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 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创新案例 | 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8)

文摘   2024-10-10 16:30   北京  

编者按:2024年3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征集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即日起,我们将陆续选登“案例”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一、“案例”简述

随着地学旅游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19年,东华理工大学成功获批了国内首个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本科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构建了“地学+旅游管理+规划设计”的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浙江江山是我校地学类专业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基地,在该基地进行科研和教学已有60余年历史。在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基础上,依托浙江江山丰富的旅游地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思政资源库(图1),形成了课程思政与实践、科研和服务社会相融合的“三融合”实践教学理念。

1 江山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教学体系

根据区域地质状况和地质遗迹类型组合特征,将江山市划分为4个实习区:东华理工大学江山教学与实习基地周边地质填图区、江山市西北部地质遗迹与地质文化调查区、江山市游憩公园与度假村调查区、江山市南部地质遗迹与文化古镇调查区。实习内容设置区域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学景区规划与设计三个主题,实习过程分为早期(第1周、第2周)、中期(第3周)和后期(第4周)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早期以区域地质调查为主,以实习区前震旦系、震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地层为载体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掌握野外地质观察与描述的基本技能和图件编制的基本方法。实习中期以丹霞地貌景观、连续地层剖面、化石等地质遗迹调查为特色,以须江河谷及两岸低山丘陵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基础,开展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掌握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基本方法。后期以航拍摄影、地理信息处理和软件制图等现代技术为支撑,开展景区规划与设计实习,掌握景区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拓展专业社会服务工作。

实习教学团队从专业技能强化和应用出发,形成了以综合实习报告为考核基础、以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专业服务为目标的实习评价体系。根据专业特色,将地质文化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构建了以“人地关系”为引领的地质文化价值体系,将基地打造为全国地学科普研学营地,《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规划实践》课程获评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杨姝钰、肖睿、张家伟等优秀学生,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

二、地学特色

1. 丰富的地质演化史

江山地区位于扬子地台与华南褶皱系的交接部位,紧邻江山-绍兴深断裂,是浙皖古生代海盆的东部边缘,本区的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①晋宁期地块对接带时期;②加里东期陆内裂陷时期;③华力西-印支期陆内坳陷时期;④燕山-喜马拉雅期大陆边缘活动带时期。

2. 较为齐全的地层

浙江江山地区位于江山-绍兴深断裂西侧。受深断裂控制,浙东和浙西地区的区域地层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浙西属江南地层区,以层状沉积岩为主,发育大量的可溶岩石,如石灰岩。浙东属于华南地层区,以硬质块状火山岩和潜火山岩为主。区内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层序齐全,化石丰富;前震旦系、白垩系零星出露。

图2 江山地区部分地层照片
3. 丰富的地质遗迹

江山地区漫长的底子发展史积淀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构成了多种地质特征集中、地貌景观奇特的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图3)。根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分类标准,可将江山地区地质遗迹分为地层类地质遗迹、矿产类地质遗迹(采矿遗址)、古生物类地质遗迹(哺乳动物化石、植物化石、海洋生物化石等)、水体类地质遗迹(江、泉、瀑)、构造类地质遗迹、地貌类地质遗迹(花岗岩地貌亚类、丹霞地貌亚类)和人文景观类地质遗迹(古关、古道、古镇、古村等)。

图3 江山地区部分地质遗迹景观

4. 江山阶金钉子

在江山市区以北约10 km的碓边村(江山碓边B剖面),有一个鼎鼎大名的“金钉子”。这枚“金钉子”实际上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金钉子”由国际地层委和地科联公布确认,是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并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岩层序列中标出,作为确定和识别全球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的唯一标志。2011年8月,国际地科联批准了江山阶“金钉子”和新建的全球年代地层单位江山阶。江山阶“金钉子”是中国第十枚“金钉子”。2013年,剖面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点(地),并于2015年申报建设成为浙江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5. 莲塘地质文化村

由于上述金钉子的全球地学意义、附近地层中发育的叠层石等化石以及“双塔”石林(图3)令人震撼的喀斯特地貌,莲塘村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镇)。莲塘村现存地质作用记录最完整、最丰富的,当属距今6.3亿年-4.8亿年间的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质作用遗存,在浙江省省乃至全球都具有代表性。

6. 多条实践教学-科普研学路线

图4 江山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部分调查线路图。A.鸡公山-西山游步道-西山公园调查线;B.“碗窑村-日月湖度假区-碗窑水库”调查线

根据区域地质状况和地质遗迹点组合特征,将实习区划分为4个实习区,并设置不同实践教学—科普研学路线。具体而言,东华理工大学江山教学与实习基地周边实习区:包括彭里村江家垄—后垄—五家垄—上横塘调查线,金坞村生态园区,何家山文化村;江山市西北部地质遗迹与地质文化调查区,包括莲塘村—双塔石林—江山阶金钉子自然保护区调查线;新塘坞村—何家山调查线,大陈古村—耕读文化村调查线;江山市休憩公园与度假村调查区,包括虎山公园—西山公园调查线(图4A),须江公园—须江湿地公园—“一江两岸”城市景观调查线,碗窑村—碗窑水库调查线(图4B);江山市南部地质遗迹与文化古镇调查区,包括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地调查线,清漾毛氏文化村-和睦彩陶文化村调查线,廿八都古镇调查线。

三、社会效应

1.与时俱进,深度融合,形成高质量课程建设经验

课程以社会应用实践为主导,从“互联网+”“实践+”“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前瞻性地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平台、课程活动进行了持续的更新与优化,先后建设了东华理工大学MOOC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实习指导书、课程思政资源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评价、规划和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特色地质资源、构筑地学产品,为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地、地质文化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2.以地质文化为魂,立足服务社会,塑造时代新人

以中国文化教育为契机,根据地学特色,将地质文化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打造团队的公益精神和人文情怀,将基地打造为江山地学科普研学营地,并成功入选全国地学科普研学营地,参与承办了第二届与第三届“海亮杯”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西赛区),《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规划实践》课程获评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地学青春志愿服务队获评“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3 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实践成果。

3.媒体报道,讲述旅游地学的故事

多家媒体对我校实习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效果进行了深入报道和高度的赞誉。由团队成员参加拍摄的《走进龟峰》(2010)、《龟背石之谜》(2012)、《寻找易堂》(2015)、《中国丹霞》(2024)(1879.3万次观看)被中央电视台等电视栏目播出,从旅游地学的角度分析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的广泛性和独特性以及对人的生活习性和思考方式的影响,从而深入地理解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四、品牌故事

东华理工大学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依托浙江江山丰富的旅游地学资源,构建了富有地学特色以及社会服务特色的实践教学-科普研学实践育人体系,确立“人地关系”为引领的地质文化育人基本知识构架,明确了育人方向,以“形”入“神”,确保教学全过程育人,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加密切地关注国情和民情,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用地质技能与地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解决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的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