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在北京琉璃厂的一个“鬼市”上,有一件被毛边纸卷起来的的巨幅卷轴,因为被认为是仿品,所以无人问津,直到一个美国人出现,以一块大洋的价格将其当作仿品买走。而今100多年过去了,此作已然陈列在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当中,成为了中国书法史的一件“丰碑”。上个世纪初,大量的清宫旧藏被太监们带出宫外,并且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文物贩子,而许多作品同时被外国人“收购”。而这件被“捡大漏”的作品,就是宋代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件作品多年前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此作字数之多、尺幅之巨、笔法之精,都是千年以来独一份,一经展出,让整个博物馆里的其他书法都黯然失色,足以称得上是无价之宝了。我们常说唐代的草书是喝酒喝出来,所以出现了所谓的“颠张醉素”,而宋代的草书则是读书读出来的,所以宋代的顶级书法家都是顶级文人。================================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不但楷、行造诣颇深,而且草书独树一帜。
山谷草书初学北宋周越,然最终炉火纯青、臻于化境,主要得益有三:一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二是“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三是“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由此可见,黄庭坚能成为上承唐代张旭、怀素,下启明朝祝允明、王铎的关键人物,绝非偶然因素,当属时物造化。点评近代草书,他认为:“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
================================纵33.7厘米、横1822厘米
宋代可以看成草书丰碑的巨作,无过于黄庭坚的这件《廉颇蔺相如列传》,此作不仅是黄庭坚生平尺幅最大、技法最精之作,也是整个宋代所独有的一件珍宝。由于此作字数之多,足有2066个字,尺幅之巨,足有18米长,书与宋代的绍圣二年,这一年也正是黄庭坚创作的黄金期,更是他悟出了“荡桨笔法”和“字法与自然贴合妙理”的时候。黄庭坚草书的巨大成就,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长卷大放异彩。作为山谷51岁时的成熟代表作,此帖已走出了早期《花气诗帖》用笔生硬、少圆转的起步状态,更加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笔法圆劲、笔势连绵的特点。丰富多样的掠笔、带笔、蹲笔,尤其是独创的颤笔技法,让线条极富振荡感,洋溢着活跃跃的韵律之美,赋予了草书以崭新的境界。《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叙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宰相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故事。文中有节略,此卷草书字形大小颠倒相向,结构诡谲,富于变化,通篇气势磅礴,撼人心魄,历来为世人推崇。是宋代书画家黄庭坚的草书长卷的代表作,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 兼及赵奔、李牧等人的合传。这里选的是原专的前一部分, 集中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文中着重刻画了蔺相如智勇与不畏强暴的形象。前二则颂扬了他在对外斗争中,面对强敌, 临危不惧, 不辱使命, 维护国家尊严之绩。后一则表现他在处理内部关系上, “先国家之急”, 顾大局, 识大本, 和不计私仇, 忍辱含垢之德。当时,秦国正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行兼并六国的战争。而此时秦正准备集中力量对付楚国。赵国在六国当中居于强国,秦未敢轻易对赵国用兵。这种客观情况,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活动,具有了胜利的可能条件。文中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豪迈气概和磊落胸怀。此卷为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全篇一共是4500字。黄庭坚在抄写时只写了一千多字,他从“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开始,只抄到了“先国家之忧,而后私仇也”,一气呵成气势贯通。最后一个“也”字拉出了长长的一道,给我们感觉到黄庭坚在书写的时候表面上是在抄,实际上他把自己对党争的看法,自己人生的起伏,完全的蕴藏在笔墨中,把书法的言外之意带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