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较为丰满; 头脑发懵,精神困倦; 大便粘滞不畅,或者排便困难; 面色暗淡或有些发黄; 舌头偏大,舌苔厚腻; 皮肤出现湿疹、水泡等问题。
外湿
内湿
含糖多的食物
中医认为“甘助湿”,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容易导致体内湿气加重。因此,高糖食物如蜜饯、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榴莲等)应尽量减少摄入。同时,含淀粉较多的食物,如薯类,也需要适量食用。冷饮、生食蔬果
尽管春天气温回暖,但冷饮、冰啤酒等寒凉食物仍然容易伤脾胃。中医讲“寒凉伤脾”,这些食物不仅会损伤脾胃的运化能力,还可能加重湿气的生成。凉拌生蔬菜也容易生湿,因此,最好将蔬菜做熟食用。煎炸、烧烤食物
煎炸、烧烤食物虽然美味,但它们含有较多的油脂,不易消化。过多食用这些食物,容易增加脾胃负担,促进湿气和湿热的产生。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尤其是川菜、湘菜等口味重的菜肴,吃多了容易生内热。热邪和湿邪往往相伴而生,长时间食用会导致湿气积聚,甚至引发疾病。凉茶
尽管凉茶在市场上非常流行,许多人认为它有助于祛湿,但中医认为凉茶性寒,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脾胃虚寒,反而加重湿气。因此,即便是一些祛湿凉茶,如薏仁祛湿茶,也不宜每天喝,尤其是在出现拉肚子、没胃口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饮用。
睡眠不足
中医认为,睡眠不足是脾虚的表现。脾虚的人容易感到困倦、精神不振,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对清除湿气至关重要。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并适量增加运动,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运动不足
久坐少动的人容易出现湿气沉积,导致身体沉重。适当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长时间坐着不动
久坐不动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身体淤积湿气。为了避免湿气加重,应当定时站立,活动筋骨,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不通风居住环境潮湿且不通风,容易导致室内湿气重。建议在潮湿天气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湿气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