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
校本课开课!
广东实验中学2023年获评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校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3〕30 号)和《广东实验中学学校急救教育工作计划及方案》,特开设校本课程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
1
开课!
2024年9月25日下午,《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校本课在万有楼201课室开课。广东实验中学医务室许国栋医生详细地介绍了课程,说明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同时提出了期望:校本课堂上轻轻松松学,日常生活中灵灵活活用,突发状况下尽己所能。
学生处廖洁主任、医务室黎敏医生参与了开课。之后进入授课环节。
2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处理
本次校本课主题是《踝关节运动损伤处理》,授课教师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关节骨科主治医师李文俊。
课堂上,李文俊主治医师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观看、理论讲解等授课方式给师生们讲授了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处理,主要包括踝关节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严重程度的判断、不同损伤对应的具体特征、运动损伤发生后第一时间应该如何处理等相关内容,并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展开了重点讲解。
同学们认真听课
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李文俊主治医师指出了同学们日常踝关节运动损伤处理的误区并及时纠正,邀请同学们一起进行日常肌肉力量、柔韧性及平衡性锻炼动作的练习。
3
课后解答
课后,李文俊主治医师与参与课程的学生们进行了现场互动,就同学们日常遇到的运动损伤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指导。
通过课程,同学们掌握了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处理技能,这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应对突发状况,提升应对紧急情况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还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同伴教育等方式,将知识技能传递给身边人。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在运动过程中如发觉身体情况异常,及时就医,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处理
1.踝关节容易扭伤的原因
(1)踝关节周围肌肉较薄弱,由相对较细的韧带承担主要稳定性;
(2)外踝较长,内踝较短,容易内翻伤;
(3)内侧韧带强壮,外侧韧带弱,外侧易扭伤。
2.踝关节容易扭伤的人群
(1)以前有过踝扭伤未完全康复者,再次扭伤风险较高;
(2)锻炼较少,踝关节周围组织力量弱;
(3)柔韧性、协调性较差;
(4)天生关节较松弛,容易发生扭伤。
3.踝关节容易扭伤的行为
(1)足部活动度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打羽毛球等;
(2)在地面不平坦等不利场地条件下运动或行走;
(3)穿不合脚的鞋子或者穿高跟鞋进行运动或行走;
(4)下楼梯及从高处跳下等行为。
4.踝关节韧带扭伤严重程度的判断
根据踝关节肿胀、疼痛、瘀斑、负重是否疼痛、能否行走进行判断,可以分为:
I度损伤:有韧带拉伸,无结构撕裂,组织轻微肿胀、压痛,关节无不稳、无瘀斑,基本无功能障碍,可站立。
II度损伤:韧带纤维的部分撕裂,中度的肿胀、压痛,关节轻度不稳,偶尔较轻瘀斑,中度功能障碍,站立中度疼痛。
III度损伤:韧带完全断裂,关节囊撕裂,严重的肿胀、淤血、疼痛,功能严重丧失,关节不稳,韧带松弛断裂,站立困难。
5.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原则
RICE(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适用于I度损伤。
PRICE(保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适用于II-III度损伤早期。
POLICE(保护、适当负重、冰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适用于II-III度损伤恢复期。
其中:早期RICE原则
休息(Rest):减少踝关节活动,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冰敷(ICE):在扭伤后24-48小时内采用冰敷,使用带冰水的海绵/冰水毛巾/隔毛巾冰袋/冰水混合物冰敷,做使局部损伤的小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达到减轻早期肿胀的目的;降低感觉神经敏感性,缓解疼痛。具体做法:每2-3小时进行10-20 min 冰敷,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冻伤,可根据情况减少频率。
加压包扎(Compression):伤后24-48小时内,使用弹力绷带均匀压缩踝关节小血管外组织间隙,减少出血,抑制组织肿胀。进行保护性制动固定,维持关节稳定,避免再次受伤。
抬高患肢(Elevation):可用枕头等较软物垫于患足下方,可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有利于消肿。
6.踝关节损伤的预防
(1)运动前先进行热身,运动中避免受伤行为;
(2)下楼梯或在不平整的地面活动时要格外小心;
(3)以往有踝扭伤或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者,使用护踝等进行保护;
(4)选择适合的鞋进行运动;
(5)适当进行肌肉力量、柔韧性及平衡性锻炼。
END
●更多防护指引 ●
文字:黎敏、许国栋
图片:广东实验中学医务室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
编辑:黎敏
审核:廖洁、黄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