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校本课第四次课程——心肺复苏术及AED使用

文摘   2024-10-24 08:24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健康省实


《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

校本课第四次课程

——心肺复苏术及AED使用


 2024年10月23日下午,《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校本课第四次课程在万有楼201课室进行。医务室医生许国栋、黎敏,省二医融媒体中心主任周颖怡以及3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课程。







许医生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了点名,并收集了同学们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1

理论讲解

本次课程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悦进行理论授课,李悦主任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讲解等的授课方式,对心脏骤停的定义和诊断要点、成人的意识、呼吸判断和求救、人工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要点以及AED的原理、使用流程、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等相关急救理论知识展开讲解。


2

实操演示

第二部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黄崇明通过视频观看、情景模拟、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对学生们开展了实操演示。学生们仔细观摩、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实操练习。黄崇明护师认真指导并及时纠正操作不到位的地方,省实医务室许国栋、黎敏医生全程协助,加深师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并保证操作的正确性、有效性,此次课程取得显著成效。


黄崇明护师在实操讲解

黄崇明护师在一对一指导学生

学生积极参与实操练习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们熟悉了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等急救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突发状况,提升应对紧急情况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甚至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将急救知识技能传递给身边人,从而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心肺复苏急救科普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1.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楚,检查有无自主呼吸;

2.高声呼救;

3.使病人处于去枕仰卧位,放置在质地较硬的平台、地面或床面上;

4.检查是否呼吸道通畅,如不通畅迅速清理

5.解开病人衣服,检查有无大动脉搏动;

6.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

7.继之开放气道;

8.再行人工呼吸;

9.有条件时进行电除颤、气管插管后人工呼吸;

10.头部降温;

1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药物复苏;

12.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转送至医院或重症监护室,继续复苏。


根据复苏的三个阶段首先给予基础生命支持(CAB)

胸外心脏按压-C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胸外心脏按压-C

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沿肋缘至剑突向上两横指

按压深度:5-6cm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按压比例:30:2,每30次按压后人工呼吸两次

开放气道-A

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仰头举颏法、托下颌法、仰头抬颈法

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异物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人工呼吸-B

常用的有:

简易呼吸器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口腔有阻碍)

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按压与吹气比:30:2,每30次按压后人工呼吸两次


AED

即自动体外除颤器,傻瓜电击器,是一种便携式的急救设备,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使用最有效。在AED到达前,持续进行胸外按压;AED到达后,立刻使用AED除颤。


END


往期回顾

 《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  校本课第三次课程(下)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介绍

● 《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校本课第三次课程——国际红十字发展历程与案例分析(上)

● 《急救技能与健康教育》校本课第二次课程——跟腱损伤与跟痛症

● 2024学年第一学期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第一次社课——《脊柱侧弯发展史与治疗原则》广东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陈崇


文字:许国栋、黎敏

图片:广东实验中学医务室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

编辑:黎敏

审核:廖洁、黄志钢



健康省实
广东实验中学红十字会成立于2011年3月17日,是由志愿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省实青年教师及青年学生组成的高中学校救助团体,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通过组织和引导学校红十字会会员的卫生救护、社会服务活动,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