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案】一种简单的灸法,治疗了顽固的耳鸣!

健康   2024-11-12 07:11   江西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患者男性,年76岁,半年前因车祸致脑损伤在市三甲医院住院治疗。但是自出院回家后身体各项机能慢慢恢复了健康,可是每至晚上左耳耳鸣如蝉,彻夜不息而难以正常入眠,虽然求治于多处医院与做过各种检查及服用过营养神经的甲钴铵片,扩张脑血管增加大脑供血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甚至镇静剂地西泮之类,都是收效甚微。致使患者在饱受耳鸣的长期痛苦中心情不好与性情抑郁,并转治于笔者。


刻诊:虽年逾古稀,但思维清楚,精神尚可,回答病情对答如流,舌苔薄白腻,舌质胖大淡润,脉现濡细。


辨证:肝肾不足


治则:补肝益肾,填精温阳


本欲中药选方迭进,但因病人在求医过程中长期服用了多种药品,拒绝服用中西药,并且病人对于是否能够治愈没有信心,所以在首诊中依从性很差,故笔者思索再三,权衡利弊,就运用古法苇管灸,一者方便易用,二者价廉费用低,三者独僻蹊径以求效。


苇管灸方法:以苇管灸器一头插于病人的患耳左耳窍,一头灸器中用三年陈的艾炷点燃,燃尽则添一炷,灸之三壮即三炷后,病人耳道感觉甚是温热,头脑也清爽为度。每日一次,每次以灸半小时起为限,连七天为一疗程。


灸后病人反馈:自述采用苇管灸后当天夜里耳鸣持续时间有减少,夜里能够入睡少许,连着用灸法七次后,耳鸣大有好转,晚上能够安然入睡四五个小时,为了巩固疗效,采取单耳轮回灸法,即左右双耳即健耳与患耳每天轮回灸之,以应健耳之实者以泻其有余,而患耳之虚者补不足之理,连续用苇管灸三个疗程即二十一次,困扰病人多月的耳鸣终于得以治愈。


案例分析


耳鸣虽然听力影响有限,但是长期的耳鸣必定是耳聋的先兆。《杂病源流犀烛》:“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所以耳鸣非小疾,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而耳鸣的中医辨证以辨虚实为主。凡病程较短及病人体质壮实,耳鸣声高洪亮如潮水者多属实证;凡久病、年老体弱、耳鸣声细如蝉者多为虚证。按照中医辨证耳鸣可分为外邪侵犯、肝火上扰、痰火壅结、气滞血瘀、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等证。


而该病人年长又因外伤而致耳鸣多月,结合四诊当为肝肾不足之虚证,用苇管灸之而得效,是因为灸者,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使热邪随火气发散,以取灸而能温者补之以益疾祛病。并且古人云灸者从久,故《医宗金鉴》曰:“凡灸诸病,要持之以恒,必火足气到始能愈”。所以苇管灸也是同理,灸法时一定要做到遵循古意“火足气到”,不然疗效就无法保障。


苇管灸直接插在患者耳道内,使艾灸产生的热量持续直达耳窍,即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及感受器。既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及其感受器,向高级神经中枢发出冲动,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也可影响到经络体系,使感传向远处传导,产生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功效。故采用芦管灸法治疗顽强性耳鸣,不但疗效可靠,更是应用简便,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而且苇管灸法是在浩繁的中医药文化长河中,早已存在记录。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记录了苇管灸治疗中风面瘫的具体操作过程,如:“卒中风口歪,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然,灸七壮。差(同瘥)”。而且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及清代廖润鸿《针灸集成》中都有苇管灸的记载。


苇管灸以作用于耳道取效,而耳者《景岳全书》说“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肾开窍于耳,耳是诸多经脉汇聚之处。如手足太阳、手足少阳、手足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与上耳前与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与耳互相联系。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故耳与脏腑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关系密切。而内耳道紧邻大脑,以苇管为通道,将艾绒的温热药力传导入耳及脑,可以激发与疏通经气,起到气行血走、经畅络通、镇静安神等多项作用,从而能够改善与治疗各项病症。


苇管灸在临床上,笔者还常用来治疗如面瘫、突发性耳聋、脑血管意外所致半身不遂、头痛、鼻渊、眩晕等一系列疾病,并且也起得了一定的疗效。故中医药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有待我们去不断发掘与发现,以秉承“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的中医药大计!



END



来源:青囊君

编辑:何小龙



不想错过每条推送?

点击上方“红杏e生”→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就可以在推文发出后第一时间看到啦~


扫码关注
交流 学习 沟通
基层医生的平台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红杏e生
这里是基层医生的微家园,是基层医生交流、学习、互动的公益性平台,为广大基层医生提供基层医疗领域信息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