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绝大多数人每天都至少拥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不信我们可以计算,以我的好兄弟豪哥(一个新晋奶爸)来说:一天 24 小时,睡眠占用 7-8 小时,工作早 9 晚 6加上通勤时间,算 11 个小时,减去早晚饭 2 小时,这还有 3 小时的时间。和老婆一起带娃合计2 小时,还能挤出 1 小时的自由时间,所以不要说你没时间了。
多数人会将这些宝贵的时光耗费在手机娱乐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一个专门研究“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们的习惯和价值观的小型行业兴起,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发现就是大佬们的时间使用法则。
简单说:这个法则告诉我们每天花一个小时进行学习、思考和复盘,这样重复五次,这就是「5 小时法则」这个法则最早可以追溯到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专门学习新知识,富兰克林会早起读书写作,他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工匠和实验者俱乐部。
如今埃隆*马斯克、奥普拉*温弗瑞、比尔*盖茨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5小时时间法则,这个理念是每天花一个小时用于学习,可以锻炼自己的大脑提升技能,并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
如何利用好时间
很多人会说,我真的没有那么长时间,专门拿出来学习。通过我这一年多的实践,今天分享几个实用的小方法给你。
不一定读书
不一定非要读书。你可以去小破站上看学习视频,去大宇宙或者什么拉雅上听播客、灯哥讲书、李蕾有声书,又或者阅读关注的公众号博主写的深度文章,这些方式都是可以的。重点是找到你持续下去的学习方式。比如说豪哥一边带娃一边听书;兼顾学习和带娃两不误。
实践也行
如果你说实在在家没有学习氛围,可以尝试报班或者是去自习室,换个环境;成功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比如小编我前一阵就报名了一个电工培训班,每天晚上去学习电工知识,现在家里很多电池我自己都能修了。不要害怕失败,每次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
复盘才能翻盘
很多人觉得干了什么我自己知道就好了,没必要记下来,须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我学习电工的经历来说,当天老师讲了 10 个知识点,如果我没有记下来,可能回到家就剩8 个了,睡一觉就剩 5 个了,过几天如果这个知识我一直用不上,可能就和没学过一样了。
我推荐的方式是随身带个小本,随时记录,或者专门给自己建一个微信群并置顶(你可以先拉几个人,然后再偷摸把他们踢出去,这样他们都不知道都这个群)然后随时随地给这个群里发记录,做得好的做的不好的都要发。定期回顾这些学到的内容,并与他人讨论来回顾自己的经历。失败只有在它被复盘的时候,才能体现价值。
善用时间
分析自己的日常,找出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15分钟,积少成多也能带来改变。我之前每天坐公交上班时,公交车到公司要 30 分钟,加上车上很吵杂,我就买了一个降噪耳麦,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听得到或者灯哥讲书。
尽快收获
为自己的学习和探索制定具体目标,这样更容易保持动力和追踪进展。带着问题和目的的学,能带来正反馈,同时也让我们有获得感,更容易持续下来。如果你的目标是个大目标,需要比如 3 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实现,我建议你分解成 2-3 周一个阶段小目标,这样能帮助我们不断完成目标,提升体验和心力。
持续的小改变能积累成大改变,就好像《微习惯》中说的一样。
所以,为什么不试试「5 小时法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