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审美观念的改变-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元朝-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文摘   2024-05-06 01:13   上海  

赵孟頫大概是中国书画史上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因为在书法和绘画上的卓越贡献而深受后世的推崇,却也因为在政治上的选择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遭受到了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染的文人圈的非议。这种非议甚至延伸到了其书画作品之中,比如,有人认为赵孟頫的书法充满了一股谄媚的气息。又比如,有人认为赵孟頫竭尽所能地标榜复古思潮,实则是在为自己的“背叛”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
历史传承

图上有印二十四方:“赵氏子昂”、“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黔宁王子孙永保之”、“宜子孙”、“长宜子孙”、“杨氏法书名画”、“杨遵之印”、“全无俗气”、“妙不可言”、“乾隆鉴赏”、“区斋珍藏”、“清白珍玩”、“超凡绝俗”、“谭敬私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秘晋斋印章”、“王季迁氏审定真迹”等。

================================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人。本为宋朝宗室,宋亡后家居自学。后来元世祖派人到江南搜访遗贤,被荐举入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是书画家,也是元代一位重要诗人。著作有《松雪斋集》等。

南宋亡,身为皇室之后的赵氏,国既是国,也是家。国破家亡的赵孟頫或许比任何人都更加难抑心中的痛。
1286年,赵孟頫入宫觐见忽必烈,得到忽必烈的赏识。从此,赵孟頫开始了他备受争议的半生。赵孟頫彼时所面对的世界,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新朝始立,作为汉人的赵孟頫,同时又是前朝皇室之后,在接受新朝官职的时候,注定了他将面临着既有来自地方汉人知识分子的谴责,也有来自朝廷各方势力的排挤。这样的局面,当然是复杂的。但是,赵孟頫却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来消解内心中的矛盾.
================================
赵孟頫《双松平远图》
所属年代:元朝
所属文化:元朝
距今时间:700年
类别:书画
推测用途:绘画
出土时间:传世
位置:-
出土省份:-
现藏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
现藏国家:美国
文物“离家”原因:收藏家遗赠

纸本水墨,纵26.9厘米、横107.4厘米

《双松平远图》中近景画苍松立于怪石枯木之中,远景写平坡矮山。写山石空勾轮廓,不加皴染,间有飞白。画双松则用细笔双钩,简约古雅。

这幅墨笔山水无年款,右上角自题“子昂戏作双松平远”, 是画题出处。卷尾有题字:“仆自幼小学书之余, 时时戏弄小笔, 然于山水独不能工。盖自唐以来, 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 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未敢与古人比, 然视近世画手, 则自谓少异耳。因野云求画, 故书其末。孟頫。” 这段简短的题字表露了作者的旨趣、对师承的向往, 及与“近世”(指南宋)画派在审美理想上的差异。于此可见,赵孟頫欲弃南宋院体画风而直追唐、五代诸大家。

《双松平远图》在空间结构上以石坡平冈为前景, 与远山相对应, 中为水域, 有一小舟, 一开一合, 开倪瓒“一河两岸”式的格局。而前景右端以“双松”为“支点”, 以“平远”的视线来构成画面框架。双松屹立作“耸拔凌亭”之态为近处主体。从书意化这点讲, 最能体现赵氏书艺特点的是行草, 这在此图石法上表现尤为明显。石法运笔疏放, 勾擦相间, 以擦代皴, 杂以飞白, 全如书法, 枯松中显浑朴。用笔干湿互用, 尽侧锋配合之变。沙碛水际皆用尖笔斜拖画法, 极富书意情趣。简率枯淡往往有无韵之嫌, 但赵氏是韵在笔而不在墨。后人谓赵“间作勾勒一法, 如飞帛书者, 虚中取实, 以势为之”。《双松平远图》正是以行书一类笔意打破了宋人刻画谨严的手法, 树石笔骨清劲、 尖细秀润的韵致变易了前代刚劲粗豪的勾斫法, 干湿、浓淡、轻重、徐疾等不同类型线条的组合, 创造了恬静幽闲的境界, 这是赵氏对“近世”墨化较甚审美画格的挑战。赵氏这种简括框廓的画法, 文人写意情味较浓, 以此冲击南宋末期定型化、程式化院体山水的视觉定式, 拉开了“图式规范”的审美“心理距离”。黄宾虹论画云:“纵观宋元名画, 因悟由繁入简之趣。” 赵氏自己讲, “吾所作画, 似乎简率”。从此图看, 其“简”主要表现在强化了笔线书意化的概括功能, 物象再现趋向抽象化, 从而开启了新的审美气格。

从《双松平远图》意境的创造、书意化传达情意的手段, 可以看到那时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审美观念的改变。其具体表现为:由重绘画主题转变到强调绘画形式, 讲究笔墨的自娱性, 追求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由写实转变到写意, 来拓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象征、意向; 由繁密纤细变为简略率意; 由侧重叙事性发展到强调抒情性; 由重理念、重境界、重物趣发展到重情怀、重心象、重意趣; 由重墨块、重纵深的三维空间而趋向线性平面二度空间的和谐等。这种要求作品“写其意,得其韵”, 以及“画不在形似,贵在笔墨”的品评标准, 突破了原来的艺术思维的方式, 从而丰富发展了中国绘画的风格, 启迪了元代绘画风貌的形成。此作正是赵氏技法演变、开元季一代新风的重要佐证。

Fan的八宝箱
对历史人文艺术的小小归纳总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