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教学实践基地创新研学案例 | 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16)

文摘   2024-11-20 16:30   北京  

编者按:2024年3月,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征集2024“地学旅游创新案例”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即日起,我们将陆续选登“案例”与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一、案例背景
2016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要求全国中小学开设研学旅行课程,提升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些年,研学旅行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参与研学旅行的人数也逐年攀升,2022年已经突破600万大关。地理学、生物学是中小学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但由于受到课堂教学地点、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学生地理学、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式显得较为单一。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生中推进研学旅行,恰好满足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是河北省首座地球科学类博物馆、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于是相关专业、学科的长期积累,包括岩石、矿物、宝石、矿产、古生物化石标本和模型等,展示了宇宙的奥秘、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各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珠宝玉石、矿物标本和矿产标本,地球演变过程中遗存的各种古生物化石,8000余件藏品可以带领人们了解生命起源演化的历程,这里已成为河北省著名的研学旅行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如图1、2所示)。

图1 博物馆门口

图2 不寻常华北龙

二、案例特色

(一)研学主题特色鲜明

本研学案例以“地球科学”为主题特色,学生可以开展异时空之旅,体验时空隧道,触摸地球往事,探索地球科学奥秘。

(二)研学内容丰富多彩

研学目的地拥有宇宙与地球、岩石与矿物、宝石与矿产、恐龙与古生物……8000余件展出的藏品,特别是众多镇馆之宝——不寻常华北龙、塔菲石、距今14.3亿年的桑树桉藻、大个体海蓝宝石、猛犸象牙等,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之余,从不同角度领略地球这颗“蓝色星球”的魅力。

(三)研学方式不拘一格

本案例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学生在这里可以沉浸式体验地球动态演绎历程、火山喷发、化石形成等情境,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参与知识竞赛等,研学方式多种多样(如图3、4所示)。

图3 案例实施现场
图4 学生研学讲解

三、案例主要内容

(一)案例概述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作为本校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结合《博物馆解说实务》《地学旅游资源管理》《博物馆展陈与设计》《古生物地史学》《研学旅游课程开发》等课程,在培养旅游地学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依托《研学旅游课程开发》课程进行设计,以小学生为接待对象,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层面确立研学目标,采取沉浸式体验、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研学形式,研学课程主要围绕地球科学博物馆的宇宙、矿物、宝石、古生物(包括恐龙)等内容进行设计,目的在于丰富学生地理学、生物学相关知识,培养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探索的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经行后评价得出,学生的意志品质、观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索精神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效果良好,达到了研学目的。

(二)案例实践

1.目标客户群体分析

本案例将目标群体定位为小学生为主的青少年市场。在校小学生是博物馆研学项目的主要目标群体,具有数量大、出游兴趣高等特点。近些年,博物馆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时尚型、文化型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通过博物馆研学这个载体,将地球科学知识和岩石知识传递给广大青少年,是非常好的一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积极参加文化考察、场馆体验、社会实践等活动;愿意主动分享自我体验和感受,能够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自己的困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实践观念和态度,加深对地球的理解和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研学设计

(1)研学目标

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本案例研学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度参观与研究地质博物馆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地质学科的了解与兴趣,让学生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丰富地理学与生物学知识,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拓宽科技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干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具体课程研学目标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研学目标

(2)研学思路

本案例在课程设计、落地、应用的过程中,都将紧紧围绕地球科学进行展开,博物馆参观与学科知识、地球科学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整篇课程将从“宇宙与地球”、“岩石与矿物”、“宝石与矿产”进行设计,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参与到地球的“前世今生”。学生们参观地球科学博物馆的过程中纵情驰骋,亲身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岩石与矿物的形成过程,享受探索地球科学所带来的快乐。

(3)实践安排

本案例实践安排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2 实践安排表

四、效果评价

本案例注重行后评价,建立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围绕研学课程的价值定位、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经对2024年3至4月份接待的25支代表队进行调查分析,显示本案例价值定位明确,主题鲜明,准备充分,课程目标应具有指向性、知识性、教育性特点,课程设计明确探究过程、注重学生体验,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辅相成,具有“游、学、评”一致性的特点,经行后评价得出,参与研学学生表示收获良多,研学前的预计收获在研学后均已实现,并且统计发现研学后实际收获比研学前预计收获多了一倍。另外,再将收获按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情感层面进行分类,发现学生在能力和情感层面的收获更大,也体现了研学旅行独特的育人价值。整体上,参与研学的学生在意志品质、观察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索精神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效果良好,教师、家长和学生满意度高,评价优良率达到100%,达到了研学目的。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的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