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 80% 取决于家长的思维

文摘   2025-01-16 11:44   江苏  

这篇内容我们不说废话,直接进入主题。

孩子教育水平,20% 靠天赋,80% 靠家长思维。当父母的,谁心里不盼着孩子好?

都希望孩子以后能有个体面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上能被人尊重。家庭也和和美美,能享受生活的美好。要是你也这么想,那可得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跟大家讲讲教育里的两种理念。一种是紧盯孩子分数型,觉得分数就是孩子学习的全部,这其实是最短视的做法。另一种真正厉害的教育,看的是孩子长远,给孩子未来的路打好基础。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跟孩子前途紧密相关的事儿。

教育孩子,可别学那些纯佛系家长。他们老说自己不鸡娃,还觉得自己特有理,是很聪明的。实际上,咱看看身边那些混得不错的人,不管你是从政的还是从商的还是干啥的,哪个不重视孩子教育?

不过也有区别,区别是这些人并不特别在意孩子每次考试具体多少分,他们更关心孩子有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算孩子成绩一般,也要培养他们阅读、逻辑思维、表达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尤其是,不能让孩子小时候就被手机、平板带偏了,毁了这些好天赋。按照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孩子起码中学后再完全自由用智能手机,之前家长得引导孩子关注那些能输出好内容的创作者,给孩子营造个好环境。

咱国内的教育,其实也有门道。不过很多家长都被误导了,觉得刷题才能出成绩。可真正的学霸有几个是靠刷题刷出来的,多数是掌握了应试技巧。像文科,就得把课本背熟,学会八股技法的格式和内容安排,写作文的时候能有条理。理科呢,就得把算法吃透,看到题目能马上知道用啥公式和方法。

学习的时候,要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比做几万道题练出来的肌肉记忆重要。遇到新题,光靠肌肉记忆可能就懵了,有正确思路才能灵活应对。升学也一样,光看分数就低了。学习是为了让孩子以后生活得好,如果孩子除了读书还有别的出路,为啥不试试呢?就像有个中专毕业的小伙子,在美国内华达州搞石油加工,工作模式好,干半个月休半个月,收入和海外大厂软件工程师差不多。虽然工作也辛苦,但哪有轻松就能赚钱的事儿?

咱观察好多学霸,发现 99% 的学霸智商就是普通人水平,没啥特别天赋。就说我身边,朋友家孩子、自家孩子都是学霸,我知道他们智商也就那样。他们能学好,关键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我们这些家长,不太在乎孩子常规题咋样,就喜欢和孩子一起研究卷子上的核心题。不光看答案,还经常多花几个小时琢磨出题思路和逻辑结构比如数学核心题,想想出题人为啥这么设条件,条件之间啥关系,这样孩子能从根本上理解题目。习惯养成了,孩子思维能有大提升。孩子要是把核心题都研究透了,其他题也就不难了。

文科学习也有窍门,就是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长篇的中外经典名著。有些家长不懂,孩子文字表达不好,就知道死记硬背。其实应该控制孩子打游戏、刷视频时间,别光靠刷题,让孩子放松地读经典。一般完整的读个3~4本语感就会有明显提升,读个 6~7 本就会有点小进步,读到10本以上,文科能力够用到大学毕业,出社会都有用。要是孩子就看几本语文书,平时净看些没营养的短视频,哪能有好的文科认知,还指望写得好文章?

孩子成绩不好,很多时候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对,就知道蛮干,把填鸭式教育当成有效努力,结果费力不讨好。其实只要孩子智商没问题,家长教育思路对,现在考个一本不难。因为竞争对手真没那么厉害。

我见过最失败的教育,就是家长为了孩子成绩,牺牲孩子睡眠让孩子刷题,孩子累得不行,效果还不好。孩子都用成绩证明这方法不行了,家长还不醒悟,认为是孩子不够努力。这种家长属于是没教育思路的,给了规划也没用,因为不知道能执行成啥样。

最后说一句,别觉得孩子学习不好就没前途了。生活里学习好但混得不好的人多了去了。我常跟身边人说,给孩子传家学之前,先把家教教好。现在好多年轻人连基本家教都没有。一个人分数再高,不会和同事相处、和上级沟通,能有啥好结果?年轻人学历一般,工作普通,只要做事靠谱,尊重他人,不生戾气,努力进步,早晚能得到命运眷顾。最怕那种不会待人接物,闷声不响,还容易有负面情绪的人,这种人真的难有前途。

当下这时代,985、211 毕业,或者海外名校回来的,学历优势也没以前那么大了。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给孩子找对路。


画靠谱
创业成长日记,分享有价值的观察和思考。
 推荐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