡的呼唤

文摘   2024-09-15 00:02   上海  

2024年第1359期(总第4661

 微刊 故乡文学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

故乡的呼唤

文 / 张 杰

当踏上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故乡的画卷便徐徐展开,绿叶慢慢被秋风浸染,黄、红、绿、棕等各种色彩张扬跃动着。大自然的调色板将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故乡呈现在游子的眼前。清风拂过,落叶缤纷,仿佛一只只彩蝶在翩翩起舞,舞动着秋天的华章。秋阳带着故乡的热情、淳朴、豪放、爽朗扑面而来,让大家即刻感到回家的快乐幸福和温暖。

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正是人们思乡怀乡的最切之时。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亲们,怀着一颗久违、期盼、激动的心情,在好鲁库种羊场建场66周年之际,又聚首在阔别已久的这片热士。

好鲁库种羊场,一个曾经辉煌的名字,一方魂牵梦萦的热土。这里是滋养培育我们成长的地方。这里有着不同寻常的变迁和耐人寻味的回忆。这里有我们可以打开心扉,去回味如火如茶的年代,去讴歌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岁月的老一辈,去追忆那如华似锦的年代,去延续那纯真挚朴的民风,去体味改革开放的春风催放故乡热土上那繁华似锦的蓓蕾的芬芳……

好鲁库是个刻骨铭心的地方。这里是几代人怀揣梦想、倾注心血汗水和青春年华、播洒希冀和梦想的地方。1958年8月2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国务院发文“内蒙古好鲁库种羊场”正式诞生。

国家一声令下,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干部、技术人员、职工及家属云集在浑善达克沙地怀抱中的这片草原。我们的前辈们天当铺盖地做床,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艰苦创业,披荆斩棘,荜路蓝缕,在杳无人烟的荒原上硬是建设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种畜场。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好鲁库种羊场的育种方向与生产布局都有严格要求。在全社会生活水平以维持温饱并逐步提高的阶段,保障毛纺精纺工业的原料需要,繁殖培育推广优良品种细毛羊为主要发展方向。萨力斯克、东德美利奴、新疆等细毛种羊,源源不断推广到全国各地。毛料、毛呢等高档纺织品纷纷进入市场,乃至成为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宾礼服的原材料。

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当年好鲁库种羊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亦彰显异彩,各路人才荟萃云集。种羊场曾发展壮大为五千多口人、一千二百余名职工干部,由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南、四川、河北、辽宁、内蒙古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员组成。职工干部中由国家调动和分配的大学生、中专生及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和门类齐全的工匠比例非常高,因此这里的职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相当高的,为推动种羊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等社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这片孤寂的草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好鲁库种羊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的化学纤维相继问世,其原料充足,价格低廉,品种繁多逐步占领了纺织原料市场。天然羊毛、棉花等纺织原料的需求大幅减少。产品没有了销路,牧场经济形势也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面对咄咄逼人的形势,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才是唯一出路。于是乎内

蒙古草原金峰畜牧有限公司、内蒙古好鲁库德美羊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昭乌达肉羊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昭乌达肉羊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好鲁库种羊场行政管理职能也由浩来呼热苏木取代,种畜繁育任务则由企业承担。至此,好鲁库种羊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改革是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是分娩前的阵痛,会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甚至生死攸关。在旗里欲将这片草原最后仅存的1200多只德国美利奴保种羊调给外地的关键时刻,好鲁库的第二代“牧羊人”的代表们挺身而出,他们怀着对种羊场几十年的深厚感情,怀着对面前这些亲手培育养殖起来的种羊的依依不舍,怀着对几千名淳朴善良勤劳的乡亲们负责的勇气和精神,不负韶华不危艰险,义无反顾毅然决然的以个人名义贷款,出巨资保留下了这些仅存的德国美利奴保种羊,并在这块草原上逐步建立起了昭乌达羊繁育基地。

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几十年来,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科技攻关,以现代遗传育种理论为基础,创新出“群选群育——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的育种模式,成功地在改良型细毛羊基础上,经过利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为父本,当地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三个阶段,最终培育成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草原型肉羊新品种——昭乌达肉羊。完成了由繁育推广纯种细毛种羊向繁育推广草原肉用型昭乌达羊的转变,这片古老而年轻的草原实现了华丽蝶变和涅磐重生。

2012年3月2日,国家农业部向全世界公告,宣布昭乌达肉羊,一个全新的畜禽品种的诞生,随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了昭乌达肉羊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列证书。昭乌达肉羊是我国第一个适合北方农牧区环境条件养殖的草原型肉羊新品种,填补了国内草原型肉羊品种的空白。当热气腾腾香气袅袅的手把肉端上餐桌时,热情豪迈的蒙古族敬酒歌也回荡在耳际。在圣洁的哈达祝福中,品尝着醇香绵厚的马奶酒,咀嚼着鲜嫩可口的昭乌达羊的手把肉,再佐以浑善达克沙地特有的山韭花等调料,简直是享受人生最美的口福。

好鲁库草原生长着野百合、黄芪、沙参、防风等上百种中草药,吃着中草药喝着矿泉水长成的昭乌达肉羊,闻名遐迩,载誉南北。这种羊肉具有“鲜而不腻、嫩而不膻、肥美多汁、爽滑绵软”的特性。食用羊肉可减少因胆固醇过高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昭乌达羊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赖氨酸含量丰富,还含有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尤其对发育中的儿童及病人有特殊的营养作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在这片草原先后落地。昭乌达羊肉系列也获得国家商标注册,被认定为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并成功获得“昭乌达”地理标志红标。经中国品牌研究院、品牌观察杂志社、内蒙古品牌实验室及其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估,昭乌达品牌价值为3.65亿元,是内蒙古知名优秀品牌。

2022年内蒙古昭乌达肉羊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牵头,又组建了赤峰市昭乌达肉羊产业化联合体,由内蒙古草原金峰畜牧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25个家庭牧场,1300个养殖户组成。形成产品生产基地,集中管理,规模生产营销的新型产业体系。公司结合所在地——浩来呼热苏木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昭乌达特色农牧业发展新专区示范,种羊培育,特供服务。浩来呼热苏木于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畜牧业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工厂化、产业化和智能化树立了标杆,企业曾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等各级政府的奖励,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农牧民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好鲁库种羊场的名字虽然已不复存在了,但她种羊繁育推广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她的创业精神得到发扬光大、踵事增华;她的辉煌历史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好鲁库种羊场,因羊而诞生,因羊而兴盛,因羊而辉煌,因羊而跌宕,因羊而富有,因羊而知名;这片草原,“羊歌”依然那么嘹亮!

我们这些己经离开故土多年的好鲁库的“场二代”们,当年怀揣绚丽多彩的梦想,到大千世界去闯荡去拼搏,在激流勇进,大浪淘沙的风云变幻中,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故乡的风风雨雨;关注着乡亲们的举手投足;关注着家乡的荣辱变化,倾听着故乡激昂跃动的声音。可以说我们的心始终与故乡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同频共震。当我们听到故乡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和困难时,我们为故乡而担忧,为故乡而忧虑;当我们看到故乡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时,我们为故乡而自豪,为故乡而荣幸。我们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就在这平凡日常、跌宕起伏与激流勇进间写在了乡亲们的脸上,写进了百姓的心间。

如今,我们大多数都已经退休,无论我们现在身居何处,无论在位与否,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怀念故乡、感恩故乡、敬仰故乡之心。在我们夜不能寐的甜美梦乡里时常浮现出故乡蓝天白云碧野,山川湖泊大河,青瓦白土乡路,肥牛硕马健羊,更有淳朴无邪的浓浓乡情。还有难以忘怀的舌尖上的醇香美味,在故乡的春夏秋冬中历久弥香,回味无穷,凸显了故乡餐饮文化独特诱人的魅力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的辉煌。流淌在故乡舌尖上的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常常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无尽怀念。

好鲁库是个青山绿水、钟灵毓秀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乃至社会百态、人情世故都是我们永恒的梦,这片草原和社会文化氛围更是我们儿提时代成长的沃土和摇篮。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在离人的心里永远是天空最耀眼的月亮。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便是离人思念故乡的最切之时。

故乡的韵律,宛如一首缠绵的诗,渲染着浓郁浪漫的乡情。秋意盎然,犹如一曲思乡的优美旋律,奏响了我们畅谈乡情描绘友谊的真挚乐章。带着浓浓的乡音乡情,我们济济一堂,畅叙乡情,其情切切,其言绵绵,其乐融融。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滔滔之水必有其源。好鲁库这方热土养育了我们,我们在好鲁库种羊场这个大家庭中成为了老乡,这是一生的缘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亲情、友情、乡情。老乡不是世俗的低级趣味,更不是金钱权利的勾联炫耀,它是亲情、友情、乡情的纯真升华。老乡是最纯洁、最高尚、最珍贵的人间真情,它经得住时间的打磨和大风大浪的考验,它犹如一壶陈年老酒,历久弥新,千古流芳。

故乡张开了热情的笑脸在呼唤着,远方的离人惴惴不安地思念着灯火阑珊处的故乡。“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寒暑往来,叶落归根,如果有人要问故乡是什么?我们便欣然回答:故乡是年轻时想逃离,而年老又常怀念的地方!

作者简介:张杰(笔名:木弓、松漠闲云),男,蒙古族,研究生学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国内报刊及网络平台。曾获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故乡文学》 主编:陆相华

13816643239@163.com

故乡文学
散文、诗歌、小说等反映乡土文学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