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在政治上,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汉代诸侯王的发言权变得越来越小,但他们的生活待遇似乎不受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人一直都有“龙的传人”之称。龙的符号出现很早,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遗址考古发掘出距今6400年左右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齐王墓青铜方镜是西汉时期的遗物,这一时期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强盛和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当时的皇帝把自己与龙的形象联系起来,夸大龙的灵异、神秘和权威,汉高祖刘邦就声称自己的诞生与龙有着神秘的联系。================================从西周发明青铜铸造法开始,青铜器就开始了它的传奇,中国古代铜镜在唐以前以圆形为主,方形的少见,到宋代镜形变化多样,花形、柄形、方形增多,并且出现了钟形、鼎形等形式。镜背纹饰也由于坐具的增高、高镜台的出现,而偏重于实用忽略了图纹。北宋后期尤其是南宋时期,铸纪地纪字号铭的铜镜开始大量涌现,商标字号铭成了宋镜的一个主要特征。许多商标字号铭都标有州名、姓氏,甚至还有店铺所在地。如“湖州石家青铜照子”、“湖州仪风桥石一色青铜镜”、“饶州叶家青铜照子”、“成都龚家青铜照子”等等,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湖州镜(今浙江吴兴)。但它们大多是南方地区所铸的铜镜,时代也以南宋为主,而北宋北方地区所铸造的纪地纪字号的铜镜却不多见。================================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公斤。
齐王墓青铜方镜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尤为特殊的是铜镜背面的龙纹图案,龙身卷曲,张嘴吐舌,栩栩如生,线条自然流畅,极为生动活泼。龙纹是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流行的纹饰,此镜背面纹样对流行图案做了改造,与长方形镜体相得益彰,可谓匠心独运。这件铜镜长达1米多,而厚却只有1厘米多一点,因而其铸造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而且,这种方形铜镜在当时属于异形,我们知道,常见圆形铜镜铸造工艺规律性较强,但是异形铸件较之常见形状厚壁铸件的铸造工艺难度则更大一些,往往更需要依赖工匠丰富的铸造经验。 中国出土的圆形铜镜较多,但是像这样方形的铜镜还是很少见。这件铜镜如此巨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铜镜。但这面青铜镜照不到人,经过专家的一番研究后,认为这块镜子并不是放在地面上使用的,而是一种悬空而挂的使用方式,类似于古时官府衙门大门正中间的门框之上。照此推论,它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而是一件“镇宅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