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丨运动医学讲座

文摘   2025-01-09 13:13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健康省实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


科学运动——如何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





2024年11月6日下午,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在荔湾校区学术报告厅(万有楼)举办了一次《科学运动——如何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为主题的运动医学讲座。此次讲座由医务室许国栋医生主持,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科的李文俊医师授课,医务室黎敏医生、红十字会学生会长王靖皓、会员胡家瑞、吕铭一负责签到等事宜。

在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运动损伤时常发生,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肌肉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肌肉拉伤、韧带扭伤等运动损伤。12月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开幕,前期的球类比赛已经拉开帷幕。为了让师生避免运动损伤,降低受伤严重程度,学校红十字会为大家准备了此次运动医学讲座。


学生认真听课做笔记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4部分:科学运动的意义、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运动损伤的预防、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科学运动的意义



运动对身体有以下帮助:增强体魄;改善代谢,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促进思维,延缓衰老。

科学的运动有益健康:科学运动才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增强体质。

不科学的运动:做超出水平的运动、动作不正确、自我保护能力差、没有做好热身工作。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重者终止职业生涯。





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


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通常由自身因素和外在条件组成。

  • 自身因素:包括了基础因素、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以及身体-心理状态。

  • 外在条件:包括了环境状况、训练安排、地形、场地选择不当和不合适的装备。






运动损伤的预防




1. 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2. 根据运动特点和身体状态选择运动项目;

3. 运动前的身体评估;

4. 环境、气候等因素也会引发运动损伤;

5. 了解运动场地和器材;

6. 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选择、运动量和运动频率的把握;

7. 定期体检;

8. 合适的装备;

9. 重视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

10. 运动前后的饮食管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李医生分别介绍了皮肤擦伤、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关节脱位、肢体骨折的基本处理方式。



李医生在授课

学生认真听课


课后李医生为学生解答问题




总结


最后,许医生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提醒大家在运动期间注意安全,科学运动,方能长久。此次讲座邀请了高一、高二每个班的安全员和体育委员、班长、全体高一、高二红会成员、报名参加了体育节项目的同学们参加,共20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运动损伤的预防

 


1.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运动员:集体项目中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1)要清楚自身优势和不足,不逞强。

(2)发扬体育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3)尽可能保护对手。

组织方:

1)做好配套工作、维持秩序,有应急预案。

(2)鼓励道德风尚。    


2.根据运动特点和身体状态选择运动项目

(1)有心脏病史的人参加马拉松会明显增加运动风险。

(2)篮球和足球对抗性、运动强度较高,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也很高,容易引发损伤,因此身体素质不佳者不宜参加。

(3)游泳通常不会和他人发生身体接触或剧烈碰撞,运动强度也较低,且由于水的浮力,游动时下肢关节不会受到明显的挤压,适合下肢关节损伤者。

(4)肩关节或上肢关节不适,不宜选择游泳等。

(5)高弓足或严重平足的人不适合跑步。

(6)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练习瑜伽会适得其反。


3. 运动前的身体评估

(1)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选择合适的运动与锻炼目标。

(2)在运动前对自身状态进行合理评估。在睡眠不足、身体疲劳的状态下参与剧烈运动是不合适的。运动能力下降、技术动作变形,对伤害的反应能力减弱,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3)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超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加重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负荷,减弱机体自我保护和防御伤害的能力。


4.环境、气候等因素也会引发运动损伤

(1)运动时气温过高,容易引发中暑,要调整好运动强度;

(2)气温过低,会让肌肉僵硬,造成肌肉痉挛、拉伤;

(3)空气湿度较大,训练时容易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失衡而发生肌肉痉挛。


5.了解运动场地和器材

(1)在参加运动前,要对运动场所和器材有所了解,特别是来到陌生场所时,要先熟悉场地和器材。

(2)地面不平、湿滑或有石子,容易导致踝关节扭伤或摔倒,导致骨折或韧带撕裂。

(3)而运动器材年久失修、生锈损坏、安装不牢。


6.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选择

(1)运动时较适宜的心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50次。锻炼前体质较差的人,小强度运动即能收到显著效果;锻炼前体质较强的人,要求更高的运动强度刺激才有效。

(2)能获得最佳运动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叫靶心率,是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应保持的心率,一般相当于个体最大心率的60%~85%。

(3)靶心率计算公式:年轻人:(220-年龄)×85%中年人:(220-年龄)×70%老年人:(220-年龄)×60%

(4)有氧运动>30分钟,无氧运动<30分钟,总运动时长建议控制在2小时以内。

(5)早上运动不宜过早。在光合作用开始前,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因此不宜在未见光的状态下运动。

(6)适宜时间:8~12点和14~17点,人体生理机能较好,在这些时间段运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7)运动量和运动频率的把握超过运动量:骨髓水肿、蛋白尿等情况,运动量不足:无法实现锻炼的目的。肌肉在缺少正常收缩的状态下,短时间内会发生失用性萎缩。建议频率:3-4次/周;每次30~60分钟。


7. 定期体检

(1)心电图和心脏彩超。ECG:早搏、房颤、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心脏彩超:检查心脏的结构和运动状态,有助于发现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2)血压。筛查高血压、低血压患者。

(3)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运动性猝死,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和动脉硬化等。其中,动脉瘤、脑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而脑血管畸形是有一定概率的先天性疾病。


8. 合适的装备

(1)运动服     

运动时,所穿衣物不宜为纯棉材质,而宜为速干材质。速干材质的衣物能有效地促进体热与汗水的散发,使人体保持清爽。

(2)运动鞋大小合适质量可靠适合该运动适合脚型

(3)头盔、护肩、护手、护肘、护腕、护腰、护腿、护膝、护踝等。


 9. 重视热身运动

(1)热身运动。是正式运动前一系列低强度的准备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心率提高,心脏泵血增加,体温升高,关节得到活动,肌肉得到激活,可达到使人体适应正式运动需求、提高运动表现、降低运动风险的目的。

(2)热身运动发挥作用的机制。降低肌肉和关节的阻力、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释放更多氧气、加速代谢反应、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体温调节压力、心理准备等。


10. 运动前后的饮食管理

(1)饱腹或者空腹状态进行运动都不可取。饱腹运动会导致腹痛、恶心、呕吐或头晕等不适;空腹运动则会导致低血糖和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使运动者全身无力、头晕、出虚汗、心慌等,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休克。

(2)空腹运动后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食物。

(3)运动前2小时适当进食。

(4)运动前适合吃碳水化合物,外加适量蛋白质。   主食:米饭(糙米饭)、面条、饼、全麦面包。   水果:如香蕉、柚子、草莓。

END


 说明 

文字 | 许国栋、黎敏

编辑 | 黎敏

图片 | 广东实验中学医务室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

审核 | 黄志钢



往期回顾

●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丨急救知识义教活动

● 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第二次社课——《青春期的皮肤护理》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王晓华

● 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第一次社课——《脊柱侧弯发展史与治疗原则》广东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陈崇

●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校区第21届社团文化节中的红十字会


健康省实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成立于2011年3月17日,是由志愿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省实青年教师及青年学生组成的高中学校救助团体,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通过组织和引导学校红十字会会员的卫生救护、社会服务活动,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