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文学|沈德红:妈妈的小菜园
文摘
文化
2024-09-12 00:01
上海
2024年第1349期(总第4651期)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
妈妈的小菜园
文 / 沈德红
我的妈妈是音乐老师,我的家住在学校院里,因为没有地方做菜园子,爸爸到处寻找做菜园子的地方,最后在小河边的柳树林旁边的空地上,建了一个小菜园。爸爸每天起早贪黑的挖壕沟,垒坝。壕沟有一人深,留下两尺多宽的小道,用一捆柳条编一个园子门,小菜园就算做好了。爸爸用木犁把土地翻得软乎乎的,我踩在上面,双脚总是陷进去,等我走开时,我的小脚印里,慢慢渗出水来,我感到特别新奇。妈妈告诉我,园子离河边近,是下湿地,种菜不用受浇菜之苦。每次,爸妈去园子劳动时,我都跟在后面跑。我喜欢在小菜园里,欣赏周边的景色。那条林间小路上,两边都是垂柳,柳条就像妈妈的满头秀发,随风飘扬。绿色的树荫下,绿草如茵,野花像星星一样点缀其中。许多不知名的鸟儿,站在枝头歌唱。微风习习,特别凉爽,我感觉,这个小菜园是这个小山村最美丽的地方。有一次,妈妈薅草,我跟在她身后也薅草,我大声喊:“妈妈,看,我薅得干净。”妈妈回头看看,一屁股坐在地上大笑起来。她大声喊爸爸:“你看,德红把苗全干掉了,那还不干净。”爸爸凑过来看看,也哈哈大笑起来。我清楚的记着,菜园子的坝上种的都是西葫芦,茂盛的叶子,形成一个屏障,守护着里面的豆角、黄瓜、大蒜、胡萝卜,水萝卜等蔬菜。无论天多旱,只要河水在潺潺流淌,园子里的青菜就是水灵的。小菜园里的菜,经过春风细雨的滋润,渐渐长大了,妈妈去园里的次数多了。不是薅草,就是捉虫,而我更多感觉是,妈妈是去那散心的。妈妈喜欢在小菜园里坐着。她说她喜欢观看那一棵棵秧苗,各有各的风格。她有时候,能听见菜们拔节的声音,开花的声音,也仿佛听她们在说话,叽叽喳喳的好热闹啊!我竖起耳朵仔细听,只听到风从耳边掠过。我最喜欢园子里那一池子韭菜。拿几个自家的笨鸡蛋,把韭菜切碎,放上一大勺子荤油,大老远就能闻到饺子馅的奇香,让人垂涎欲滴。这种三鲜馅饺子,是当地特别有名气的地方美食。立夏,园子里就越发热闹了。黄瓜和豆角都爬上了架。黄瓜开出了黄色的花朵,西葫芦的花朵,金灿灿的,像一个大喇叭。花香引来了蝴蝶和蜜蜂,在园子里飞来飞去。我感觉,这个时刻的小菜园,是最有韵味的。立秋后,园子里的蔬菜到了最旺盛的时候,我眼前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水墨画。你看那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长长的豆角压弯了枝条。辣椒、青椒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使劲地长,西红柿像一个个红灯笼,喜气洋洋的笑着呢。像小枕头一样大的西葫芦,躲在叶子底下和我捉迷藏。这些新鲜蔬菜多的吃不完,堆成了小山,大部分都被爸爸拿去送了人,余下的成了大肥猪的美味。小菜园里的菜,一茬又一茬,从兴盛时期到丰收归仓,把一个个日子撵在了身后,把我撵成了大姑娘。在那个以嫁军人为荣的年代,我爱上了一个武警,远嫁他乡,从此故乡的小菜园,化作浓浓的乡愁,在夜深人静时,走进我的梦乡。在异乡,在这个只有一户人家的小山沟里,已到知天命年纪的我,俨然是妈妈当年的影复制,我在小菜园里散步、薅草、浇水、静坐,听歌,回忆,寻找妈妈的影子,摘一棵黄瓜咬一口,咀嚼乡愁,品味故乡的味道。我那心心念念的小菜园呀,不知道我何时能再回到你的身边,你知道吗?每个月华如水的夜晚,想起你,泪水就打湿了我的眼睛……
作家简介:沈德红,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在《神州》《两岸视点》《速读》《辽河》《辽宁青年》《黑龙江日报》《新西兰华页报》《辽宁职工报》《沈阳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发表文章一百六十多篇。有作品录入《启功文化在赤峰》《青年作家年鉴》《在希望的田野上》选本,多次获奖。
《故乡文学》 主编:陆相华
1381664323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