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以来,人们相信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还会在地下世界如同活人一样继续生活。为此,活着的人要对死者的身后世界有所安排,尽量满足地下世界的需求,这就是所谓“事死如事生”。因此,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尽量模仿现实中的房屋,随葬品也尽量将生人所用的工具、物品纳入墓中甚至将房屋田地和家禽、牲畜之类也制成模型随葬。概括起来,就是《盐铁论》里一句话: “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有赖于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习惯,马王堆汉墓里那些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几乎将利苍、辛追主人生前所有的荣华富贵都记录下来了。================================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三座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墓,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经测验,白膏泥具有很强的防腐作用而且能有效隔断墓室内外水的联系和气体交换;木炭拥有超强吸附和防潮能力,再一次阻止棺椁受潮腐烂,正是由于层层的密封与保护才能出土保存完好的随葬品。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墓葬共计出土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素纱是秦汉时期做夏服和衬衣的一种非常流行的衣料,它是指一种单色、纤细、稀疏、方孔、轻盈的平纹组织,是最为轻薄的织物。利用较为纤细的纱线织造出的平纹织物因其经纬密度较小,故两纱线之间间隔较大,整体呈现出稀疏通风、轻薄飘逸的风格,周代即已广泛运用。纱的织法是以一组地经和绞经共同完成,在织造时绞经在地经左右摆动,每织入一根纬线,绞经都需要变换一次位置。织成的织物,其经纬线之间有绞结点,使纬线不易产生滑动,而且有比较均匀一致的孔眼。因其独特织造工艺具有轻盈透气的特质,自古以来纱、罗织物即是上层社会消夏名贵衣料。唐代来华的西亚旅行家曾经留下这样的记载,有个阿拉伯商人在广州拜见官员。他突然发现这位官员身上有一颗黑痣居然透过薄薄的衣服显露了出来。就当他惊奇为什么透过双层衣服还能看见官员胸口一颗黑痣的时候,官员哈哈大笑起来。他拉开衣服让商人看个仔细。原来他穿的衣服不止两层,而是五层!
有趣的是,这个10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故事在2000多年前的马王堆汉墓中找到了实物的见证。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整件素纱襌衣分量仅49克,不足一两。除去袖口和领口部分,其余重25克左右,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据说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普通的火柴盒子里。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是上衣下裳连缀的深衣样式,右衽交领、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而袖口较宽。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故出土遣册称之为素纱襌衣。以素纱为衣料,几何纹绒圈锦为缘饰,其方孔纱的织物孔眼均匀,布满整个织物表面,织物密度稀疏,经线密度为每厘米58根,纬线密度为每厘米40根,因此素纱孔眼大,透光面积在75%以上,每平方米织物仅重12克,质地轻柔透亮。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其纬丝强拈,拈向一致;经丝弱拈,拈向交错,因而幅面自然形成皱纹。西汉直裾素纱襌衣织造所用的四组经丝,为两组地纹经、一组底经及一组较粗的绒圈经,在织造时圈绒经起环状绒圈,再织入起绒纬,织好后再将其抽去使被织的绒圈经形成环状。组织结构如此复杂的起毛锦,也是汉代织造技艺高度发达的标志。学者认为这是一件装饰性的服装,是爱美的墓主人为凸显与众不同的柔美飘逸气质,特意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件宽袍大袖。轻薄透明的襌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从而衬托出锦衣的华美和尊贵。
也有学者认为,素纱襌衣是古代女子出嫁时套在婚礼服外面的罩衫。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领口和袖口有绛色锦边,符合《仪礼》上记载女子出嫁时在婚礼上所穿罩衫的形制特点,故应是古代妇女结婚穿的礼服之一。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在中国古代丝织史、服饰史和科技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某研究所复制素纱襌衣,但成品出来后,重量却超过了80克。经研究,专家们发现,超重的原因在于蚕丝的重量,如今的蚕相较于古代要肥大许多,吐出的丝也更粗、更重,自然就增加了所织衣物的重量。后来,专家们又研究出了一种特殊食料,以控制蚕的重量,再采用“减肥”后的蚕丝复制素纱襌衣,终于织成了一件重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这一过程耗费了13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