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稍微上了些年纪的北京人都知道,甚至其它省份的老百姓也对这个非常好记的名字记忆犹新,他被老百姓称为“平民市长”,也因为敢在中央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而被誉为“跳楼市长”。
了不起的学徒工
张百发出身并不好,属于典型的农民家庭。解放前,13岁的张百发跟随父亲从河北香河老家来到北京谋生。彼时,北京还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生活并不安稳,父子俩不得不以纺布为生。
好在不久就迎来了和平解放,北京的各项建设事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张百发加入了建筑队伍,从开始。那时候的学徒工,是要靠真本事吃饭的,即便是小小的钢筋工,也要拼手速、拼功夫。
为了让别人瞧得起自己,张百发私下里开始发力,为自己上强度、上难度,每天累得腰酸背痛,累得一躺到床上就呼呼睡去。但张百发坚定信心,天天坚持,终于,练就了一身本领,并且还赢得了到学校补习功课的机会。
从那时起,原先被别人看不起的小学徒工,已经开始成长,已经开始蜕变,并逐渐成长能结合实际工况进行技术创新的多面手。
能创新的多面手
1954年4月,年仅20岁的张百发加入了共产党,这也成为他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同年,以张百发名字命名的青年突击队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张百发开始步入领导岗位,从突击队的队长做起。
不论做什么工作,“张百发青年突击队”都能提前、圆满地完成任务,即便是去挖臭气熏天的下水道。无论干什么,张百发都和队员们一道,勇于克服困难,勤于学习新技能,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已经能干20多个工种的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成为放到哪里都能闪闪发光的建设者。
从1954年到1956年,张百发连续三年荣获北京市乃至全国级别的荣誉称号,他还被邓公等国家领导人接见。邓公还号召全国的工人都要向张百发学习,做各个行业的多面手。
为了筹建人民大会堂,国家建设部将全国的能工巧匠召集起来,张百发就在其中,而在这里,他遇到了李瑞环,两人在各自领域各怀绝技,且在建设人民大会堂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一个解决了“放大样”的技术难题,一个率领队伍走出了“钢架穿越”延误工期的困境,为人民大会堂的早日完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当时,万里担任北京市副市长,负责基建工作,他非常喜欢张百发和李瑞环,有心栽培他们,而他们也在各自新的岗位上很好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予的任务,以至于两人被称为“哼哈二将”。
不服输的好市长
由于张百发工作务实,成绩斐然,故而职务在不断晋升。张百发还召集多个建筑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自我反省,并且告诫他们,干工程要有良心,绝对不能为省钱、为省事而干出“豆腐渣”工程。
在张百发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接手了北京亚运会多处场馆的建设指挥工作。面对紧张的工期,张百发不但向农民工承诺工资一定会照发,而且还不顾自身年事已高,顶着酷暑到现场视察,协调各方各面的资源,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为了激发各个建设单位的斗志,张百发还亲自立下军令状,说不能按期完工,他就从北京最高建筑上跳下去。终于,亚运会的各大场馆如期高质量完成,确保亚运会正常举行。
1997年,张百发卸任北京的职务,但他依旧牵挂首都的建设,多次到建筑工地视察,提携后备干部。2019年,张百发因病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